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赵鸿义开心不起来,手上掌握的这些资金有点尴尬,想干大事又嫌不够,小事的话又嫌银子太多,根本用不完,若是一直拿在手上则太浪费了。难道真要买地收租?
不过赵鸿义并没有拖很久,过了几天,他便召集所有人在作坊里开了一次股东大会。在会上大家讨论之后决定拿出六十两银子的利润来给大家分红,赵鸿义家分得三十六两,大伯家和舅舅家各分得十二两。
分完银子,赵鸿义对大家说道:“今年作坊刚刚创立,很多事情千头万绪,全靠大家的努力和辛苦劳作,作坊才能运作得这么好,大家也都得到了分红。希望明年大家继续努力,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众人听了都一阵欢呼。
“另外,我决定把作坊的工钱提高到五十文钱一天,这是给在作坊干活的员工的福利,这样大家才会更有干劲。”赵鸿义继续说道:“当然我还要提醒一下,作坊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大家以后还想拿分红,就要保护好这只下金蛋的鸡,也就是保护好作坊的秘密,不能让外人知道了。”
众人七嘴八舌地纷纷表示要严格保守秘密。赵鸿礼这个公鸭嗓第一时间嚷嚷道:“二哥,你放心好了,傻子才会把自己家的宝贝送给别人,我们巴不得别人都蒙在鼓里,用你的话说就是闷声发大财。”大家都笑了起来。
工钱加到了五十文一天,大家到作坊干活的积极性明显比以前高了许多。大伯已经在打算明年把田都佃出去给别人种,而舅舅王庆禄也表示要把自家的鱼塘租出去,以后专心到作坊里干活。
这样的情况赵鸿义也是乐见其成的,至少在目前阶段来说,劳动力应该是够用了。而且作坊工人全都是自家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怕秘密被外人知道,现在正是自己的原始积累期,多赚些钱对以后的发展也是大有好处的。
目前得到的分红加上稿费收入一起,赵鸿义手头上共有一百一十两银子,这些银子暂时只能藏在家里的地窖中,等待着赵鸿义学业上有突破,或者想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赵鸿义也是第一次知道家里竟然有个地窖,这是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偷偷挖的,就在母亲居住的正房中。地窖并不算大,面积目测大约三到四个平方,高度还不到一人高。
这地窖本来是打算用来藏贵重物品的,如果遭遇兵乱时也可以用来紧急避难。可惜赵家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发达起来,自然没有什么贵重物品要藏。现在赵鸿义穿越而来,这地窖终于派上了用场。
进入十二月,离年关已经很近了,赵鸿义的学业也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这几个月刘夫子一直在给赵鸿义单独讲解《四书章句集注》,由于《四书章句集注》是对四书原文的注释,所以比较容易理解,赵鸿义自己都能大概看得懂。大部分时候都是他自己自学,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才会问刘夫子。
而他的记忆力是很强的,所以学习进度也很快,目前为止已经把整部书二十八万字都过了一遍,但也只能记得大概意思,还不能全文背诵。
除了四书以外,赵鸿义还选修了一门课程——五经之一的《诗经》,也就是《毛诗》。
因为科举考试不单单只考四书,五经也是要考的。所谓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而《礼》和《春秋》下面还有细分,最后四书五经加起来一共是十三经。
但四书是必修课,而五经是选修课,考生只需要在五经中选择一经来专攻学习。而科举考试的时候,五经题都会出,考生只用答自己选修的那一门经的题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