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陈平 | 一生毒计百出从未失手(1 / 2)

历史的参谋 田布衣 2465 字 18天前

他是刘邦的第二号谋士,六出奇谋辅佐刘邦夺取天下。他也是汉朝头号阴谋家,一生毒计百出从未失手。他贪财好色,品行一般,却深得刘邦的信任。他计擒韩信,智囚樊哙,诛杀诸吕,屹立三朝而不倒,获得了所有皇帝的赞许,最后得以善终。

他就是曲逆侯:陈平。

刘邦手下有两大谋士,一个是张良,一个是陈平。

张良善阳谋,陈平善阴谋,张良是刘邦的利剑,陈平是刘邦的匕首,两人相辅相成,使刘邦从一介布衣一跃成为大汉天子。但陈平与张良相比,不管是家世还是素养,或是声望,陈平都难以企及。那么,毫无背景和实力的陈平,是如何从人才济济的刘邦集团中脱颖而出的呢?

陈平,出生年月不详,阳武人,西汉开国功臣、谋士,着名政治家。

陈平从小家境贫寒,和哥哥嫂子住在一起,一家人靠家里的三十亩地生活。但陈平不喜欢种地干活,唯一的爱好是读书。哥哥很疼他,但嫂子十分嫌弃他经常骂他,为此他哥哥就把他嫂子给休了。

长大后的陈平,相貌堂堂,是一个典型的大帅哥,按常理来说,这样的外在条件在找对象方面应该颇具优势,可陈平却一直没能娶到媳妇儿。而其中缘由说来也颇为有趣,原来陈平心里一直有着自己的 “小算盘”,他心心念念想娶一个富婆,想着日后能过上吃软饭的日子。但那些有钱人家的女儿,嫌弃他出身贫寒,家境太过穷困;而穷人家的女儿,他又自恃才高,觉得不符合自己的心意,瞧不上眼。就这样,一来二去,陈平便一直保持着单身的状态。

后来,陈平家当地有一个首富叫张负,他有一个孙女,嫁了五次,死了五个丈夫,妥妥的克夫命,没有人敢娶。然而,一心想着要找个富婆依靠的陈平,却全然不顾这些传言,毅然决然地将她迎娶回家。

娶了本地首富的孙女,陈平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小日子越过越滋润,朋友也是越交越广,游历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

公元前 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发动了起义,并拥立魏咎为魏王,掀起了一场反秦的风暴。

此时的陈平,或许是觉得自己一直靠着妻子家生活,吃软饭的名声终究不太好听,再加上他自幼饱读诗书,心中怀揣着远大的抱负,渴望在这乱世之中一展身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于是,他辞别了哥哥和妻子,踏上了外出闯荡的道路,前去投靠魏王咎,希望能在其麾下谋得一席之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可事与愿违,陈平在魏王咎那里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心胸狭隘之人,出于嫉妒或者其他缘由,不断地在背后诋毁他,恶意中伤他的名声。面对这样的处境,陈平心中自然是愤懑不已,一气之下,他果断地离开魏王咎,转而投奔了项羽。

陈平跟随项羽一路征战,在入关攻破秦国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战功,项羽见他确实有几分能耐,便赏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也算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认可。

公元前 205 年,刘邦在平定三秦之战后,率领大军开始东征,而此时殷王却反叛了项羽。项羽封陈平为信武君,并命令他率领军队前去讨伐殷王。

陈平倒也不负所望,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成功地打败了殷王。可没想到的是,后来殷王又投降了刘邦,这可把项羽给气坏了,大发雷霆之下,准备杀掉那些曾经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

陈平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十分害怕,深知自己若是继续留在项羽身边,恐怕性命难保,于是当机立断,选择跑路,去投奔了刘邦。

陈平来到刘邦这里后,与刘邦一番交谈下来,两人竟是格外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刘邦本就是个善于识人的明主,当下就看出陈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立即任命陈平为都尉。

然而,这一任命却引起了刘邦阵营中其他人的不满,他们觉得陈平不过是个初来乍到的人,凭什么一来就能得到如此重要的职位,心中很是不服气。

这些人纷纷开始做功课,翻起了陈平的旧账,他们当着刘邦的面,七嘴八舌地诋毁陈平,说他朝秦暮楚,品行不端,先是投靠魏王,后又转投项羽,如今又来到刘邦这边,反复无常;还指责他曾经欺辱寡嫂,丝毫不顾及伦理道德;甚至污蔑他有收受贿赂的劣迹等等。

俗话说,三人成虎,众人这般铺天盖地的言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就连刘邦听了之后,心里也不禁泛起了嘀咕,开始对陈平产生了些许怀疑。于是刘邦就叫来陈平,让他就这些言论给自己一个解释。

面对这样的局面,陈平没有丝毫的慌乱,他凭借着自己的能言善辩,上演了一番正义凛然、慷慨激昂的演讲辩论。他先是坦诚地剖析了自己过往的经历,解释自己每一次选择的缘由,表明自己一心只为寻找明主,施展抱负,绝无那些诋毁之人所说的不良居心。接着,又针对众人对他品行方面的指责,一一进行反驳,说得有理有据。

陈平的这一番说辞,把刘邦说得羞愧难当的同时,又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刘邦当即任命陈平为护军中尉。《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得到刘邦的重用之后,陈平便就此开启了他那堪称 “千古第一阴谋家” 的传奇人生之旅。

公元前 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了荥阳城中,情况万分危急。

刘邦试图提出割地求和的办法,希望能以此来换取项羽退兵,让自己摆脱困境,可项羽却根本不答应,依旧死死地围困着荥阳,大有不破城誓不罢休的架势。

刘邦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只好向陈平询问应对之策。

陈平不愧是足智多谋之人,他先是冷静地分析了项羽的性格特点,指出项羽最大的毛病就是为人小气,而且生性多疑,猜忌心极重。同时,他又点明项羽集团内部,最有能耐、最具影响力的当属范增、钟离昧、周殷等人。倘若能够巧妙地采用离间计,设法离间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让项羽对这些心腹之人产生怀疑,那么就能极大地削弱项羽集团的势力,从而为刘邦扭转战局创造有利条件。

刘邦听了陈平的分析后,当即觉得此计甚妙,同意了陈平的计策,并且十分慷慨地拿出四万黄金交给陈平,作为他实施这一计策的活动经费。

陈平带着这笔巨额黄金,不动声色地潜入项羽集团内部,暗中收买项羽阵营中的一些将领,让他们在军中悄悄散播谣言。这些谣言声称,范增、钟离眛二人跟随项羽出生入死,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到如今却不能裂土封王,心中定然心存积怨,恐怕早已心生异心,甚至有可能会暗中联合汉军,一起灭掉楚军。

项羽本就是个猜忌心极重的人,听到这些谣言后,心中不免起了疑窦,开始逐渐疏远范增和钟离眛二人。

可陈平觉得这还不够,为了彻底除掉范增这个对刘邦威胁极大的对手,他又精心设计了一个嫁祸之计,进一步让项羽坚信范增私通刘邦。这下子,项羽对范增的信任彻底崩塌,无论范增提出什么计谋,项羽一概都听不进去,完全不予采纳。

范增见项羽如此不信任自己,心中又气又急,却又无可奈何,深知自己再留在项羽身边也已无济于事,只好悲愤地辞职回乡。可令人惋惜的是,范增还没来得及到达彭城,便因背上的毒疮发作而不幸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