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士听闻,不禁由衷地竖起大拇指,满脸赞叹之色:“不愧是周世宗柴荣的后人,对当下战略形势的剖析鞭辟入里、精准透彻 。所谋奇策更是独树一帜,以精妙布局力求用最小代价克敌制胜。柴无畏,这般谋略与远见,实在令我由衷倾佩!若一切都像你设想的,那大宋一统天下,再现大唐盛世也说不一定。”
柴无畏却轻轻摇了摇头,脸上的神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旋即苦笑着叹道:“唉,这终究只是我一厢情愿的计划罢了。常言有道,计划赶不上变化。起初,我本打算让师弟麾下的三千赤晓军来助我一臂之力,而后在西进途中,招揽那些渴望前往于阗的僧兵与勇士,一同奔赴西域,共图大业。怎奈天不遂人愿,自我从延州发兵起,直至今日,沿途响应的豪杰寥寥无几,就连我那师弟也婉言拒绝了我的请求。如今跟随我的众人,大多出身穷苦农家,论战斗力,或是军事素养,实在是不尽人意。莫说平定西域、覆灭党项这般宏图大业,眼下能否顺利抵达西域而不致全军溃散,都成了未知数。如此看来,我之前精心谋划的战略,不过是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罢了。实在可悲,可笑啊! ”
老道士听完柴无畏的满腹抱怨,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想不到平日里一贯乐观豁达的柴无畏,竟也这般唉声叹气起来。人只需竭尽全力,而后安然享受过程便好。昔日,圣人孔子耗尽毕生心血,欲复兴周礼,终究未能如愿;圣相诸葛孔明,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也未能完成北伐大业。可即便如此,他们难道不依旧无比伟大吗?天数既定,人力又能奈何?”
柴无畏静心聆听老道士这番话语后,缓缓点头,脸上泛起一抹释然的笑容,说道:“多谢您的教诲。听您一番话,我心中已然明晰该何去何从。我这便解散部队,独自踏上前往于阗的征程。我不能因一己之念,连累那些无辜之人随我涉险赴死 。”
老道士轻抚胡须,脸上绽出欣慰笑意,连声赞道:“孺子可教,当真孺子可教啊!”
柴无畏嘴角上扬,笑着说道:“好,那就有劳道长,赶紧背我下山吧。”
听闻柴无畏这般要求,老道士一个趔趄,险些栽倒在地,旋即苦着脸,无奈说道:“柴大侠,您就高抬贵手放过我这把老骨头吧。我都一大把年纪了,哪有力气背你啊。你还是另寻个年轻力壮的人来背您下山吧。”
“年轻力壮的?可在这荒山野岭的,我上哪儿找去呀?” 柴无畏故作为难,摊开双手说道。
老道士仰头哈哈大笑,伸手指向不远处蜿蜒曲折的山路,说道:“你瞧,这不就来了嘛!”
柴无畏定睛一看,果然来了一个他倍感熟悉的身影。
那么这个身影是谁呢?山下潘凤和张李二人打斗的结果又如何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