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史学界称为兵家奇才、商家鼻祖,也被中国民间恭奉为文财神。他一生三次迁徙,从家乡到越国,成就了勾践的霸业;从越国到齐国,成了首屈一指的富翁;最后迁徙到陶,成了名垂千古的大富豪。他令同代人望尘莫及,也叫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他就是陶朱公:范蠡。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诸侯纷争、战乱频繁的一个阶段,周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土地和人口,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兼并战争。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吴国和越国这两个国家逐渐崛起,成为了南方的重要势力,两国地缘相近,利益冲突不断,矛盾日益加深,时常发生边境摩擦与军事对抗,都妄图吞并对方以扩充自己的实力,进而争霸中原。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思想文化空前活跃的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正在孕育之中,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处于不断变革与探索的阶段,传统的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私有制开始兴起,手工业和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渴望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各国统治者也积极招揽贤才,以求富国强兵,在激烈的争霸中脱颖而出,范蠡便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范蠡,字少伯,楚宛三户人,春秋末期越国相国、上将军,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范蠡出身贫寒,但自幼聪慧好学,志向远大,不甘心一辈子困守在乡野之间,过着平凡的生活。在年少时期,范蠡就对当时流行的各种学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四处求学,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军事、政治以及经济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尤其对道家的思想领悟颇深,道家所倡导的顺应自然、阴阳变化等理念对他后来的人生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范蠡都未寻得前程。为了出名,范蠡常常装疯卖傻,有时语出惊人,使人目瞪口呆,在周围人看来范蠡就是一个疯子。不久,范蠡就遇到了文种,这哥俩一见如故,两眼泪汪汪,膝足长谈后,更是欣赏对方的才华,于是,两人相约要建立功业,做一番大事。
是选择大公司就业还是自己创业,两人做了一个全面细致的分析。自己创业在当时的环境下几乎不可能,只能选择去大公司就业。范蠡和文种都是楚国人,但是当时楚国已经是列国中的霸主,楚君傲慢自大,贵族结党专权,政治混乱,不是个好公司。吴国内有伍子胥辅政,外有孙武披荆斩棘,两人到吴国很难有出头的机会。再三考量下,范蠡和文种选择投简历到越国。因为此时吴越两国刚刚打完一场大战,即槜李之战。吴王阖闾在此战中阵亡,吴越两国就此结仇,越国处于危难之时,也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这也正是范蠡和文种建功立业的机会。
两人各有所长,到达越国后,得到了老板勾践的赏识和重用。
勾践见范蠡器宇不凡,才学出众,对他颇为赏识,当即任命范蠡为大夫,让他参与越国的军政事务,从此范蠡开启了他在越国的传奇生涯。
吴王阖闾战死后,其子夫差成了吴国新的吴王。夫差日夜练兵,发誓要报复越国、为父报仇。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不听范蠡和文种的劝告,想要先发制人,亲自率兵攻打吴国。吴王夫差闻讯,派遣全部精锐出动,双方在夫椒展开激战,越军大败,越王勾践率残兵五千人退到会稽山,会稽山被吴军围得水泄不通,勾践面临亡国之祸。
范蠡向勾践提出“卑辞厚礼,乞吴存越”的策略,即投降吴国后,选择隐忍负重,不管吴国提出什么条件,尽管答应,以保住性命为主。只要不亡国,总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勾践采纳了范蠡的谏言,并拜范蠡为上大夫。随后勾践派文种前往吴军求和,用钱财美女贿赂伯嚭,伯嚭向夫差替勾践求情,夫差放过了越国,条件是勾践夫妻要到吴国为奴。出发前,勾践本打算带上文种,但范蠡表示文种适合主持内政,自己擅长外交,陪勾践去吴国为奴更适合。
公元前493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勾践在吴国恭恭敬敬,没有任何怨恨,任由吴人打骂凌辱,也决不反抗。勾践曾为吴王夫差的父亲守过坟,给吴王夫差养马,牵马拽蹬。夫差外出打猎时,勾践跪着为其当马凳。夫差睡觉时,为其脱衣脱鞋,还照顾夫差上厕所。在吴国为奴期间,范蠡一直陪在勾践身旁,忍辱负重,磨砺心性,君臣共勉!勾践遇事,每次都是范蠡给他出主意和贿赂伯嚭,才逃过一劫,伯嚭也时常在夫差面前为勾践说好话,加上勾践平时毕恭毕敬,任劳任怨,夫差认为勾践是真心臣服,对勾践有了恻隐之心,囚禁三年后,将勾践放回了越国。
公元前490年,勾践回到越国。勾践回国之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范蠡与文种共同辅佐勾践,拟定兴越灭吴九术。
范蠡在越国复兴以及灭吴的过程中,多次巧妙地运用离间分化的谋略,给吴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他深知吴国朝堂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吴王夫差好大喜功,容易听信谗言,而伍子胥等忠臣一心为国,却时常与夫差的想法相悖。于是,范蠡通过重金贿赂吴国的奸臣伯嚭,让他在吴王面前诋毁伍子胥,同时又巧妙地制造一些假象,让吴王对伍子胥产生猜忌,最终导致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的死,使得吴国失去了一位能征善战、忠心耿耿的栋梁之臣,朝堂陷入混乱,国力也随之受到严重影响,为越国最终战胜吴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范蠡不仅有着出色的政治谋略,在军事战略谋划和指挥作战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才能。在越国国力恢复后,范蠡根据吴、越两国的地理形势、兵力对比以及双方的士气等因素,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战术。他先是建议勾践加强越国的边防建设,巩固本土防御,避免吴国的突然袭击;然后,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准备,打造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