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与众不同的人真的会引起别人的注意,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
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
永和十一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
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
东晋升平五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葬于金庭瀑布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学者黄锦祥称颂王羲之,书圣书迹,神韵超逸,历久弥珍!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王羲之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已置身于新的历史层面上。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
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
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
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也留下不少典故出来。
据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还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