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番外·萧渊篇(终)】(2 / 2)

萧渊即位后,的确如群臣期待中那样勤政爱民,但也并不完全像他们期待中那样温和、好说话。

杀伐果决,雷厉风行,软硬兼施,恩威并重,才是众人对新皇的新评价。

甚至从某个角度而言,萧渊比他的父亲萧宰相还更让朝臣捉摸不透,感叹君心难测。

萧渊一开始是有些担心,温舒窈慢慢发现他的真实面目之后,会觉得他表里不一,心生失望。

毕竟他们成婚之前,他展示在世人面前的,都是一副谦谦君子、温文有礼的模样。

所以他成婚后,从不在两人居住的院子的书房,会见幕僚和下属。

就是因为担心被温舒窈撞见他无情冷血、工于心计的一面。

其实萧渊不知道的是,温舒窈有系统,无论是萧府还是皇宫,都在520的监控范围内。

他是什么样子的人,温舒窈早就心知肚明。

直到两年后,温舒窈二九生辰当晚,初次云消雨歇之后。

温舒窈轻轻搂着伏在她身上的萧渊的脖子,吐气如兰,贴着萧渊的脸颊,在他的耳边轻声道,“陛下是怎样的人,乐安都是喜欢的,陛下在乐安面前,只用真实地做自己就好。”

萧渊先是出于震惊,全身肌肉紧绷,接着便是被温舒窈话中之意,激动得呼吸和心跳都急促了许多,扶着温舒窈腰的手也微微有些颤抖。

他没有说话,只是用铺天盖地的吻,和攻城略地的动作,传达他胸腔里的悸动,灵魂深处的震颤。

……

坦诚相待的两人,心也仿佛更加贴近。

萧渊虽然不会将生杀予夺的细节也一一告知温舒窈,但也不会外特意避开她处理政务。

听闻温舒窈对各地农耕、民生的情况感兴趣,因为皇后的身份不方便出宫,萧渊也不放心她的安全。

因此萧渊不仅差人收集了各州地志、风土杂书,还下令让户部、工部将各州县的述职汇报整理好,送到宫中让她翻阅。

当然,温舒窈看完之后,针对许多政策和技术提出了可行的改良建议,是萧渊的意外之喜。

试验之后,萧渊下令全国施行推广,并随后广贴布告,宣扬皇后视民如子的仁德、造福百姓的功绩。

安乐三年丁卯夏日,皇后诞下一子。

史书记载,皇后生产时,天降瑞相,皇后寝宫上空,突然出现云龙舞凤的景象,周围环绕着七彩祥云。

守在寝宫和殿外的众人,在皇子出生时,还听到了凤鸣百鸟之声,闻到了莲花的清香。

是真是假,后人无从考证。

但论功绩,陈国开国安乐皇帝萧渊,和其嫡长子永安皇帝萧瑞,都是勤政爱民、知人善任、宽严并济的明君,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皇后在史书中可能只留下了一个姓氏,一个出身。

陈国的开国皇后,梁朝的和亲公主,乐安公主,在陈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的考古研究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迄今为止,华国的土地上,都还保留着许多座,当年陈国百姓为了感谢她修建的仙子祠。

求丰收、求财富、求姻缘的香客络绎不绝,香火千年不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