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品第二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盘,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这句话本来是佛讲的,那么这些「声闻、辟支佛」重复这句话,就表示心里起疑了。这也是佛的良苦用心,反反复复强调,卖关子,吊胃口。起疑了,就说明他们想来研究这个问题。
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盘,而今不知是义所趣:这里他们打了个闷鼓。你过去讲声闻法、辟支佛法,我们已经成就了。按照你的教法,已经证到涅盘了。你怎么现在又在话中有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引起小乘人的一种疑心。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舍利弗把《法华经》说成第一方便。因为佛把过去的种种的因缘譬喻方便,已经予以否定。现在要讲的这个法,必须以方便法来破方便法。所以这里称「第一方便」。
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反复讲「甚深微妙」,无非是从「空、不空、空不空」这个「一心三藏」而言。这个「一心三藏」,纵及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横及东南西北十方虚空,广及森罗万象。
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这是舍利弗第一次请法,为四众弟子也为自己破除疑惑。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
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
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
无漏诸罗汉,及求涅盘者,
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
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
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
相视怀犹豫,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
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
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
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
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
「慧日」和「大圣尊」都是佛的一个别号。喻佛如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久乃说是法」,一个「久乃」足见佛的良苦用心。佛讲任何法,从来没有看到过像这样卖关子。久久地、反反复复地重复几句同样的话:这个法怎么怎么难说。
自说得如是,把「如是」放在「力无畏三昧」之前。这是总说自己证得了「如是法」——十个如是,百界千如。如是,「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自说得如是」就是「如是我闻」。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佛讲的法,连问都不知道怎么个问法。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这是总结佛讲的那么多话,我们没有办法问,只有佛在自己的现量境界,才能讲得明白。
无漏诸罗汉,及求涅盘者,今皆堕疑网:「无漏阿罗汉」,这里是统指声闻人。「堕疑网」就是疑心重重。佛何故说是:佛是什么道理?说出了以上种种的言语。
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求缘觉者」是修十二因缘、证辟支佛果位的修行人。「比丘比丘尼」,这里是统指法会大众。天龙鬼神、乾闼婆等,这一部分众生神通自在呀!比人道的众生灵性要高。「相视怀犹豫」:就像有时候几个人听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相互之间看一下,表示大家都怀疑;然后再把目光对准让我们起疑的那个人——最后又把目光转向佛,怎么回事?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这是舍利弗自己的谦虚:佛啊!你当着大众说我是智慧第一,我哪是智慧第一呀?这个问题我也疑惑,我也不能了达呀!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这两句话是真正的疑惑。佛亲口宣讲「四圣谛、十二因缘」、《金刚经》《六百部般若》《大方广佛华严经》等法,我们也信了,修了,证了。那么佛现在说这都是方便;那我们现在在怀疑了:「为是究竟法」,到底是我们证的这个果位不究竟呢?「为是所行道」,还是我们所修的这个因不真实?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修证圣果是通过佛法来把我执和烦恼习气化掉,使境界提升,等于是从佛口所生。「合掌瞻仰待」是表示一种期盼的心理。「如」就是「实」,「实」就是「如」。「如」不可见,所以非「妙音」而不可言。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这是从他方佛土而来的菩萨。「具足道」,为圆满菩提,非「一心三藏」而不可言「具足」。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称为「具足道」。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第一次制止舍利弗,是因为佛要说的这个法「甚深难解」。只有诸佛知道,要讲出口来很难;第二次制止,是防止天人惊恐、怀疑。
这种怀疑呢,祖师大德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奇怪惊疑,佛过去讲小乘阿罗汉已经成佛了,现在说是「化城」;第二个是颠倒怀疑,不懂佛法的人认为佛在自相矛盾;第三个怀疑,带有后悔的意思:我们过去怎么没有搞明白佛这个话中有话呀;第四种怀疑,佛是在打诳语,增上慢人有这种怀疑;那如果按照我们现在讲《法华经》,还可以讲第五种怀疑。怀疑说《法华经》的人是赞自毁他。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只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这是舍利弗第二次向佛请法:佛啊!你只管说吧!你别担心啊!这个会上无数的众生曾见诸佛,在过去世中就已在诸佛法中修行,有这个根机。特别那些菩萨大众,有些是乘愿再来。
智慧明了:他能够辨别「方」与「便」、大与小,能够明白佛讲第一义难解之法,一定能够信受。生起疑惑的人肯定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人怀疑就不讲《法华经》,请佛权衡利弊。是不是这个意思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惟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就有点在哀求,是不是?大众中总有人能相信《法华经》的。佛在后面怎么讲的?《法华经》有一个人听,你都要讲,对一个人讲法就跟对无量人讲法一样。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増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如果讲了《法华经》,那些天、人、阿修罗、贡高我慢的比丘听了以后,如果他不相信,产生怀疑心、轻慢心,要下火坑!但你生欢喜心的话,你成佛了。
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佛第三次制止:不能讲!不能讲!这个法太妙,太难解,太难思,太难议!那些增上慢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听了以后绝对不肯相信的。他以下劣心、以牛羊眼来看待佛所说法。那在末法时代有人来讲《法华经》,更难免遭到别人的误解。丑话讲在前面,请大家要把持好自己的身口意这三业。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两个「唯愿说之」,请法越来越恳切。佛越是不讲,舍利弗越是请法,这是代表整个法会大众的心态。这就是佛的激将法。按照佛的本意,管你多少人怀疑,哪怕只有一个人请法,他都要讲。先不讲的目的,就是给大家打预防针,要你好好听。等比,就是等类。
世世已曾从佛受化:有些过去世中就已经听闻《法华经》,需要在听《法华经》中进修;有些毕竟在佛座下多生多世修行,都想听《法华经》。凡是没有明心见性的人都叫「长夜」。所以听闻《法华经》,明白「如来藏」道理,吃了一个定心丸,叫「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唯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