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没想到的是,虽然袁赫没找上门来,但第二天,在一个刚满500人的、咨询公司与医馆共同运营的“健康成长群”里,却有一个莫名攻击李欣的人找上门来了。
事情的开始,是一位高龄群友突然起兴地在群里讲一些宗教内容时,萧雨和李欣如何旁敲侧击都没能让对方停下来,于是李欣只好直接向对方叫停了。
欣欣:“不好意思这里不是讲什么‘无为法’的地方,如果不符合您的期待了,尽可以离开我们群好了。我们还是尽量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地讨论,比如昨天有群友问‘怎么办’,我就回答一些经过自己验证的做法,以供参考。并没人问什么‘无为法’哦!”
李欣这条消息发出后,被劝退的人倒是平静地接受了,但另一个昵称“kkk”的无脑攻击者,就莫名奇妙地发作了。
kkk:“话题太高端了,一个字没看懂,一键清空群聊天记录,免得总是提醒我是个智障!我觉得你另外开个群比较好,不知道你是谁,但是发现你总在这个群里推荐你的公众号文章,根本不感兴趣!还整天推什么‘书信咨询’服务,你是心理咨询师吗?都快能上天了!”
这条消息实在让人一头雾水,究竟是从哪说起呢?莫非是要表达,觉得自己智障所以很骄傲?李欣还确认了一下,才敢相信对方这话里的“你”就是指自己。
她不由得想:这得是视力多神奇、脑回路多清奇的人,才能进了我主要在做线上答疑的群,却跑来跟我说“不知道你是谁”?!哗,实在太开眼界了!!既然不想看我的文章,那进我的群干嘛呢?这个群从开始,就是要进群的人自己在推文的文末扫客服二维码,让客服拉进群的呀?
这时的李欣,第一时间联系了医馆方面拿群主账号的客服,让她去踢掉这个莫名其妙的kkk;但对方一时手头有事儿,说稍晚点才能处理。就这么点时间里,这位kkk也没闲着,不停说他多不接受李欣的推文,反复要求李欣不要发言、不要发推文。
请他举个例子吧,具体指的是哪个主题的推文?但他就是不举啊!
什么具体话题的信息也不聊,反正就是要撒泼骂人。
李欣虽一头雾水、也难免不爽,但现在只等群主账号操作踢人而已,实在不愿多花一秒给这种人了。于是,她发了一句“发言和转发推文都是我的工作,的确不能答应你不发,抱歉了”之后,就去做当天的书信咨询回复了。
接下来,群友小禾妈妈首先发言安慰了李欣,群里的更多群友们也纷纷发言支持李欣、谴责起kkk的无端攻击来。李欣被@了十多回,都是向她表达喜爱和支持的,许多人都说很喜欢读《育言故事》、从中受益良多。于是在她看到时,便逐一去感谢这些可爱的群友们。
更神奇的是,那位kkk,还扩大攻击范围地跟其他群友说“别圈我,圈我我就回复难听的话!”“我就是这么说话又怎么了?”之类的胡话!哈哈,也不知是刚学会说话几天呀,觉得自己“会说难听的话”所以就很骄傲?
看不下去的小禾妈妈,提醒他不喜欢这里的内容可以退群,他也不退,硬是一直发疯到被群主账号踢掉。害群之马被踢,群里的大家不免拍手称快。还有热心群友看到群人数变成499了,就赶紧跟群主账号打招呼,拉了一位友好的新朋友进群。
终于,这个“健康成长群”里,又恢复了500人的满额人数,也恢复了友好有序的良好讨论氛围。
虽然,李欣一贯对这类迷惑行为的态度,就是“尽量少花时间给它”,但她看到了那句“还整天推什么‘书信咨询’服务,你是心理咨询师吗?”,就觉得,还是有必要申明一下“书信咨询”服务的立足点。
于是她抓住这次机会,整理相关依据,写了一下“书信咨询”的服务立足点说明,先直接发在了“健康成长群”里——
欣欣:“借此机会,向大家说明一下我们‘书信咨询’的服务立足点。
首先,我完全理解传统心理咨询要执行“回避原则”的原因所在。回避原则基本是:在其他日常生活环节有已知交集的人,都不能搭建“来访者-咨询师”关系。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其他生活环节,对咨询关系带来不可评估的影响。
但是,它让心理咨询服务的门槛抬得太高了,让更多原本可以用心理学工具获得心理支持的人,都大概率无法求助合适的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