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2 / 2)

袭人回到自己的房间,打算拿个碟子盛些东西给史湘云送去,却发现搁架上放碟子的凹槽空着。她转过头,看见晴雯、秋纹、麝月等人都聚在一起做针线活,便问道:“那个缠丝白玛瑙碟子哪儿去了?”众人被她这么一问,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皱着眉头,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晴雯笑嘻嘻地说:“给三姑娘送荔枝去了,还没拿回来呢。”袭人有些疑惑地说:“平日里送东西的碟子多着呢,干嘛非得巴巴地拿这个去。”

晴雯撇了撇嘴,说道:“我当时也这么说。可有人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把荔枝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觉得好看,就让连碟子一起放着,所以就没带回来。你再瞧瞧,那搁架最上头的一对联珠瓶也还没收回来呢。” 秋纹听了,笑着接过话茬:“说起那对瓶子,我又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儿。咱们宝二爷要是孝心一上来,那可真是孝顺到家了。那天他看见园子里的桂花开得正盛,就折了两枝,本来是想自己插在瓶子里的,可突然又想到,这是园子里刚开的新鲜花,自己不敢先赏玩,就巴巴地把那一对瓶子拿下来,亲自灌好水,把花插好,然后叫个人拿着,自己亲自送了一瓶给老太太,又送了一瓶给太太。没想到他这一番孝心,连跟着的人都跟着沾光了。

碰巧那天是我拿着瓶子去的。老太太见了那花儿,喜欢得不得了,逢人就夸:‘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都能想到我。别人还总抱怨我疼他呢。’你们也知道,老太太平日里不大跟我多说话,总觉得我有些入不了她老人家的眼。可那天,老太太竟然让人拿了几百钱给我,说我看着可怜,生得单薄柔弱。这可真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福气。几百钱倒是小事,难得的是这份脸面。等我到了太太那里,太太正和二奶奶、赵姨奶奶、周姨奶奶好些人在翻箱子,找太太年轻时穿的颜色鲜亮的衣裳,也不知道要给谁。可一看见我拿的花儿,连衣裳也不找了,都忙着看花儿。

二奶奶在旁边也跟着凑趣儿,一个劲儿地夸宝玉怎么怎么孝敬,怎么怎么懂事,说了一大堆有的没的。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太太觉得脸上有光,也堵住了别人的嘴,心里越发高兴了,当场就赏了我两件衣裳。衣裳也不是什么稀罕物,每年横竖都会有,可这背后的彩头却不一样。” 晴雯听了,轻蔑地“呸”了一声,说道:“没见过世面的小蹄子!那肯定是把好的给了别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觉得自己挺有脸呢。”

秋纹却不以为然,说道:“管它是谁剩下的,好歹是太太的恩典。”晴雯气呼呼地说:“要是我,我就不要。要是给别人挑剩下的才给我,那也就罢了。可咱们都是这屋里的人,谁又比谁高贵了?把好的给别人,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就算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窝囊气。”秋纹一听,连忙问道:“给这屋里谁的呀?我前几天病了几天,回家去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姐姐,你快告诉我。”晴雯白了她一眼,说道:“我告诉你,难道你还能把东西退还给太太不成?”秋纹赔着笑说:“瞧你说的,我就是听听,高兴高兴。哪怕是给这屋里的狗剩下的,我只领太太的恩典,才不管别的事儿呢。”众人听了,都笑着说:“骂得真妙,可不就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

袭人也笑着说:“你们这群嘴贱的!一有空就拿我打趣。也不知道哪天怎么就惹祸上身了。”秋纹连忙赔笑:“原来姐姐得了那些东西,我真不知道。我给姐姐赔个不是。” 袭人笑着说:“少在这儿轻狂了。你们谁去把碟子取回来才是正事儿。”麝月在一旁说道:“那对瓶子也该找个空儿收回来了。老太太屋里还好,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倒也罢了,赵姨奶奶那一伙人,见是咱们屋里的东西,指不定又要使坏心眼儿弄坏了才甘心。

