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这最后一品,也是大圆满的一品。
普贤菩萨,在四大菩萨里他是表大行普贤。「大行」跟「普贤」这个法号有一种因缘关系,「普贤」一般解释为「佛后普贤」,是成佛以后老古佛倒驾慈航,普渡一切众生叫「普贤」。观世音、普贤、大势至、地藏王、文殊有没有哪一个菩萨不是普贤?都是老古佛成佛以后倒驾慈航,现菩萨相教化众生。这是老古佛示现破除我执。凡夫不是倒驾慈航,恨不得要超越,怎么超越?没有成佛的时候就提前要当佛,没有明心见性就提前要当明心见性的菩萨,这都是我执。
普贤菩萨他是在东方不眴国做教主,是不眴国的佛。为了帮助众生成佛,他在十法界倒驾慈航,示现菩萨像护持《妙法莲华经》,护持修行普贤十大愿王的一切的众生。
普贤十大愿王,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普贤」:是一个汉语的名字,是由梵文翻译而来。梵语的名字叫\"三曼多跋陀罗\",翻译成汉语叫\"贤\"。所以\"三曼多跋陀罗\"翻译成汉语叫\"普贤\"或者翻译成\"遍吉\"。普贤也好、遍吉也好,都是指以平等心,帮助一切众生修正法、证菩提。
〈劝发品〉:普贤菩萨以最大的护法者、这种身份劝告修行人受持《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首先由诸佛护念。佛在经文里金口玉言:三世诸佛共同护持秘密之藏。所以不仅有佛、还有菩萨,而且还有专职的大菩萨,倒驾慈航来的大菩萨,这就是\"普贤\"。前面还有药王菩萨、勇施菩萨,这都是些等觉位、妙觉位的大菩萨。不仅有菩萨,更有天龙八部。所以我们想一想,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经典,有没有听到说有这样的经典?从一切佛、一切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都在护持一个受持什么什么经典的菩萨,有没有啊?这是没有的,空前绝后,过去没有,未来仍然不可能有。只有受持《法华经》的人,才能得到如是的关照。
【普贤劝发】
尔时,普贤菩萨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闻,与大菩萨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东方来。所经诸国,普皆震动,雨宝莲华,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又与无数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各现威德神通之力。
这段经文我们看出一个老古佛倒驾慈航,他的不可思议的气氛。这里实际是表他的威力和影响。
「自在神通力」,就是我们的法身本体。所以\"观自在\"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这种神通力是天然本定,殊胜无比。
「威德名闻」,以\"一心三藏\"之「威」、之「德」、之「名」。「闻」表对十法界的应化之力,十法界万法只要懂得了普贤行,懂得了\"如来藏\"之法体、法理、法义,他自然而然与这种力道交感应就是「威德名闻」。「闻」就是力量。
「与大菩萨无量无边不可称数」,这里是表大众之力、众生之力。一个人力就是见闻宇宙人生本来面目,这种心力称为大力。「无量无边」是从数量而言,「大」是从质量而言。这是表诸佛菩萨对于受持弘扬《妙法莲华经》这件事,不可思议的重视。从释迦牟尼佛与多宝佛无量分身佛、无量大菩萨众。〈见宝塔品〉大会一开始,请出了无量的圣贤,所以感动的普贤菩萨,他是无召自来。一旦知道这里讲《法华经》基本上就跟派兵打仗一样倾巢而动、倾国而来。我们想一想诸佛菩萨对于受持《法华经》这样的重视,我们能不能无动于衷?好好把这个道理想明白,我们会感慨万分。谁把这个问题想明白,在这里感慨万分,恨不得觉都不睡了,我跟你讲,你大成就。成佛、成菩萨就是成于我们这一念心。看看佛、老古佛对《法华经》这么重视,想想我们这几千年以来地球上修行人这种气氛,再想想我们现在当下修行界这种气氛,心里是不是觉得我们有点太不争气,有点太对不起老古佛了?老古佛把这事情看得这么重,我们在心里看得有多重?要找一找差距啊。我们有些菩萨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是真的日日夜夜在到处跑,到处发信息联系,要把这个法弘扬开来。如果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不愁正法不能久住。所以我们有感于普贤菩萨、诸佛菩萨对弘扬、受持、流通《法华经》这样的重视,我们不能麻木不仁。真正知道它的分量的人,他从天南海北都要跑过来。
