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
「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也就是说已经见道、明心见性之人「是人命终」,「是人命终」:这里不要理解为是人死了以后是个死鬼。诸佛、诸部经典都是讲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都是活着成就。「命终」:就是讲明心见性之人法身慧命已经圆满。「终」:解释为究竟圆满。不能像有些人解释《阿弥陀经》的「临命终」:哦,我们快断气的时候大家来给我助念、送往生。这是我们佛法的一种悲哀,叫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你抱的怎么样?能不能抱住说不准,更何况绝大多数的人到临死的时候,有没有人来给你助念还是个问号。所以一定不要像有些人把《阿弥陀经》解释为:「临命终时」快死的时候来成就,那个时候你后悔来不及了。「命终」:是指究竟圆满。我们经常讲笑话:\"这个四十八层的摩天大厦经过两年的奋战终于告终,你不能讲这个高楼大厦今天终于死了\",没有这个道理,这要闹笑话。
「千佛授手」:是表无量佛授手。你愿意到哪一个佛土去,你一念到药师佛、到大通智胜佛、或者到多宝佛,你不要以为那么多佛都在天涯海角,都在哪里啊?都在你心里,你想哪一尊佛土,你心当下就是在哪一尊佛土。不可思议啊,无量法界就在我们当下一念,就在这个讲经堂,看你懂不懂。这一点我们好好看一看大通智胜佛那一段:是不是天上的天人看到一种光,同样在地球上的人突然间这个空间怎么突然出现天人国土,平时看不到,通过多宝佛的神力加持,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点让我们开开眼界,看看我们身边周围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开了天眼的人,到了天快黑的时候看到大街上都是人和鬼混在一起,谁也不会撞谁,白天的时候虽然看不见鬼,鬼在不在啊?都在。天上的人在不在啊?二十七层天的人在不在?阿罗汉、辟支佛的天在不在?统统都在同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没大没小,就这么怪,就这么妙。好好作这些观照,非常非常有意义,能开我们的智慧。我们小时候曾经想:这天上天外是什么天?再想地下是什么地方?地下的底下是什么地方?曾经做过这种幻想,我们现在仍然发挥这种想象力叫\"从空出有\"。然后再把这一切的想法再由有归空,我们作如是的想,你自觉不自觉就在开自己的智慧,你还不知道,莫名其妙心量就已经给你打开。所以我们注意这个「千佛授手」可不要傻呆呆的非要到临终的时候「千佛授手」,怎么一个人也没有授手啊?这个时候你要明白,你想什么佛你就是什么佛。你想阿弥陀佛,你就在极乐世界国土。你这念一出,这里一片明亮,因为我们现在即已经证到了这份佛土。师父这也是方便说。真正到了中阴身期间,不存在你想不想,这个时候想不想的那个念、六种意识心已经没有了,它作不了主了。我们明心见性的菩萨中阴身一到来,他就是一片明亮,我们在肉团身期间所证得的比量功德当下现量现前。
「令不恐怖、不堕恶趣」: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明白了是非好坏都是我,可是我们在现量境界上要面对无量法界,天堂、地狱、饿鬼、畜生,诸佛国土都在我们面前。我们在中阴身期间的功德也是不动而至,所以在这个时候没有正知正见的人,他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即使他看到的那些所谓天堂,还不一定是真实,他心里没有底。因为没有修行的人,他心中始终是乱糟糟的,即使好的境界现前也抵挡不住糟糕的境界,冤亲债主跟他吵闹不休。但是明白道理的人他不害怕。所以这里即使是恐怖境界现前、恶趣现前,你不会恐怖,不会堕恶趣,为什么?你气氛不一样。「令不恐怖」:是使得你不会恐怖、不会堕恶趣,不是劝你:\"你可不要害怕呀,你可不要下去啊\",我还要你劝吗,是不是啊?就是告诉我们:你不会恐怖,不会下恶趣。
「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这段经文也很有意思,佛法不离世间法,虽然是「千佛授手」,但是你还有一段乡土观念,所以「即」因为你这个人留恋本乡土,你就往生兜率天上,这是我们娑婆国土。因为弥勒菩萨是未来佛,将来陪弥勒菩萨去龙华三会广度众生。「兜率天」上弥勒菩萨的住所叫弥勒内宫。「兜率天」整个来讲是凡夫天的国土,在这凡夫天有一个内宫是常寂光净土就是弥勒内宫。