太太也不大管这些事儿,不如早点收回来妥当。”晴雯听了,把手里的针线一扔,说道:“这话在理,我去取。”秋纹忙说:“还是我去取吧,你去取你的碟子。”晴雯笑着说:“我偏要去取一趟。好事都让你们占了,难道就不许我也占一回?”麝月笑着打趣道:“总共秋丫头得了一回衣裳,哪能今儿又这么巧,你也能碰上找衣裳的好事?”晴雯冷笑道:“就算碰不上衣裳,说不定太太看我勤快,从她的公费里分出二两银子给我,也不是没可能。”

说着,又笑道:“你们别跟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儿我能不知道。”一边说着,一边就往外跑。秋纹也跟着她一起出来,自己去探春那里取碟子了。 袭人把要给史湘云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叫来本处的一个老宋妈妈,对她说:“你先好好梳洗一下,换上出门的衣裳,现在我要打发你给史姑娘送东西去。”

那宋嬷嬷连忙说:“姑娘只管把东西交给我,有什么话也告诉我,我收拾好了就顺路一起送去。”袭人听了,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这两样新鲜的果子;又揭开另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袭人接着说道:“这些都是今年咱们园子里新结的果子,宝二爷让送来给姑娘尝尝。前几天姑娘说这个玛瑙碟子好看,姑娘就留下玩吧。这绢包儿里头是姑娘之前让我做的针线活,姑娘别嫌弃粗糙,将就着用吧。替我们向姑娘请安,也替二爷问好。”宋嬷嬷说:“宝二爷还有别的话要说吗,姑娘再去问问,省得回来又说忘了。”

袭人便问秋纹:“刚才你在三姑娘那里,看见宝二爷了吗?”秋纹说:“他们都在那儿商议起什么诗社的事儿,还都在作诗呢。想来也没什么别的话了,你就去吧。”宋嬷嬷听了,便拿了东西出去,另外换了身衣服。袭人又叮嘱她:“从后门出去,有小子和车在等着呢。”宋嬷嬷走后,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宝玉回到房中,先是赶忙去看了一会儿那两盆白海棠,随后才走进屋内,兴奋地向袭人说起起诗社的事情。袭人也趁机把自己打发宋妈妈给史湘云送东西的事儿告诉了宝玉。宝玉一听,兴奋得拍手说道:“哎呀,偏偏把她给忘了。我就觉着心里有件事儿,可一直想不起来,多亏你提起来了,我正打算请她去呢。这诗社要是少了她,那还有什么意思呀。”袭人却劝说道:“这有什么要紧的,不过是个玩意儿罢了。

她可不像你们这么自在,在家里她又做不了主。要是告诉了她,她想来却来不了,不来吧,又会牵肠挂肚的,白白让她心里难受。”宝玉满不在乎地说:“没事儿,我去回禀老太太,让她派人去接她。” 正说着,宋妈妈就已经回来了。她先是向袭人表示让她费心了,感谢她的关照,接着说道:“史姑娘问二爷在做什么,我就说和姑娘们一起起诗社作诗呢。史姑娘听了,着急得不行,说你们作诗都不告诉她。”

宝玉一听,立刻起身就往贾母那里跑去,一见到贾母就急切地要求派人去接史湘云。贾母看了看天色,说道:“今儿天已经晚了,明天一早再去接吧。”宝玉没办法,只好作罢,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心里一直闷闷不乐。 第二天一大早,宝玉就又跑到贾母那里,不停地催促着派人去接史湘云。直到午后,史湘云终于来了,宝玉这才放下心来。一见到史湘云,他就迫不及待地把起诗社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她,还急着要把大家写的诗拿给她看。李纨等人见状,连忙说道:“先别给她看诗,咱们得按规矩来,先告诉她诗韵。她来晚了,得先罚她按照韵脚作诗。要是诗写得好,就请她入社;要是写得不好,还得罚她做个东道,再做打算。”

史湘云一听,笑着说道:“你们忘了请我,我还想着要罚你们呢。快把诗韵拿过来吧,我虽然作诗不怎么样,但也只能勉强出出丑了。只要能让我入社,就是让我扫地焚香我也心甘情愿。” 众人见史湘云这么有趣,都更加喜欢她了,纷纷埋怨自己昨天怎么就把她给忘了。于是,大家赶忙把诗韵告诉了她。史湘云兴致勃勃,等不及仔细推敲、删改诗句,一边和大家说着话,心里就已经把诗作成了。她随手拿了张纸,把诗写了下来,然后笑着说道:“我按照韵脚和了两首诗,写得好不好我也不知道,只是应个景儿罢了。”

