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品第十
这个〈法师品〉,专门解释什么叫「法师」,「法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妙法莲华经》的「法师」。
首先,「法师」有两重含义:
一者,「以法为师」,这是佛讲的,「依法不依人」。几千年以来,几乎都是「依人不依法」:这个人名望很大,地位很高,马上去拜;这个人已经一百四五十岁,胡子这么长,赶快去拜;这个人长得很庄严,一脸的慈悲相,不像印广那么吹胡子瞪眼睛,我去拜!迷惑颠倒啊!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佛的教导,「依法不依人」,只看他讲的法能不能帮助你开智慧。二者:「依法师人」。用正法去教化别人。弘扬《法华经》,你是《法华经》的法师;弘扬《地藏经》,你就是《地藏经》的法师。
那么在《法华经》有规定:有受持《法华经》的法师;有读经的法师;有诵经的法师;还有解经的法师,还有书写的法师。其中受持的法师和解经的法师属于上品,他们成就了;读、诵、写,能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不把《法华经》读懂,一样不能成就。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段经文不可思议,叫「一念授记」。这一品经文以药王菩萨做当机,又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后面第二十三品〈药王菩萨本事品〉,专门开示药王菩萨燃身供佛,以报《法华经》之恩德。这是号召四众弟子要像药王菩萨那样不惜供养自己的生命来弘扬《妙法莲华经》。
按照藕益大师的判教,从第十品以后已经判为流通分,专门号召我们应该怎样来流通《妙法莲华经》,这就占了半部《法华经》的内容,流通、劝持都属于流通分,所以我们要掂量掂量肩上的担子。弘扬一句《妙法莲华经》,等于用满虚空金银七宝来供养无量诸佛、菩萨、阿罗汉。你弘扬一句《法华经》,生生世世的人天福报全部有了。
告八万大士:这是跟药王两个人讲话,又在对八万菩萨讲话。汝见:你明白吗?你懂得这个道理吗?那么多天龙八部。龙王:不讲了;夜叉:是夜叉鬼呀;乾闼婆:这都是些鬼神之类。迦楼罗、紧那罗:前面解释了;摩睺罗伽:就是大蟒蛇啊。当然这些众生在过去世中有修行,即使沦为畜生道他也是畜生王,是具有灵性的鬼畜之类。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有些人被一些鬼神附体,来听经一年半载,鬼神附体没有了。为什么啊?在鬼神阶段,他往往比我们人还容易成佛,因为他是化生,明白道理就到佛土去。能够附体的鬼神都是有福报的。我们如果以平等心,以慈悲心带着附体来听经,他能比我们先得道,最起码他还能护持你。不要看不起他们,不要生烦恼,这都是过去世中的缘分。
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把天龙八部、妖魔鬼怪还放在四众弟子之前。
咸于佛前,闻妙法莲华经一偈一句:「咸」,一个不卯,一个不漏,在佛面前听到一句《法华经》,一偈是四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得」是正当名分,名副其实。怎么叫「一念随喜」啊?真正明白了一切的万法,从诸佛菩萨、天人鬼众、泥巴瓦块、到树木花草,都是一个人一个念所变出来的,这叫「一念随喜」。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有些人讲:听经闻法当下成佛,那是因为佛在世,佛灭度以后不可能!佛就知道这些人会这样来问难后来的法师,特意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就打预防针了。如果按照他们那种说法,那佛把这《法华经》又留给后人干什么?这不是戏弄人吗?还有些人说这些授记的人都是已成佛的人来表演的。你更是无稽之谈!那么多人都是来糊弄我们的?如果说都是已经成佛的人来表演的话,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佛,那他原来是怎么成佛的?他总有从凡夫开始成佛之日起嘛!
