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绝」:是从时间、从纵向上来看,过去、现在、未来不可以断绝。纵横交错,就是表示时时事事处处。所以我们现在要生惭愧心,普贤明明讲明了在如来灭后,特指阎浮提内(指我们这个地球)「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广」不可以哪个地方不受持《法华经》。「不断绝」不可以哪一个时代、哪一年、哪一月不受持《法华经》。我们果真做到如此,现在哪里是这种局面呐?我们就是现在形成这种局面已经太晚太晚太晚了,可是现在有多少人在奔走呼号啊?\"依法不依人\"好好想一想这句话的重要性。不是看那些人有多高的地位,有多大的名望,有多大的影响,只看你是不是弘扬《法华经》、《楞严经》大法。2500年之前魔王发的誓不幸言中,魔王发什么誓?\"要叫我的魔子魔孙在末法时代披着出家人的外衣混入寺庙道场破坏佛之正法\",这是魔法的恶誓。要叫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只读、只诵而不懂。更何况大法连读、连诵都还不读,就读和诵都是个魔法,大家明白吗?
【如来述护法】
尔时,释迦牟尼佛赞言:善哉!善哉!普贤,汝能护助是经,令多所众生安乐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
这段经文也是发人深省,普贤菩萨在《华严经》是大普贤、小文殊。他比文殊还不可思议,一念遍入十法界一切国土。佛在这里并没有赞叹:\"普贤,你真了不起啊,在华严法会上你是大大的普贤,你能一念遍入十法界无量的法界\"。没有讲他有什么了不起。普贤他本身就是古佛再来,好歹也是示现等觉菩萨、妙觉菩萨。佛没有赞叹他,这有什么了不起啊。讲他了不起是因为他护持《法华经》。你看看护持《法华经》的功德何等殊胜,诸佛也是护持《法华经》。老古佛的任务就是护持弘扬《法华经》,没有其他事。其他经典的护持有没有劳哪一位古佛、现在佛来护持啊?没有的。诸佛唯一护持的就是《法华经》,其他的都是这个菩萨、那个菩萨、菩萨家族在护持某一部经,是不是?唯有《法华经》是所有的佛都在护持。其实有没有哪一个菩萨不护持啊?观音、妙音、普贤、文殊,有没有离开这些菩萨啊?所以佛唯独就是讲你能护持《法华经》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没有讲你能一念普入十方法界,有不可思议功德。这是一种神通法力的示现。唯有受持、护持《法华经》是从根本上护持正法。而且这里还有个好玩,两个人互相搞买卖交换,你护持我的学生受持《法华经》,我也护持你的学生受持普贤十大愿王。佛法不离世间法,\"无分别,不妨分别\"体现出诸佛菩萨良苦用心,连世间的因缘法都得利用起来,你护持我的学生,我也护持你的学生。受持普贤十大愿王的人是不是普贤菩萨的学生?佛讲:\"我也护持你的人。我们读了这一段是不是感慨万分?想到释迦牟尼佛(我们的老师)良苦用心、慈悲用心到何种程度。能哄、能骗、能吓唬的手段统统使用上了。是不是又哄又骗、又打又骂、又吓唬啊?佛对任何经典,没有以这样的口气、这样的腔调,是从来没有的。
【如来述其护人】
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像这样的话佛反反复复讲,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当知是人」就是见佛。不能受持《法华经》的人他就算是看到佛,他见佛了没有啊?那不是佛,他不认识什么是佛。许多人念佛念到最后念到鬼道里去当一个土地老、当个城隍老爷。因为他把有形有相的那个佛当成佛,不叫见佛。有些人问:\"你见道了?你明心见性了?,你看到佛2500年在灵山法会讲法了吗?\"。你见到了怎么样?即使见到了你也是见鬼,\"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真见佛\"见不见之见\",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你看到西瓜,你见佛了没有啊?见佛了,这是真见。这个法很妙啊,这个法太重要。看你能不能把这个道理搞明白。没有一法不是我们的自性显露。天魔这是利用这种办法来戏弄人,就是利用众生的这种分别心来钻空子叫\"飞精附人\"。所以为什么佛恶狠狠把自己讲的其他一切的经典判为〖戏论〗。在《楞严经》:「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恒沙妙理,只益戏论」。就像一盆水从头顶给你浇到脚后跟,搞了半天,我搞的是「戏论法」。在《法华经》叫「诸法戏论之粪」,把自己讲的其他经典说成是牛屎狗粪,就是怕你走火入魔。因为其他的经典都是讲善、讲美,让你对丑、对恶生起厌离心,这是对初上路的修行人必须做这种引导。引导是桥、是路,并不是最终目的。你不能一屁股就坐在那桥上、坐在路上。佛就是这么讲的:\"我成佛了\",佛在《法华经》叫做化城。为了到达宝所,佛必须把过去给你提供的桥和路统统给你断掉,让你只有一条路走到头,所以把其他的一切经典判为牛屎狗粪。目的就是让你到达宝所。所以特别提出你能够认可、受持《法华经》就是见佛、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当下往生佛土。见到了佛,是不是跟佛在一起了?是。但见到了佛,注意,你还没有究竟成佛,见到了佛叫\"分真即佛\"。如果你破除了\"四十二分无明\",佛讲:\"不是见佛,你即是我,我即是你\"。所以见佛的时候我们成就的是\"分真即佛。\"这里讲受持《法华经》的人则为见佛就是\"华开莲现\",受持了《法华经》就是\"华开\",\"莲现\"你已经成为\"分真即佛\"也叫「如是我闻」。「闻」就是\"华开\",「我」就是\"莲现\"。闻到什么?闻到「如是」华开了。莲现什么?现的还是「如是」。\"即如即是,即因即果,即念即佛\",所以我们要学会把每一句经文都能会归自性。你把每一句经文会归自性,你听经是修行、读经是修行、讲经也是修行,这就叫\"一修一切修,一行一切行\"、\"全性起修、不立阶梯\"。
