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四国来朝【第二个世界完】(2 / 2)

温舒窈因为四国的聘礼,私人小金库甚至抵得上,梁朝这三年已经富裕许多的国库的两倍。

虽然她一开始,只是想要为这个世界的亲人,和梁朝百姓做点什么实事,才编写了《州游记》。完全没有料想到在任务世界成了“仙子”“神明”这种结局。

但是她向来是不会把别人对她的善意和爱,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的人。

所以她在傅怀瑾的帮助下,走访调查完家庭实际情况和人品后,雇佣了一些家在京城和京郊,平民出身的禁军、厢军的士兵的女眷。

以及在以前和其他国家的战争中受伤、致残,虽然有朝廷补贴,但养活一家人还是拮据的退伍将士。

在周恭帝赐给她的其中一处京郊庄子里,办了一个梁朝版的“残障人士\/退伍军人爱心企业”,即“乐安庄”。

因为温舒窈始终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所以她重金请了宫中的绣娘和工匠,作为老师,按照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天赋,手把手教会了这第一批员工,从种植桑树、养蚕、纺织、染布、裁剪缝纫、刺绣、木工、雕刻、造纸等等各种工艺。

而他们,在“乐安庄”这个招牌卖出了布匹、成衣、家具、纸张,打响了名声之后,就会是开设在梁朝其他州县,新的“乐安庄”的女眷、将士们的老师。

温舒窈并没有打算凭借这个庄子增长财富,也没有利用自己的智慧或是系统的金手指,对庄子里的产业进行什么不同于市场的改造。

除了宫里老师的指导,所有的技术都和《节选》中百姓们知道的是一样的。

她给的,不过是一个学习机会,一个启动资金。

雇佣契约只签了三年,三年后这些女眷和将士,只要培养出了至少5个合格的徒弟,就可以离开“乐安庄”,拿着着三年挣的银钱,自己出去单干开店。

而“乐安庄”所赚的银钱,除开维护庄子、支付工钱的开销,其他的都用来在开设下一个“乐安庄”了。

温舒窈想做的,无非就是让这些不曾接受过教育,或者缺少养家糊口的机会的平民百姓,能够通过自食其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罢了。

这一点,在“乐安庄”开遍了梁朝的每一个县,养活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甚至被其他四国乐安仙子的富商信徒效仿,在各国土地上,也开设起成百上千个“乐安庄”,帮助了无数百姓的时候,得到了证实。

这一世,温舒窈依然去了很多地方。

一开始,是继续没有完成的梁朝州县游,后来在其他四人的邀请以及傅怀瑾的陪伴下,又去到了其他四国的境内。

《州游记》并不是乐安公主赐福百姓的结束,天下的读书人和老百姓,渐渐在书坊里、集市的书摊上,看到了《晋国游记》、《陈国游记》、《辽国游记》、《西夏游记》的不同分册。

在温舒窈的文字里,世人体会着另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知道了自己曾经当做野草、坏果的草木,竟然是能饱腹充饥的美味佳肴、增添风味的香辛调料;了解了其他地区更先进的手工、农耕技术和工具;按照书上描述的菜谱,尝到了第一口异国风情的菜肴……

梁朝在以前只是地理位置居中的一个弱国,但之后却变成了四国来朝的圣地。

不仅是百姓心向往之,往返商队源源不断,每年乐安公主生辰,四国都会派使团,携带丰厚的礼物,隆重地前来朝贺。

各国的仙人祠也会在这一天举办香会,平民百姓焚香祈福,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艺技俳优表演庆祝,热闹非凡。

乐安公主仙逝的那一日,五国都举行了国丧,到梁京街市里送别,和各地仙人祠祭拜的百姓更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世人都说,乐安公主并不是离他们远去了,而是回归了仙子本来的位置,继续庇佑着这片土地。

仙子祠的香火,千年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