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高中友谊(1 / 2)

军君自传 军君168 2810 字 3天前

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高中时期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辉。对于周军而言,那段日子的美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在校园中结交的众多挚友,这些情谊如同深深扎根于心底的大树,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难以忘怀。

郭小文、郑峰、姜文涛,他们与周军之间的缘分,像是命运精心编织的丝线,将彼此紧紧相连。他们皆是新中煤矿子弟学校的同学,自小在煤矿的独特氛围中一同成长。他们的父辈们也在煤矿这片天地里有着各自的角色,郑峰的父亲尤为特殊,他不仅是煤矿的领导,还是新中煤矿子弟学校的老师,曾经站在讲台上,用知识的光辉照亮过他们年少的眼眸,引领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迈出最坚强的步伐。

姜文涛在初中时虽前往镇上的学校就读,短暂地离开了煤矿子弟学校这个小集体,但友情的力量并未因距离而削减。每到周末,他们总会像候鸟归巢般迫不及待地相聚,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引力,将他们的心拉到一起。无论是在洒满阳光的操场角落分享着一周的趣事,还是在静谧的房间里探讨着心中的梦想,他们之间的默契与亲密丝毫不减,那纯真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成为了彼此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而此次高中入学,他们又幸运地被分到了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宿舍,那份喜悦如同烟花在心中绚烂绽放。周军、郭小文和郑峰,他们三人的情谊更是深厚得令人称羡,从育红班那懵懂无知的幼年时光,到充满活力与憧憬的高中岁月,他们始终相伴于同一个班级。郭小文和周军还分别担任着班里的正副班长,在学习的舞台上,他们展开了一场场激烈而又充满活力的比、学、赶、帮、超的竞赛。课堂上,他们专注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积极回答问题,思维的火花在空气中碰撞;课后,他们又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难题,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彼此的智慧在交流中得到升华。在生活里,他们更是如同亲兄弟一般相互照应。当周军在体育课上不小心扭伤了脚踝,郭小文和郑峰毫不犹豫地搀扶着他前往医务室,一路上关切的目光从未离开,安慰的话语如春风般轻柔;而当郭小文因为班级事务忙得焦头烂额时,周军和郑峰也会主动分担,他们的身影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穿梭,共同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

张涛,这个与周军有着别样缘分的伙伴。在初中以前,他一直比周军高一级,像是走在前面的引路人。然而,命运的轨迹在初三时发生了转折,一场疾病无情地袭来,迫使他不得不休学在家调养。或许是命运的眷顾,当他重新回到校园时,竟与周军再次走到了一起。回首小学与初中的那些年,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部精彩的电影,在记忆的屏幕上不断放映。他们曾是煤矿大院里的台球小明星,每到课余时间,便会飞奔到台球桌旁。那一方小小的台球桌,见证了他们无数次精准的击球、巧妙的走位和胜利后的欢呼雀跃。他们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球杆仿佛是他们征服世界的武器,每一次击球都充满了力量与自信。除了台球,篮球场上也有他们矫健的身姿。他们在阳光下奔跑、跳跃、传球、投篮,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后背,却浇不灭他们心中对运动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一起跑步时,他们的脚步声仿佛是青春的节奏,整齐而有力,伴随着彼此的呼吸声,他们向着远方的目标奋勇前行。在学习的天地里,他们也曾并肩作战,互相鼓励。当张涛因为生病落下课程而苦恼时,周军主动为他补习,耐心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直到他完全理解;而当周军在学习上遇到瓶颈时,张涛也会凭借自己多一年的学习经验,为他指点迷津,帮助他突破困境。

崔晓龙,周军高中三年的同桌,这份陪伴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持久。崔晓龙的父亲在新中煤矿工作过,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知名医生。退休后,他在自家开办了诊所,用自己的医术为全村的人排忧解难,那诊所里弥漫的药香,仿佛也成为了崔晓龙身上独特的气息。虽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崔晓龙就读于镇上的学校,与周军的成长轨迹略有不同,但高中的相遇,无疑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在那三年的同桌时光里,他们的课桌上堆满了书本和文具,也承载着无数的欢笑与梦想。课堂上,他们会因为一个有趣的知识点而相视一笑,那笑容里满是对知识的热爱与探索的乐趣;课间休息时,他们又会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或是讨论着最近看过的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崔晓龙的细心与周军的开朗相互补充,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共同度过了高中生活中那些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

张建峰与周军,就像两颗源于同一方土地的种子,在不同的浇灌与滋养下,各自生长,却又因命运的牵引,在高中时期的校园里交汇出绚烂的情谊之花。

他们的故乡,是那个被青山环抱、绿水萦绕的宁静小村庄。两家的距离近到似乎连微风都能将彼此家中的欢声笑语传递。不仅如此,那层亲戚关系更似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他们的情谊编织得更为紧密,使其从一开始就带着一种天然的亲近与信任。

初中以前,他们的教育轨迹如同两条岔开的小路。建峰在老家的镇办学校里默默耕耘,每日迎着晨曦出发,伴着晚霞归家,在那一方小小的校园里,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积攒力量。而周军,在父亲的殷切期望与精心栽培下,告别了熟悉的村庄,踏上了前往新中煤矿子弟学校的求学之路。他穿梭于大山之间,眼中满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对知识的渴望,在煤矿子弟学校的环境里,逐渐拓宽着自己的视野,磨砺着自己的心智。

然而,命运的奇妙就在于它总在不经意间将散落的丝线重新聚拢。高中的入学季,他们惊喜地发现,彼此竟在同一所学校。尽管被分在了相邻的一一班和一二班,但这短短几步之遥的距离,丝毫无法阻隔他们内心深处那份重逢的喜悦与对彼此陪伴的渴望。

高中时期,学业的压力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压在每一个学子的肩头。学校为了平衡学习与休息,制定了独特的大周末和小周末制度。大周末的两天休息时间,对周军和建峰来说,既是放松身心的宝贵时刻,也是他们回归家乡、重温亲情的契机。但由于老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他们需要先乘坐颠簸的三轮小蹦蹦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摇晃许久,而后在村口下车,再沿着那熟悉的乡间小道步行半小时,才能踏入家门。那一路的疲惫,在即将到家的那一刻,总会被心中涌起的温暖与期待所驱散。

周军家中那辆 26 型凤凰自行车,在当时可是令人艳羡的时髦物件。它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像是周军与建峰高中生活中的一个特殊伙伴,见证着他们的青春冒险与深厚情谊。某个大周末,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两人站在自行车旁,相视一笑,一个大胆而又充满乐趣的想法应运而生 —— 骑车上学、回家。从此,每到大周末,那辆凤凰自行车便承载着他们的欢声笑语,穿梭于校园与家乡之间。

骑行的路上,他们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道路两旁的田野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麦浪翻滚,散发出阵阵泥土的芬芳。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阳光的映照下,勾勒出一道道优美的轮廓。他们的心情也如同这明媚的阳光一般,灿烂而又舒畅。有时,周军会用力蹬着踏板,带着建峰在平坦的道路上飞驰,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像是在为他们加油助威;而有时,建峰则会主动接过车把,载着周军缓缓前行,两人一边欣赏着路边的美景,一边分享着一周来的校园趣事。

“你看,那片云像不像一只巨大的!” 周军兴奋地指着天空喊道。

建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笑着回应:“哈哈,还真像!要是能摘下来吃一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