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九月,后唐大军正式出征,一路势如破竹。郭崇韬率领大军从凤翔出发,迅速向大散关挺进,以雷霆万钧之势突破了前蜀的防线,先后攻取凤州、兴州等地,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辎重,为后续的进军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前蜀军队在唐军长驱直入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内部更是人心惶惶,许多将领纷纷望风而降。武兴军节度使王承捷、武德节度使宋光葆、武定节度使王承肇等先后率部归降,使得后唐军队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也加速了前蜀政权的崩溃。
在战争过程中,郭崇韬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果断的决策力。他善于把握战机,灵活调整战术,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例如,在面对前蜀军队的抵抗时,他巧妙地运用兵力,分路合击,迅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在得知前蜀军队的粮草辎重存放地点后,他果断派出精锐部队进行突袭,成功缴获了大量物资,进一步削弱了敌人的实力。经过短短七十天的激战,后唐军队便兵临成都城下。前蜀主王衍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率百官出城投降,前蜀政权宣告覆灭。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极大地扩充了后唐的版图和实力,也彰显了郭崇韬的非凡才能,让他坐稳了后唐第一名将的宝座。
前蜀灭掉之后,郭崇韬的命运并没有好转,反而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由于灭蜀基本上是郭崇韬一个人在谋划指挥,军事战略就不用说了,就是平定之后所有的政事也是郭崇韬来管理,旧将的招抚,官吏的设置,军队与朝廷的奏报往来都是经他之手,而魏王李继岌却被冷落了。李继岌并没有什么野心,再加上年轻,所以和郭崇韬也没什么冲突,但李继岌身边的宦官们却对郭崇韬十分不满。宦官李从袭等人为了协助李继岌争权,不断在李继岌耳边进谗言,挑拨他与郭崇韬的关系,声称郭崇韬专权跋扈,有割据蜀地的野心,让李继岌对郭崇韬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和猜忌。
加之李存勖在统一大业初成后就骄奢淫逸,宠信伶人宦官,朝堂风气日下。李存勖派向延嗣入蜀,催促郭崇韬班师。向延嗣因郭崇韬不肯出城迎接,便在李存勖面前进谗言。李存勖疑惑不定,派马彦珪前往查看。马彦珪却在刘皇后面前进谗言。这位曾经在郭崇韬的支持下得以登上后位的女人,此时选择了与宦官勾结。她深知郭崇韬权力过大对自己和儿子的地位构成了威胁,于是听信了宦官的谗言,决定对郭崇韬下手。
刘皇后派人假传诏命,指使李继岌除掉郭崇韬,以绝后患。《新五代史·唐臣传》记载:“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刘皇后全然不顾郭崇韬对后唐的赫赫战功和一片忠心,将个人的利益和权力欲望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成为了郭崇韬悲剧命运的重要推手。
公元926年,后唐同光四年。大军班师,李继岌犹豫不决,不敢杀郭崇韬。但在宦官的挑拨下,李继岌以议事为名,骗郭崇韬前来。等郭崇韬来到后,早已埋伏好的伏兵突然发动袭击,郭崇韬毫无防备,就这样在蜀地被残忍地杀害,结束了他辉煌而又充满争议的一生。郭崇韬的五个儿子,也一同被杀害。《新五代史·唐臣传》记载:“崇韬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其破蜀所得,皆籍没。”郭崇韬至死估计都没想到,他对后唐忠心耿耿,最后居然会落得如此下场。刘皇后估计也不会想到,她谋害郭崇韬的情急之举,会让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以及她自己后来都因此而遭殃。
郭崇韬之死,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后唐内部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混乱。军队内部因为郭崇韬的死而陷入了分裂和恐慌之中,许多将领对朝廷的这一行为感到寒心和愤怒,纷纷产生了离心离德的情绪。在朝廷内部,李存勖也因为失去了郭崇韬这一重要的支柱,导致权力平衡被打破,政治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不久之后,李存勖在洛阳遭遇了兵变,最终死于乱军之中,后唐政权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危机之中。郭崇韬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后唐政权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深刻地影响了五代十国的历史走向。
郭崇韬的一生,波澜壮阔却又以悲剧收场,后世对他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充满了争议和感慨。
从功绩方面来看,郭崇韬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军事上的成就斐然,为后唐的崛起和兴盛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梁晋争霸的关键时期,他多次提出的战略决策都对战争的胜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在镇州之战中成功阻击契丹,以及在黄河渡口之战中巧妙地解杨刘之围,并最终献计直捣大梁,帮助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八日之速灭掉后梁,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梁唐对峙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其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被誉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名将之一,实至名归。
在政治方面,郭崇韬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他在担任官职期间,积极参与国家的治理和决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现象,选拔任用贤能之士,使得后唐的政治局势逐渐趋于稳定和清明。他还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积极倡导儒家思想,推崇礼仪道德,为后唐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上,郭崇韬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他深知国家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因此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后唐的农业生产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商业贸易,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调控,鼓励商人投资兴业,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为后唐的国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举措都表明,郭崇韬不仅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更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和治国安邦之才的政治家,他的政治贡献对于后唐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政治上的才能和成就也得到了许多后世学者的肯定和赞扬。
然而,郭崇韬的一生并非完美无缺,他也存在着一些为人诟病的地方。在权力的巅峰时期,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与宦官集团和一些旧贵族势力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他的一些行为和决策,也成为了他最终走向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
一些人认为,郭崇韬在蜀地时,权力过大且行事有些专断,引起了李继岌以及朝廷的猜忌和不满。他虽然没有谋反之心,但却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消除他人的疑虑,反而在一些事情上处理不当,进一步加剧了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也给后唐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混乱。
但也有许多人对郭崇韬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他们认为,郭崇韬一心为后唐的发展和壮大而努力奋斗,却因为小人的谗言和政治斗争的残酷而含冤死去,这是那个动荡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性丑恶和权力欲望的牺牲品。在那个战乱频繁、政治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忠诚和才能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常常成为了被嫉妒和陷害的对象,郭崇韬的命运便是这一时代特征的典型写照。
郭崇韬的命运,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纵观郭崇韬的一生,他历仕两代三主,以廉洁干练、机警从容着称。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后唐的建立和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因性格缺陷和政治斗争,而遭遇了悲惨的结局。伴随着郭崇韬的枉死,后唐一统天下的宏伟蓝图,也因此蒙上了厚重的阴影,最终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