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范蠡 | 完美人格的典范(2 / 2)

历史的参谋 田布衣 2170 字 19天前

公元前473年,时机成熟,勾践果断指挥越军发起灭吴战争。范蠡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战略眼光。他采用了诸如迂回包抄、声东击西、围而不攻等灵活多变的战术,在多次战役中击败了吴军。

最终,吴军被打得全线崩溃,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姑苏山上,范蠡亲自击鼓指挥军队进攻,吴王绝望之中只得自刎,吴国灭亡。越国成功实现了复仇的目标,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方霸主。

勾践称霸后,范蠡因功被勾践封为上将军,达到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辉煌顶点。但范蠡知道,勾践这个老板,只能与之共患难,不能与之同安乐,如不及早激流勇退,日后恐无葬身之地。于是范蠡向勾践请辞,请求退隐山林,勾践不许,范蠡只好不辞而别,带了些盘缠和珠宝,携带家眷,悄然离开了越国,乘船离去。

范蠡走之前还写了一封信给文种,告诉文种,勾践是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之人,让文种尽早远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但文种舍不得富贵生活,并没有听范蠡的话离开。后来,文种被勾践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最终引剑自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自此成了千古名句,被后代诸多名臣都引以为戒。

提到范蠡,自然避不开西施。西施是勾践在施展灭吴九术中的美人计时,范蠡跋山涉水才找到的一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她深知国家大义,为了覆灭吴国,她选择配合勾践的灭吴大计,甘愿献身夫差。吴国灭亡后,西施也随之下落不明,成为历史谜团。在诸多传说中,最为人接受的说法是被范蠡带走了。可能是后世之人同情西施一生,皆希望她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吧。跟随范蠡归隐乡林,享受生活之乐,这未尝不是一种人性最美好的祝愿。

离开越国后,范蠡辗转来到了齐国,他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定居下来,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

范蠡的商业经营十分灵活,他不拘泥于某一种商品或某一个行业,而是秉持着多元化发展的理念。他既从事农业、渔业等基础产业,保证了稳定的物资来源和收入,又积极涉足商业贸易、手工业等领域,通过不同行业之间的互补,降低了商业风险。此外,他还善于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经营项目,哪里有商机就往哪里发展,使得他的商业帝国不断壮大,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

在商业活动中,范蠡非常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他派出手下的伙计或者亲自前往各地了解市场的供需情况、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政策法规等信息,并且能够对这些繁杂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商业机会。他还会关注各国之间的政治局势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往往会影响到贸易的畅通以及商品的价格,通过及时掌握这些信息,他能够提前调整自己的商业策略,规避风险,把握商机。

范蠡虽然追求利润,但他并不主张通过抬高物价、牟取暴利的方式来获取财富,而是提倡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他认为,通过降低商品的利润空间,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虽然单个商品的利润减少了,但销售量的增加会带来总体利润的提升,同时也能赢得顾客的良好口碑,有利于长期的商业发展。而且,范蠡极为重视诚信经营,他始终坚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原则,所售卖的商品质量都有保证,从不以次充好,这种诚信的经营理念使得他在商业界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人们都愿意与他做生意。

范蠡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对经济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善于把握时机的能力,很快便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他带领家人通过辛勤劳作赚取了巨额的财富,成为了当时名震天下的富商,人们尊称他为 “陶朱公”。

范蠡虽然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巨额财富,但他并没有被金钱所迷惑,而是秉持着 “富好行其德” 的理念,多次将自己的家财散给贫困的百姓、遭遇灾祸的人家以及需要帮助的朋友,然后又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重新积累财富,如此反复多次。他这种乐善好施、仗义疏财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也使得他的名声在民间越传越广。

在晚年,范蠡依旧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继续关注着天下局势的变化,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后人。范蠡一直活到88岁高龄才去世,结局相当圆满。

范蠡去世后,他的思想是他留给后世最为宝贵的智慧之一,也对后世产生着深远且广泛的影响。

范蠡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所倡导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阴阳平衡等理念在他的人生决策和实践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例如,在商业经营中,他遵循市场规律,不强求暴利,而是顺应物价的自然波动,适时买卖,这便是顺应自然的一种表现;在政治上,他辅助勾践复国后,看到越王勾践性格多疑、猜忌功臣的一面,便果断选择功成身退,不贪恋权势,这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手,避免给自己带来灾祸。同时,范蠡也善于运用阴阳变化的观念来分析问题,无论是在军事上判断战场形势的虚实变化,还是在商业上把握供求关系的此消彼长,都体现了范蠡对阴阳平衡理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纵观范蠡的一生,他年轻时佯狂谑世,遇文种而入世,以一介布衣之身,随君王平天下。功成后又遁世,以洒脱超然之态,逃离刀光剑影的险地。范蠡心怀济世之心,艰苦创业又淡泊名利,有散尽千金的魄力,又有重新开始的决心。有大忠,也有大智,对人对事都洞若观火,是历史上极少见的活得明白通透的人,是中国士人普遍追求模仿的完美人格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