「所经诸国,普皆震动」,就跟妙音菩萨来一样,「普皆震动」我们可以理解为\"六反震动\"。诸佛菩萨不动则已,动到哪里都是在传法。在佛经里对诸佛菩萨的来来往往几乎都是这样,来也好,往也好,首先指出\"六反震动\"。大家听懂了这个意思吗?就是告诉我们修行人,你走到哪里都在\"六反震动\"。你回到家里,在家里去震动去。在路上,你在路上你给我去震动去。佛法有规定,看到一只猫、一只狗,你都要合掌给他三皈依,给他传法。我们果真做到这样,哪有不成佛不成菩萨呀。没有这个道理啊。不是走到哪里就是在搞名闻利养、在搞人我是非,修行人要成为职业化、专业化,走到哪里化到哪里。一边吃饭的时候,看到大米饭、看到西瓜,你都在震动。你看到西瓜,它是西瓜吗?哦是阿弥陀佛。是不是就在震动?时时事事处处提起我们的观照。我是佛,你是佛,他是佛,大家都是佛,一切都是我们一个心在变现。一个人正在这种境界中的时候,你说哪个踩他一脚,他会不会瞪眼睛呐?哪个障碍他一下子或者影响他一下子,他会不会发脾气啊?不会的。所以「所经诸国」不要把它简单的理解为,从南京到南通中间经过扬州国、泰州国、江阴国,不仅仅是这个国,大家明白吗?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诸国」,时时事事处处都是「诸国」。你在家睡的床铺,床铺也是你的「诸国」,衣食住行无所不是「诸国」。你震动了没有?你怎样在震动?并不是约定我们某年某月某日到哪里去参加拜忏,去震动一下子。你只要吃饭、穿衣、洗澡,在不在动啊?跟家里人沟通交谈是不是震动啊?三句话不能离开我们的老本行叫「普皆震动」。嘴巴不讲,心里也要在想,心里也在震动。所以在这个佛法里反反复复重复出现的同样的字眼,我们要多加观照。有人讲:佛讲大势至菩萨他神通不得了,他踩一下脚就六种震动,那我们踩一下脚是不是六种震动啊?我们的震动不比大势至震动的轻。只看你懂不懂。\"如来藏\"中谁不是谁啊?
「雨宝莲华」,就是「普皆震动」,时时事事处处都是我们成佛的道场、都是我们成佛之因。「华」是表我们成佛之因。「雨宝莲华」就是要用智慧来观照,这是成佛之因。有的就不是雨宝莲华 ,叫桃花、杏花、梨花是\"搞名闻利养\"之花,把我们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花了。所以修行人就要懂得转变心态\"转识为智\",转花花世界为「雨宝莲华」。\"命自我立\"啊、\"即因即果\"啊。
「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种种伎乐」是表智慧的力量,表成就我们的神通的法力和道力。你做如是的观照,一定会奇迹出现、灵感爆发。「伎乐」以美妙、美好来比况我们的解脱智慧,表我们解脱的力量。
「又与无数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这一大片是表菩萨的利他。前面的「所经国土,普皆震动,雨宝莲华,无量伎乐」都是表我们的自利,开智慧了。后面的「天龙、夜叉、乾达婆」是比喻我们面对的无量的法界与他道交感应为一体。我们不要采取那种天真的想象,普贤菩萨带着一大队人马一边走,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吹喇叭。我们要往深处想,要往细处想。这都是在这里开示菩萨\"自利利他\"的功德,开示菩萨的行持,应该怎么样做,不应该怎么样做。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行普贤行?普贤行就是时时事事处处「普皆震动,雨宝莲华」,你雨了没有?动了没有?与一切的众生都要打成一片,对泥巴瓦块、树木花草,我们都要以柔软的心去沟通。可不要像有些人那样搞得古里古怪,要善于相互之间沟通好,圆融好。有些修人把、自己搞得孤苦伶仃,这种心态要赶快调整,自己检点一下自己。菩萨是不是就应该这样当菩萨?有些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修行人要明白走到哪里,是我们去包容一切而不是要求人家来包容我们。特别是出家人,要当好人天师表。看看经典里对诸如此类的描述司空见惯,很多很多。我们有时看到的都好像是老面孔,你可不知道老面孔的重要性,你看懂了没有?你心动了没有?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场面,你能不能再感慨起来?还是无动于衷?
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中,头面礼释迦牟尼佛,右绕七匝,白佛言:世尊,我于宝威德上王佛国,遥闻此娑婆世界说法华经,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诸菩萨众共来听受。惟愿世尊当为说之。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灭后,云何能得是法华经?
「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中,头面礼释迦牟尼佛,右绕七匝」,学生到哪里,上下秩序不可以没有。普贤菩萨是老古佛再来,他是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都是要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在尊者面前示现恭敬相、示现欢喜心 。千篇一律,佛在反反复复来传这个法。不管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上下有序,否则你就是犯上作乱。不管你有理没有理,不可以以下犯上,即使在私人企业也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团体没有规矩,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要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