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忠臣范增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令人叹息。《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范增死后,陈平建议刘邦向项羽诈降,然后用两千名美女把楚军全部吸引至荥阳东门,使刘邦得以从荥阳西门逃脱。《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遂入关,收散兵复东。”
公元前203年,刘邦被项羽打得东逃西躲,而韩信却在齐地一路高歌,节节胜利,军威大振。
赢飘了的韩信趁机派使者见刘邦,让刘邦封他为假齐王,此时刘邦困守广武,看见韩信的威胁,刘邦大怒,破口大骂,在陈平和张良的暗示下,刘邦忍气吞声,封韩信为齐王,避免了韩信的反叛,为楚汉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03年八月,项羽与刘邦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项羽将俘虏交还刘邦,引兵东归,刘邦也计划引兵西归。
陈平以谋略家眼光看到,项羽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并和张良一起进谏刘邦,不要给项羽任何机会,一举消灭项羽。《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陈平的这一步棋,将西楚霸王推向了悲情漫漫的结局。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称帝,封韩信为楚王。之后有人告发韩信想要谋反,诸将建议出兵攻打韩信。此时张良已经功成身退,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就是陈平,刘邦就此事问陈平有什么处理意见。
陈平认为,如果出兵,一定会逼着韩信造反,韩信粮足兵精又善于打仗,一旦打起来,不管输赢代价都很大。陈平建议刘邦借口外出巡狩,让各路诸侯在陈地集中,陈地靠近韩信的封地,韩信并没有公开造反,一定会亲自前来见刘邦,到时候处理他就容易了。
刘邦采纳陈平的建议,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韩信逮住了。《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遂会诸侯于陈,尽定楚地。还至雒阳,赦信以为淮阴侯,而与功臣剖符定封。”
公元前200年,北方的匈奴南下侵扰边境,刘邦听闻后,决定亲自率兵前去征讨。
可没想到的是,匈奴的冒顿单于率领着四十万精锐骑兵,早有准备,设下了重重埋伏,竟将刘邦的大军包围在了白登山。汉军被困在山上,苦苦坚持了七天七夜,到后来已经是筋疲力尽,无力再继续支撑下去了,情况万分危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陈平再次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智谋,想出了一条奇计,他决定走夫人路线。
陈平带着刘邦给的大量金银珠宝,悄悄去贿赂冒顿的老婆阏氏。
不仅如此,陈平还附上了一张美人图,假意表示希望阏氏能将这些转交给冒顿,如果冒顿单于喜欢的话,下次就把图上的美人带来送给他。
阏氏看到这美人图后,顿时醋意大发,生怕冒顿单于真的被这美人所吸引,抢走了自己的宠爱,便赶忙答应了陈平,让冒顿单于退兵,并且明确表示美人就不要带来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冒顿单于竟然真的听从了阏氏的话,撤兵而去,刘邦这才得以逃出重围,捡回了一条性命。
公元前195年,刘邦的身体已经病重,可就在这个时候,燕王却起兵造反,刘邦听闻后十分恼怒,当即派樊哙前去平叛。
樊哙领命出发后,却有人在刘邦面前说了樊哙的坏话,刘邦正在病中,心情本就不佳,一听这些话,顿时火冒三丈,当即决定要收回樊哙的兵权,并且吩咐陈平和周勃前去杀掉樊哙。
陈平接到这个命令后,心中十分为难,他深知樊哙不仅是刘邦的老朋友,而且曾经立下过大功,更为关键的是,樊哙的夫人吕须还是吕后的亲妹妹。如今刘邦只是在气头上,一时冲动才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如果自己真的按照命令杀了樊哙,那日后等刘邦气消了,或者吕后知晓此事,自己必将面临皇帝和皇后的双重打压,恐怕到时候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于是,陈平和周勃商量之后,决定先不杀樊哙,而是将他抓起来收押了。
事实证明,陈平的这一机智之举,让他在这场复杂的政治旋涡中得以全身而退,避免了一场可能降临的大祸。
同年,刘邦去世,汉惠帝刘盈即位。可由于刘盈性格较为软弱,大权便渐渐地落到了吕后的手上。
陈平起初担任左丞相,后来又升为右丞相,在朝堂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吕须一直记恨当初陈平抓了自己的丈夫樊哙,便时常向姐姐吕后进谗言,说陈平不理朝政,整天只知道喝酒玩乐,无所事事。陈平得知此事后,心中明白吕后对自己已经产生了猜忌,若是强行辩解,恐怕只会越描越黑。于是,他索性将计就计,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表现出一副沉迷酒色、不理政事的样子,以此来消除吕后的顾忌,让吕后觉得他对自己构不成威胁。
后来,吕后想要分封他们吕家人为王,以此来巩固吕氏一族的势力。陈平审时度势,深知此时不宜与吕后正面冲突,便表示支持吕后的这一决定,成功地赢得了吕后的信任,得以继续在朝堂上安稳立足。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陈平敏锐地察觉到时机已到,便与周勃合谋,果断地采取行动,将吕家的势力一举铲除,消除了吕氏一族对大汉江山的潜在威胁。并且,他们拥立了刘邦的儿子刘恒即位,史称“汉文帝”。
陈平凭借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继续担任丞相一职,一直到病逝。
公元前179年,陈平与世长辞,谥号“献侯”。
纵观陈平的一生,他虽然平民出身,他虽然没有张良那样耀眼,但他却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
他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不在乎做事的方法,同时他又懂得审时度势,左右逢源。在那个金戈铁马碧血黄沙的战争年代,陈平反而显得更加的真实和具体。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了三朝贤相,六计扶汉,更是取得了一个善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