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末香:指呈粉末状的香料,主要供撒布于道场或塔庙等地,也可作为烧香点燃熏嗅,或加入油料制成涂香。涂香:是把香料涂抹在身体上,可消除体臭及热恼,并用来供养诸佛菩萨。涂香所用香料也不是固定的,主要有香水、香油、香药和末香等。在有的佛经中,更是把供养涂香赋予增益精气、令身芳洁、调适温凉、长其寿命、颜色光盛、心神悦乐、耳目精明、令人强壮、瞻睹爱敬、具大威德十大功德。烧香:就是点香。
缯盖:即以绢帛制造之大盖,又称天缯盖。盖,原为印度作为防日遮雨之器物,后世乃以圆筒形丝帛制品高悬于佛像顶上,或悬于说法者高座之上,而成为佛殿之庄严具。幢幡:「幡」是指红旗,「幢」是指条幅、横幅之类,这是形成一种气氛。衣服伎乐:「伎乐」就是道场常见的敲鼓撞钟啊、唱赞啊等种种的形式。
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可见,要培养大乘菩萨的善根可不容易啊!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受持《法华经》的人在过去无量佛所已经成就了道行,之所以再来是报恩。你的父母、丈夫、儿女都是你过去世中的因缘,你是来报恩的。只要你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知道你是受持《法华经》的人,他们即已得度。你已经给他种下金刚种子,最迟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菩萨「龙华三会」第三会——所有在释迦牟尼佛法中种了一念善根的人统统得度。你就明白你是什么宝,是不是「现世宝」啊?这个「现世宝」是真的现世宝啊!不是骂人的「现世宝」啊!即使跟你结了恶缘,他都因此而种善根。知道我们的重要性了吗?你尽量地大张旗鼓:我是受持《妙法莲华经》的。因为这是金刚种子。「愍众生故,生此人间」:佛在《法华经》这样讲,你们敢不敢不相信啊?也有个别人就不相信,他怎么样想自己都不像是再来的菩萨。不相信也是白不相信,那么相信了是不是也是白相信呐?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
谁能作佛啊?就是受持《法华经》的人。未来世当得作佛:是究竟圆满之佛,他现在即已是「分真即佛」。对于受持《法华经》的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包括天人,包括阿罗汉、辟支佛,包括菩萨。受持《法华经》的人是菩萨中的菩萨。瞻奉:「瞻」是恭敬;「奉」是供养。
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像供养佛一样供养受持《法华经》的人。三世诸佛不打妄语,我们要深信不疑。这样的人已经是佛土菩萨,他就是为了教化众生,发慈悲心愿身再来,而且是带着隔阴之迷。前面从舍利弗、阿难他们都不知道过去世的事情,都是佛给他们点明,就是为了解决我们思想上的顾虑。但是我们也不能错用了心。你不要看到人就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把这段经文读一读!还不好吃的拿过来,红纸包送过来!所以作为受持《法华经》的人,我们自己应该赶快发大心,要像菩萨一样,不仅不要人家供养我,我们连自己的命都要供养别人!各人修各人的功德,可不能修出贡高我慢来。
自舍清净业报:从佛土过来,情愿到这又脏又臭的娑婆世界来。连人啊、鬼啊、畜生呐、一只猫、一只狗啊,也往怀里抱,跟众生同甘共苦。愍众生故,生于恶世:我们现在就是「五浊恶世」。人均寿命一百岁时进入「五浊恶世」,现在人均七十岁。
广演此经:除了讲经说法,念念观照万法皆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这是最好的「广演此经」。只要能念念在道,境界现前时,你一定是自性流露,根本生不起烦恼来。这是心地法门最妙的秘诀。这叫「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比如我们平时正在听课或者念佛,这时一个人踩你一脚,你一定会说没关系啊!如果在其它场合,你可能就要皱眉了,这就叫我们时时保持观照。所以「广演此经」,你广不广?你演了没有?不是听经闻法的时候才想到有部《妙法莲华经》。这是调我们的心,改变我们的习气。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妙不妙啊?「窃」,就是悄悄地。有的人胆小,就悄悄地:儿子过来,我来跟你讲一讲。你知道吗?到底是我生你的,还是你生我的?你知道桌椅板凳跟我们是什么关系吗?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呀?那个猫就是你前世的姥姥,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念变出来的——每个人都能做到啊!这就是「如来使」,是如来的钦差大臣。
曾有一个弟子说:师父啊!我讲《妙法莲华经》,庙里的和尚还给我顶礼,我吓得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说这没关系的,顶礼受持《法华经》的人是正常的。这说明那里的出家人有智慧,但是你不能生贡高我慢之心。各人修各人的福报。
有个居士上班时读《法华经》,正好领导来找他麻烦。人家走了以后呢,她就暗暗想:你等着受报应吧!这个就不应该了,各人修各人的功德。那么受持《法华经》的人,你既然知道这样,要发慈悲心,避免让人受报应,明白吗?那些人是谁啊?都是你自己啊!从「第二义谛」讲,也是我们前世的父母和儿女,你怎么可以幸灾乐祸啊?可不能这样啊!「如来使」要当好!
