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天气很好,伏羲走出山洞,早晨的阳光从外面照进来,洞口的石头挡住阳光,在洞口形成一个长长阴影。
阴影,阳光,伏羲突然灵光一闪,悟出这其中的道理,原来这个世界,就是由阴阳构成。
“女娲妹妹,我领悟到了天地之间的特殊道理,你看眼前的世界,主要是两部分组成的。”伏羲兴奋的说道。
“是吗?我没有看出事物之间的不同,觉得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女娲说道。
“你看天空的此消彼长,也是白天之后是无尽的黑夜,黑夜过后又是白天,如此循环往复。”伏羲说道。
伏羲总结出了天道:太极即宇宙,两仪指天地,四象就是四季天象,而四象又生成了八卦。
首先,是对太极的体悟,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天地未分之时,是一片混沌元气,可以称之为道,也可以称之为太极。
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太极这种迷离恍惚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态度,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含着清醒睿智的哲思。
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
与此同时,伏羲开始运气,将天地之间的一股灵气,驾驭在双手之间,这股气形成了一股气团。
伏羲周围的气流,开始凝聚在他的双手之间,形成一个能量气团,伏羲将其用力击打出去,打断了远处的树枝。
“伏羲哥哥,你终于领悟到宇宙神力了,可以随心驾驭这种自然之力了。”女娲说道。
其次,太极生两仪,是伏羲的重要感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就是两仪,这个过程叫太极生两仪。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伏羲对阴阳有了一定体悟,认为阴阳合和,化生出了万物。天地日月,都可以由阴阳来代表,而阴阳相生相克,便生出万千物质。
太阳是阳,月亮是阴;天是阳,地是阴;白天是阳,黑夜是阴。火是阳,水是阴;雄是阳,雌是阴;男是阳,女是阴,如此等等。
如此两两相对,每一对都含顺逆、奇偶、阴阳,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阴阳消长,顺逆交错,相反相成,正是宇宙生成自然之理。
“宇宙之中蕴含着阴阳的道理,在指引我们获得这种原始的自然神力。”伏羲若有所思的说道。
“但是,你说的这种宇宙阴阳之力,我们人类怎么才能轻易驾驭呢?”女娲说道。
“我用两只手分别代表阴阳,阴阳转化融合,就会化生出宇宙本源之力。”伏羲说道。
果然,在伏羲不断的努力尝试下,他获得了这种让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双手之间产生了阴阳之力。
伏羲摊开双手,再次凝聚出一股神秘力量,只是这次双手各有一个气团,形成了两股强大的力量。
“太好了,伏羲哥哥,你的力道又有了精进,攻击力比刚才的变强了。”女娲高兴的说道。
伏羲将双手之上的两个气团,依次发射出去,一前一后两个气团冲击在一块巨石上,瞬间将其击打的粉碎。
再次,两仪生四象,是伏羲的重要收获。两仪一动一静,又生一阴一阳,也就是一分为二,生出四象。
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是谓两仪生四象。如春是少阳,夏季称太阳,秋是少阴,冬季称太阴。
“伏羲哥哥,你已经很累了,不要再尝试了,不然会耗费太多的精力。”女娲说道。
“没关系的,我再尝试最后一次,河图洛书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获得了突飞猛进的神力。”伏羲说道。
伏羲再次召唤宇宙自然之力,此时四股强大的气流,在伏羲的头顶凝聚,四团神力冲击在地面上。
这次的力量格外强大,可以撼动整个山体,大地发生了震颤,瞬间让人感觉地动山摇。
“伏羲哥哥,这次的神力召唤,实在是太猛了,已经可以撼天动地了。”女娲惊喜的说道。
次日,伏羲继续体悟天道。四象生八卦,是伏羲的重要创举。四象再各自生阴生阳,一分为二,于是生出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