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是他把动听的音乐,带到了人类中间。
它对音乐非常痴迷,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形象。
一天,伏羲在旷野漫步,探寻万物生发的规律,突然被一段十分好听的声音吸引住了。
“这是什么声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感觉很舒服呢。”伏羲说道。
他跟随着这种美妙动听的声音,来到一处竹林之中,在此处发现了囚牛,他正沉浸在音乐的海洋。
“这真是一只神奇的灵兽啊,居然能够利用世间的万物,创造出美妙动听的声音。”伏羲说道。
囚牛不喜欢安静,总是利用大自然的器物,发出各类美妙动听的声音,让安静的世间,更加美好迷人。
伏羲被这种音律深深吸引,内心在音乐的影响下,感到十分愉悦和开心,他开始喜欢上了音乐。
“我要学会这种技能,若是也能够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就可以让人类获得轻松愉悦的感觉。”伏羲说道。
伏羲和囚牛,渐渐达到了心灵相通的境界,在囚牛的影响下,伏羲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原来囚牛灵兽,知道音乐是如何产生的,所以总是能够随心所欲的演奏美妙的声音。”伏羲说道。
于是,伏羲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把音乐带给人类。他烧土为埙,发出美妙的声音,发明了音乐。
伏羲斫桐为琴,揉丝为瑟。伏羲砍削桐管,捻搓蚕丝制琴瑟乐器,让音乐随时可以产生创生。
“大家都来听听,看看我用这些简单的器物,捕捉到了十分动听的声音。”伏羲开始演奏音乐。
伏羲将聆听音乐,这种美妙的精神享受,带到了原始的人族部落,跟大家一起分享,人们听了都很欢乐。
在音乐的助力之下,人类部落更加和谐,琴瑟成为了男欢女爱的媒介,让年轻男女走到一起。
琴瑟和谐,能够相互配合,演奏出十分动听美妙的音乐,成为了检验男女默契程度的有力证据。
琴瑟演奏和谐了,也就达到了夫唱妇随的境界,成为了婚姻的最好见证,人们开始因为音乐走到一起。
早期人类婚姻无序,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远古时期男女无别,穴居群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在这种母系社会中,孩子们因为管教不严,常常惹是生非。
一日,伏羲正在教部族的孩子们弹琴,有个小孩很是调皮,自己不好好学习,还给别人捣乱。
这个孩子不服大人的管教,于是伏羲责罚他,并去拜访他的家长,本以为可以更好的管教这个孩子。
可是,这个孩子只知道自己的母亲,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因此从小就不受管束,做事无法无天。
此时,这名孩子的母亲,此时正在待产期,根本无力照看这名孩子,任其四处游荡,放任自由生长。
“这样怎么能行呢?这样是无法管教出听话的孩子的,得有男性家长负起责任来。”伏羲说道。
伏羲决定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有一名男性大人,对孩子的成长负责,教导他传承人类的真善美等美好品德。
于是,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经媒人说和,男子送给女子两张鹿皮,作为聘礼,然后才能结婚。
伏羲的这个主张,让身为母亲的人类女性,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和关爱,也让孩子们得到悉心照料。
于是,人们普遍拥护伏羲的这种改革举措,可以让女人孩子得到男人坚强有力的照顾。
这种制度安排,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开始受到肯定,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于是,伏羲与女娲一起,制嫁娶,通媒妁,制订了婚姻风俗,成为人类世界的基本制度和生存规则。
通过此举,从而改变了长期的群婚混乱状态,伏羲开创一夫一妻对偶婚,结束了野蛮的群婚现象。
伏羲规定结婚前,必须首先正姓氏,施行异姓通婚,保证生育质量,同时诞生家庭制。
制嫁娶、置婚姻和定姓氏,当是对对偶婚制的确定和规范,是婚姻制度的巨大变革和社会的进步。
可是怎么区分孩子的归属呢,原来大家都是母系氏族的成员,现在开始跟着各自的父亲取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