说完,就把诗递给了众人。众人看了,都惊讶地说道:“我们四个人才一共写了四首诗,觉得已经绞尽脑汁了,再也想不出别的了。你倒好,一下子弄了两首,哪有那么多可说的,只怕要和我们写的重了。”大家一边说着,一边仔细看诗,只见那两首诗是这样写的: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众人每看一句,就惊讶一次,看完后更是赞不绝口,纷纷说道:“这首诗可真是没白写,看来真该好好办这个海棠社了。”史湘云听了,开心地说道:“那明天先罚我做个东道,我来邀请大家办一社,你们看行不行?”众人都觉得这个主意更妙,纷纷点头赞同。接着,大家又把昨天写的诗拿出来,和史湘云一起评论了一番。 到了晚上,宝钗邀请史湘云到蘅芜苑去休息。

史湘云坐在灯下,兴致勃勃地和宝钗商量着该如何设东道、拟诗题。宝钗听她讲了半天,觉得她想的办法都不太妥当,于是便对她说道:“既然要开诗社做东道,虽然只是个玩乐的事儿,但也得考虑周全,既要让自己方便,又不能得罪人,这样大家玩起来才有意思。你在家里做不了主,一个月就那么几串钱,自己的日常开销都不够。现在又要做这个没什么实际用处的东道,你婶子要是知道了,肯定又要抱怨你。

而且,就算你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也不够办这个东道的。难道你要为了这个回家去要钱吗?还是来这里要呢?”宝钗的这番话,让史湘云一下子清醒过来,她开始犹豫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宝钗接着说道:“我已经有了一个好主意。我们家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地里产出的螃蟹又肥又好,前几天给我们送了几斤过来。你看咱们这儿的人,从老太太开始,加上园子里的众人,一大半都爱吃螃蟹。前些日子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子里赏桂花、吃螃蟹呢,只是因为有事耽搁了,还没请成。你现在先别提起诗社的事儿,就像平常一样请大家聚一聚。等他们吃完饭散了,咱们有大把的时间作诗,想作多少首不行啊。我去跟我哥哥说,让他弄几篓特别肥、特别大的螃蟹来,再从铺子里取几坛好酒,再准备上四五桌的水果点心。

这样一来,既省事,大家又能热热闹闹地聚一聚,岂不是一举两得?” 湘云听了,心里对宝钗的主意十分佩服,不停地夸赞她考虑得周到。宝钗又笑着说:“我这可都是为你好,一片真心。你可千万别多心,觉得我是小看你了,不然咱们俩这交情可就白费了。你要是不多心,我就好去安排人办这些事儿了。”湘云赶忙笑着说:“好姐姐,你这么说,倒显得是我多心了。我再怎么糊涂,好歹还是分得清好坏的,不然还算个人吗?我要是没把姐姐你当成亲姐姐一样,上回那些家长里短的烦心事,还有我的心里话,我也不会一股脑儿都告诉你了。”

宝钗听了很是满意,便叫来一个婆子,吩咐道:“你出去跟大爷说,按照前几天送来的那种大螃蟹,要几篓过来,明天饭后请老太太和姨娘赏桂花吃螃蟹。你跟大爷说,让他千万别忘了,我今儿已经请好人了。”那婆子领命出去,把话说明白后,回来也没什么其他情况。

安排好这些,宝钗又对湘云说:“咱们定诗题的时候,也别太追求新奇巧妙了。你看古人的诗里,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特别险的韵脚,如果题目太新奇,韵脚又太险,往往很难写出好诗,还显得小家子气。作诗固然怕用那些老掉牙的熟话,但也不能为了求新而过于刻意。最重要的是立意要清新,这样用词自然就不俗了。说到底,作诗这事儿也不算什么,咱们还是要把纺线织布、做针线活这些本分行当放在心上。有空的时候,读几章对咱们有益的书,那才是正经事儿。” 湘云连连点头答应,接着笑着说:“我现在心里想着,昨天咱们作了海棠诗,我琢磨着再作一组菊花诗,你觉得怎么样?”宝钗思索了一下说:“菊花这个主题倒也应景,只是以前写菊花的诗太多了,咱们要是写,恐怕容易落入俗套。”湘云也表示认同:“我也这么想,就怕写出来跟别人的差不多,没什么新意。”