如果从「第一义谛」来讲,怎么叫「如来使」?受持《法华经》的人以如来之理,做如来之教,行如来之行,使得众生成如来,是不是做「如来使」?这也是「开权显实」。除了「如」还是「如」,大家皆从「如」而来。
如来所遣,行如来事:受持《法华经》的人是佛派来的,是来代佛教化众生的。受持《法华经》的菩萨是菩萨中的菩萨,这是在〈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十个比喻里佛的金口玉言。这个不能含糊的,在其它任何一部经典没有这种说法。这种方便说是不是很殊胜呢?那么归入「第一义谛」说法,「开权显实」,受持《法华经》、讲解《法华经》是不是就是《法华经》呢?是不是就是我们的法身真实智慧?通过自己的化身语言方便来告诉大家的如来真实智慧,当下是不是我们的法身真如在派遣我们呢?我们讲的当下是不是就表法身智慧?
在这里也体现了「三身功德」当下具足。读《法华经》,讲《法华经》,这就是「来」——因为读的是《法华经》,《法华经》是如来全身,是如来的法身舍利。我们读《法华经》现出了音声,这是不是《法华经》的化身?通过这个音声而现出的法理法义,是不是《法华经》的法身?由法身而现出这个化身,由「如」之性而现出这个「来」之相,通过什么东西来示现呐?当下就知道是报身。有些法师呢,把这个报身说成是天身,这种说法我们不认可。现天身也是化身,凡是有形有相皆是化身,不能含糊。
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哪怕是为一个人讲一句《法华经》,你都是「如来使」,何况为多人多讲《法华经》?佛在这里是逐步推进。
药王,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呰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这段经文简直叫人触目惊心!你指着佛的鼻子骂,骂几十亿年、几百亿年——这个罪过还没有骂受持《法华经》的人一句话罪过大。为什么?佛灭度以后,佛法的传承要靠佛的弟子。你毁骂他,这是断佛种。如果形成这个风气,谁还敢受持《法华经》啊?我们只能护持他,赞叹他功德无量。佛在其它任何经典没有这种说法。「万法平等」不是这样平等,「经王」就是「经王」。比如,我们做毛巾生意,一天可以赚一百块,茶杯生意一天可以赚一万块钱,而且是现钱现货。毛巾这个生意虽然一天赚一百,人家还得赊账。为什么?他需要修需要证啊!哦,先拿过去,一个月以后给你钱,卖了以后给钱。这个一天一万块钱、现钱拿现货,它无修无证,是不是?你会不会讲:哎呀!万法平等呐!我就做毛巾的生意啊!有没有这个傻瓜?可是许多人明明也看到《法华经》,他也不敢怀疑就是「经王」、就是第一,而且相信当下就能成就,可他还在讲「万法平等」。
真正把《法华经》读懂的,你会感慨万分!为什么有些人就不来好好修持《法华经》?从听闻《法华经》之日起,我们放下了没有?是不是一心专攻《法华经》?我跟你讲啊,《法华经》越读越有味,法味无穷。
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读诵《法华经》的人是以佛的庄严而自庄严。为什么这样讲?《法华经》就是如来全身,报身、法身、化身,全部具足。你读《法华经》,就是用如来全身来庄严你。
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如来肩」是表法力、道力,表力量,表他的报身功德。「荷」和「担」都是表「方便权智」,代表一切万法。一切的「方便权智」都是由根本智慧所起用。
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对于受持《法华经》的人,你不知道也就算了;如果知道,那么「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他不管在哪里,你都应该向他顶礼。这个「顶礼」不一定就是跪下来磕头,而是把他看得在你之上,至高无上,如同对佛一样。「一心合掌」表示你对《法华经》,对受持《法华经》的人,非常至诚地恭敬。「恭敬」表意业;「尊重」是表身业;「赞叹」是表口业。以「身口意」这三业来恭敬供养。
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前面讲过,不再重复。衣服、肴馔:「衣服」是表忍辱,表护持;「肴馔」是美味佳肴,以此比喻法喜食。作诸伎乐:你要尽你所能来供养。「伎乐」是表欢喜心,供养了以后要生欢喜。哎呀!今天可给我捞到了,我供养了《法华经》、供养了受持《法华经》的菩萨,不是应付;更不是:「哎呀!今天遇到他不高兴也不行啊」!都是种我们自己的福田,庆幸自己能够供养。
人中上供而供养之:「人中上供」应该是指法供养。这上面虽然涉及到财物的供养,但关键是用心,听经闻法是最好的法供养。听经闻法就是「烧香」,就是「涂香」,就是「末香」。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在这里以凡夫天来比喻第一义天。「天」是表心地。天上人间,以最上的妙宝而供养。一切的供养不能离开恭敬心、虔诚心、法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