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分别称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其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艮代表山,兑代表泽;震为雷,巽为风;离为火,坎为水。
而八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节气。表面上“太极八卦图”明显是指地球自转一周年而复始。
八卦,八卦生自太极、两仪、四象中,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
用八种符号,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
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形而上的符号。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其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则构成六十四卦。
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八卦互相搭配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它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所谓卦,其实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测量太阳位置,从而知季节、记录劳作规律的手段。
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所谓八卦,应该是在地之八方测量结果的记录。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行符号为一个组合,按照阴阳变化排列,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于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如此,不仅可以解释自然界各种事务现象,还可以据此预测未来,可谓尽览物性、穷探天理、洞悉人事。
易八卦,也就成为中华文化哲学的源头。伏羲发明了八卦,开创了人和神关系的新纪元。
人们从此可以通过八卦,和神进行对话。伏羲在人们的心目中,不再仅仅是王,而已然成为一个神了。
伏羲再次尝试驾驭宇宙神力,产生了与之前相比,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强大力量,八股气团充斥苍穹。
随着这八股气团扶摇直上,天地之间产生了八道光柱,凝聚了日月星辰之力,甚至可以掌控天时。
“伏羲哥哥,有了神族天道的帮助,我们人类再也不怕自然神明和魔族的魔力,可以与其抗衡。”女娲说道。
“人类也有了可以自保的神秘力量,不用再卑躬屈膝,屈服于自然神明和魔族的淫威了。”伏羲说道。
八卦将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变化规律,概括为最基本的两种物质天、地的对立与阴阳关系。
由此推衍组合出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八种符号。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作用又互相影响,变化无穷。
于是,八卦符号成为中华先民穷究天地,解释宇宙万物变化和认识、指导社会生活的万能钥匙。
相传周文王据八卦而推演成周易,将八卦两两相叠,就形成六十四卦,将八卦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后来经孔子重新整理,被儒家列为经书,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正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八卦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这不仅是一种由简到繁,由粗而细的符号演绎。
反映了古人思维能力的极大进步,对自然认识的空前深化和视野的扩展,让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进步。
所以,八卦与周易既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活水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开启了人类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