「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因为弥勒菩萨是未来佛,已经成就了妙觉菩萨的果位,成就了三十二种大人相,他仅仅是在那里考察、观察四千年,看他下世的时候怎么样像释迦牟尼佛、诸佛那样安排他的那一段佛法。肉身住世、正法、像法、末法有个什么计划,他也在那里调理 。所以我们现在在这受持《法华经》,是不是都是弥勒菩萨在调理啊?既是释迦牟尼佛计划中的事情,又是弥勒菩萨将来变化中的事情。古佛、今佛、未来佛,有一脉相承的道理。所以普贤菩萨不仅是护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还在护未来佛(弥勒菩萨),是不是已经在给弥勒菩萨穿针引线、在搭桥、在铺路。可能我们就有不少的人或者到弥勒菩萨那里去,当然也有些人到极乐世界、到其他世界。等弥勒佛来的时候,我们再来。我们都能各如所愿。
「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你到了弥勒内宫可不要打妄想:\"哎呀,比忉利天的美女还要多\",这可不是美女,都是菩萨修行,他是示现天女之相,要搞明白。这种眷属是菩萨眷属,而不是儿女情长的那种眷属。
「有如是等功德利益」:就好像我们有时读《阿弥陀经》\"如是功德庄严\",这个「如是等」在诸经典中屡见不鲜,我们每读一次,这个念都要飞快的观照一次,「如是等」就是「阿弥陀等」、就是「诸法空相」、就是「如是我闻」、就是「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都提醒我们作\"一心三藏\"这个观照。一念观照足矣,一定要观,有观就必有得。观是功,境界的提升是得。就怕你不观,\"即观即得\"不断提升品位 。所以修行人相见无杂言,互勉念佛声。吃饭、穿衣、走路,你都是如是等大米、如是等馒头、如是等路,是不是啊?都在观照,佛他不可能从头到尾大家一起如是等如是等…………。他要讲许多话,所以忙里偷闲,提醒你一句「如是等」。他不可能通篇经文都「如是等」。他把话匣子打开以后总是冷不零丁的来提醒你一下,我怎么样讲都是个「如是等」,这样讲是「如是等」,那样讲是「如是等」,再这样那样翻来覆去讲还是「如是等」,除了「如是等」还是「如是等」。好好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一会儿讲到天上,一会儿儿讲到地下,一会儿讲到海龙宫,一会儿讲到风,一会儿讲到雨,都是个「如是等」。这就是诸佛菩萨出口腔,就是「如是等」 就是「如是我闻」,所以佛在世的时候讲诸部经典开头没有「如是我闻」,在临终遗嘱的时候把「如是我闻」作为每一部经的第一句话,小乘人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原来如此,怪不得佛在讲许多经典的时候老是讲「如是等,如是等」啊。\"佛在不知不觉中把大乘金刚种子就已经种在我们心里,到最后一点就捅破一层窗户纸,原来如此啊。
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
「应当一心自书」:是普贤菩萨反过来讲开示「但书写之人」得的人天福报,看来以后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得的是智慧功德福报,反过来讲你能书写《法华经》要一心书。「一心书」就是要见道,因为见道的功德比仅仅书写的功德要大无量倍。弥勒净土是\"常寂光净土\",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佛土。你讲弥勒净土在兜率天,在不在灵鹫山呐?在不在这里?讲是讲一个兜率天,都在我们心中,就跟电视机频道一样,你心里开哪个频道 ,你就得哪个频道的因缘。所以能够达到「一心书」,你自己书写也好,花钱请别人书也好。书经是为了流通、是为了利他。在几千年,几百年前乃至五六十年前,你写一本经书功德无量啊。在五六十年之前,你要看一本经书,没有的。你要到那些大的图书馆、藏经楼,不准你带出来,只准你在里面笔抄出来。所以几十年、几百年之前,书写一部经典的功德不可思议。在几百年前,你要想出钱请人写一本书几乎要用一半的家产,小户人家要倾家荡产,可以供养一本经书。
这里又回到「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这样的功德不可思议。
「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普贤菩萨就像小孩子一样乖:\"佛呀,我要怎么样受持?\"是不是让佛欢喜?这是世法啊。他是古佛再来,就像小孩子听爸爸妈妈话一样,我保证要好好受持《法华经》、《楞严经》。我们听了以后作何感慨?《法华经》是无上的法宝。
「广令流布」:「广」是对整个国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不受持《法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