「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如同我当年释迦牟尼佛肉身示现亲自在给各位讲《法华经》,三世诸佛不打妄语。「如」就是「如」,不可以打任何折扣。明白了法华三昧、明白了法华真义,你就是从佛口亲自闻法。《法华经》就是如来全身,讲解《法华经》的人就是\"如来报身\"。佛种从缘起,无师不足以成道。
「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正当名分、佛知佛见、正知正见 。怎么见呢?你就是供养释迦牟尼佛,供养释迦牟尼佛就是供养多宝佛、供养分身佛、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供一切供。我们回顾一下《阿弥陀经》:「常以清旦,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有些人解释的可天真了:\"极乐世界的菩萨有神通,一大早供养了无量的佛土十万亿佛\"。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带头宣布:\"我不往生极乐世界了\",要把人烦死,是不是?不要说每天供养一次,一年供养一次我都懒得供养去,那么麻烦,还每一天供养,我吃了饭没事干了?所以这里就用圆顿大法,心地法门观照,那个供养,你一念即已供养无量佛。我一念观照十方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无非当然当下这一念,就是供养十万亿佛。我现在在这里,是不是当下供养十万亿佛?这都是佛金口玉言呐。\"一念信解\"胜过修无量法门、无量劫的功德的无量倍,是不是一念供养无量佛啊?受持《法华经》一句、生一念欢喜心胜过七宝满虚空供养诸佛菩萨阿罗汉,这些话我们要当口头禅一样信口道来。这样的话在《法华经》、《楞严经》特别多。《楞严经》叫\"一真一切真\"。全靠我们会用心。
「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就这样的人得到佛的授记、印证。「佛赞善哉」是不是给你印证你成就了,给你授记了?所以为什么我会叫大家对号入座?就是根据佛的金口玉言给我们提供的标准答案,你来对号入座。
「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佛防止有些人看佛手摩了头以后、防止一些歪门邪道以用手摩顶这种方式来诈骗佛法,在《法华经》叫作裨贩如来家业,把如来家业作为经商来诈骗钱财。供养三宝一定要出自众生心甘情愿的供养,或者我们需要一项工程,公开的讲号召大家来种福田、修福报,尽我们的义务,这是可以的。不是给你摩一下头,来做买卖,这是大逆不道,没有道理的。佛在经典上给菩萨摩顶,都不过是安慰他:\"我马上要传大法\",并不是摩了他就怎么长怎么短。有没有看到有这种说法?根本没有。气功师给你摩顶有好处,你花点钱值得,他通过心力打通你的穴位、调整你的经络,但跟开智慧没有关系。帮助你治病、帮助你开神通,与智慧没有关系。有些气功师功力很强,给你一摩顶,你马上开天眼,这是真的,不用怀疑。但是这是鬼神道的功夫,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你本来就有那个东西,在某一个时空点给你加持一下,天眼、天耳都是我们本来的功夫。
「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衣之所覆」这是证明这些人已经大解脱,「衣」表保持、覆护的意思,以佛的衣服把你保护起来能把你推到六道轮回里吗?
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衒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
「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这三点我们都可以自己来检验,每个人都能检验,我们想一想比如说我们现在到卡拉ok舞场,你们感不感兴趣?一点点都不感兴趣,对吃肉、喝酒、打麻将、吸毒感不感兴趣啊?感到太无聊了。第二种「不好外道经书手笔」,外道经书就不贪了,是不是?我们谁也不去看「手笔」。「手笔」就是写毛笔字、画画,修行人感不感兴趣了?不感兴趣了,是不是?你写的再好,画的再好,我感到是无聊,都不重要 。所以我们知道明心见性的人,是不是当下身价百倍啊?这是佛给我们讲的你\"一念信解\"胜过修无量法门、无量经典、无量功德。他会画画、会写字、会指挥打仗的人,他不过是其中之一啊,即使无量法门,你又会打仗,又会画画,又会吟诗作对,又会唱歌跳舞,走钢丝,你就是全部具足了你都不如\"一念信解\"正法功德的无量分之一,哪是千倍、万倍、亿亿倍,你没有办法比,佛给我们把话讲绝了,所以你看看你要不要受持《法华经》。仅仅是\"一念信解\"即是如是功德,何况你还读诵、受持、供养,还要讲给人家听,那更不可思议。我们要知道好歹啊,这就七菩提分的第一菩提分叫择,你要有择法眼,你要会选择你所修行的法门,就是全性起修、一步登天。「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因为这些人他那种气氛你感到很恶心,我执特别重,但是你为了教化他、引导他,你不喜欢也装作喜欢,明白吗?目的是要把他引导到佛法里来,他跟你在一起就有这个缘分。这也是真心的,这个时候可以装一装。你甚至可以攀缘:\"教教我嘛,学一学嘛\"你就是为了接近他,可不是为了真正去学什么字、什么画,没有那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