“您能直面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孩子不顺您的心,这已经很棒了!”李欣再次给对方隔空点赞,“不过,您现在还在胃病的治疗期间呀,我比较推荐的是,先将注意力放在养病上,有任何事儿,包括孩子的事儿,都提醒自己‘我现在养病没力气搞,等我病好了再说吧’。”
“我知道,我都胃痛了,就应该是要先治病,然后同时调整饮食作息情绪。但是我就是希望尽快出疗效……我啊,其实很久前就胃不舒服了。过了这么多年才明白过来,对我来说,这个胃痛主要是情绪引起的!”聊到核心问题了,黎女士一时有点慌乱,想到哪句就说了哪句。
“这是萧医生给您的诊断吗?还是您自己的总结?”
“是萧医生的诊断,我也自己思考了一下,的确是这样。我饮食一直还算可以的,除了有时水果牛奶多一些,但我也不吃冰的、不吃辣的,饭菜都清淡好消化;但是,我很容易情绪波动、难以平静。所以,确确实实啊,我胃病的根源并不在于消化系统,而是在于情绪影响了消化功能。”
这让李欣回想了一下她昨天复习的中医书,于是斟酌着说:“嗯嗯,我家也有老人家胃痛过,我观察,胃痛的人,有的人找到脾胃问题,就是根本原因,针对脾胃调理就好了;有的人脾胃也有问题,根本原因却是在情绪或说心理上的。
所以你看,寻找病因原本就是很不容易的,治疗更加是‘心急吃不了热粥’了。我理解,您这个情况,按中医的说法,大约是木气不舒,中土不运。”
做科研仪器维修工程师的黎女士,并不懂中医概念,就好奇地问:“怎么说呢?”
“心理学上也很看重情绪对消化功能的影响的,这在我看来,跟中医上的解释也是相通的。我也看了一些中医书籍,您不介意的话,我说说我在这点上的理解?不知道算不算跑题了?哈哈!”
“不妨事,你说,你说,我要弄明白自己了,才好照顾孩子呀!我来咨询,本来也是想增加对自己身心现状的了解。”
李欣:“我理解,中医上把情绪心理这一路不通畅的问题,归为肝气不舒,属木。又把脾胃视为属土,像中央的土壤,是能量运化的核心。
打个比方,脾胃系统和我们的心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块田地,种了一株植物,结果植物向上生长受了阻碍,不能舒展,就会加倍向土壤索取能量,让这块田地容易变得贫瘠。
而且,本来植物落叶归根,是可以滋养土壤的。但如果,遇到植物的叶子都没有长好,那也就没有足够的东西返回来滋养土壤了。这就会进一步减损土壤的能量了。”
“哦哦,这个解说很形象,”黎女士也给李欣隔空点赞,“很好理解了!那我要怎么做,才能避免‘木气不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