宝钗想了一会儿,眼睛一亮说:“有了!咱们可以以菊花为陪衬,以人为主角,拟出几个题目,每个题目都用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就用‘菊’字,虚字就用常见通用的字。这样一来,既算是咏菊,又能叙事,前人也没这么写过,肯定不会落俗套。既描写了景色,又咏叹了事物,两方面都兼顾到了,既新鲜又大气。” 湘云听了,眼睛放光,笑着说:“这主意太棒了!只是不知道用哪些虚字比较好,姐姐你先想一个给我听听。”

宝钗略作思考,笑着说:“《菊梦》这个题目怎么样?”湘云拍手笑道:“果然好!我也想到一个,《菊影》,你觉得行不行?”宝钗点头说:“也还不错,只是也有人写过类似的。要是题目多的话,这个也能算一个。我又想到一个。”湘云迫不及待地说:“快说快说!”宝钗说:“《问菊》,你觉得如何?”湘云一听,兴奋地拍案叫绝,紧接着说:“我也有了,《访菊》,这个怎么样?”宝钗也觉得很有趣,说道:“咱们干脆拟出十个题目来,写好后再看看。”说着,两人就研墨蘸笔,湘云负责书写,宝钗负责念出题目,不一会儿就凑出了十个。 湘云把这十个题目看了一遍,又笑着说:“十个题目感觉还不够完整,干脆凑成十二个,这样就像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更齐全了。”

宝钗听了,又思索了两个题目,这样一共就凑成了十二个。宝钗接着说:“既然凑成十二个了,咱们再给它们编个先后顺序吧。”湘云拍手叫好:“这主意更妙了,简直都能编成一个菊谱了!”

宝钗开始解释:“起首就用《忆菊》,因为回忆却得不到,所以就去寻访,第二个题目就是《访菊》;寻访到了,就开始种植,第三个是《种菊》;种的菊花盛开了,就相对而赏,第四个是《对菊》;赏菊之后兴致还很浓,就折下菊花供在瓶中赏玩,第五个是《供菊》;供了菊花却不吟诗,总觉得菊花少了些色彩,第六个就是《咏菊》;既然要写进诗里,就不能不借助笔墨来描绘,第七个是《画菊》;为菊花做了这么多,却不知道菊花到底有什么妙处,不禁要有所询问,第八个是《问菊》;如果菊花能解人意,让人狂喜不已,第九个就是《簪菊》;这样人事方面的事情都写了,可还有关于菊花能咏叹的,《菊影》《菊梦》这两首就续在第十和第十一;最后用《残菊》来总括前面题目的盛景,这样三秋时节关于菊花的妙景妙事就都涵盖了。”

湘云按照宝钗说的,把题目都记录下来,又仔细看了一遍,然后问道:“那咱们该限定什么韵脚呢?”宝钗说:“我向来最不喜欢限定韵脚,明明能写出好诗,何必被韵脚束缚住。咱们别学那些小家子气的做法,只出题,不限韵。咱们本来就是为了大家偶尔想出好句,一起取乐,又不是为了为难人。”

湘云点头说:“你说得很对,这样大家作诗更能自由发挥,诗的水平说不定还能更上一层楼。不过咱们只有五个人,这十二个题目,难道每人要作十二首诗吗?”宝钗说:“那也太难为人了。咱们把这些题目誊写好,规定都作七言律诗,明天贴在墙上。大家看了,想作哪个题目就作哪个。有能力的人,十二首都作也可以;做不到的,一首不写也没关系。谁才思敏捷、写得又快又好,谁就是赢家。

要是十二首诗都有人写完了,就不许后面的人再写了,要是违反就罚他,这样就行了。”湘云说:“这办法倒也不错。”两人把这些都商议妥当后,才吹灭灯,安心睡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