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这次模拟中,魏俊却头也不回地跟着母亲上了高铁,他丝毫没有显现出对父亲的担忧挂念,那种表情简直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或者不存在的人。
康米尔调出了他当时的认知参数,发现记忆线条很清晰,并没有掺杂其他内容。魏俊仍只是那个五岁的孩童,场景也是原封不动来预演,但他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这种情况就很奇怪了,此前对任何一位休眠者进行这种回溯都没有出现过类似现象,他们顶多是在一些关键帧产生细微的情感变化。而重复这些场景的目的也仅在于收集细微变化的波动曲线,以演算出触发不同重要人生分支的可能性。
而像魏俊这种直接发生行为变化的,拟态网建成至今确实没有出现过。
另外在一个幻想模拟中,魏俊做出的临场选择也让康米尔感到惊讶,这是方舟专门替他挑选的危险场景片段,这种短暂却刺激的模拟最能显现人在下意识中做出的判断。
与记忆回溯不同,幻想模拟要么是更改了一部分记忆,让受试者从人生某个节点时选择另一条分叉。要么是完全赋予一段新的人生经历,并视情况选择是否继承一部分原主人的性格,让人在某段并不存在的事件中进行角色扮演。所以这种模拟的意义主要是测试当前人格的稳定性,它从不同角度对受试者本人的心理接受度也有一定考验。
不过出生于火星基地的新人类,以及本就源自人格合成的拟态者们对它没有任何排斥,所以这才能逐渐演变成一种娱乐消遣方式。
这段故事他的身份设定是一位空间站领航员,模拟开始时正处于舱外作业,但有个未排除的小故障导致运输舰对接口没能正常锚定,接下来会发生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危机。他在这段故事里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处理得当,自己和船员们都能活下来。当然也有一种特殊情况,是要用自己的牺牲去换取船员们幸存。
情节慢慢推进,故事来到最关键的时刻。在刚刚排除了一系列主要风险后,魏俊开始重新引导舰船入坞,而当他在舱外服里费力挥舞着手中指示灯时,对接口承受不住应力忽然发生断裂,气闸舱内的补给管道开始泄露,如果再不进行抢修就有可能引发连环爆炸,而魏俊是唯一能阻止灾难发生的人。
时间一秒秒过去,魏俊仍在原地没动,他就那样看着逐渐外泄的加压燃料与氧气融合。康米尔一开始还以为他是在冷静分析情况,但直到燃气浓度到达临界值,他还是漂浮在对接口附近,俨然像一块不该存在的太空垃圾。
康米尔立刻查看起魏俊的脑部活动,他以为这家伙是被眼前场景吓傻了,但后台回馈非常出人意料,魏俊此时不仅很平静,意识理性区还在飞速运转,甚至像是在等待爆炸来临!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刻,运输舰变成了一团大型太空烟花,所有人都没能逃过浩劫,他选择了最坏的结局…康米尔忍不住想,这还是在继承了30%原主角性格的情况下发生的事,如果一开始就不给她灌输那些东西,魏俊岂不是连开场的例行检修都懒得做了?
这段测试留给康米尔的感觉只有满脑子费解,似乎魏俊根本就没把自己当作主角,他俨然像一个看客,或者潜意识里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不愿去干涉任何事情的发展。根据事后统计数据,魏俊的情绪波动非常低,对整体形势判断悲观程度倒是很高。难道是多年来被董俊抢占身体而形成的习惯吗?他该不会在经历过几次生死后变得麻木了吧?
如果真是这样,为何贝克斯当初会替他塑造这样一种新人格?
随着模拟一个个进行下去,那些超出常规的行为也越来越多,康米尔甚至产生一种错觉,会不会是另一个他仍然在脑子里作祟?但董俊分明已经被隔离出去了,难不成这家伙再次分裂了什么‘张俊’、‘赵俊’这些全新人格出来?
所以在后来进行那个压轴的幻想场景时,康米尔还有些提心吊胆,他生怕魏俊仍然接受不了这段对他摧残过无数次的虚假记忆。
场景来自康米尔亲手编辑,这是预设当年魏大兴在那场沙暴中逃生,并回到南方与家人团聚,后来董兰带领的团队研发出全新的适用性基因改组植被,并在二十多年后将那片荒漠彻底绿化的美好场景。
在这个熟悉的营地,熟悉的宴会,熟悉的黄昏,单是康米尔就已经见过不少于千次。不过对于受试者来说,都是在进行一场全新的故事。
他只希望这次不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至少不要让魏俊再次陷入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