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公子听说了这件奇异的事,便让单道士再表演法术。单道士在墙壁上画了一座城,用手推撞,城门立刻就打开了。接着,他把包裹衣物、箱子等物品,都扔进城门内,然后拱手告别说:“我走了。”说完纵身跃进城中,城门随即关上,单道士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后来听说单道士在青州的集市上,教孩子们在手掌上用墨画圈,遇到人就开玩笑地抛出去。无论抛向何处,不管是别人的脸还是衣服,那墨圈都会脱离手掌,印在上面。
还听说单道士精通房中术,能够让*吸取烧酒,吸完一整容器。韩公子曾经亲自让他当场演示验证过。
白于玉
吴青庵,名筠,年少时就小有名气。葛太史看过他的文章后,常常对其称赞不已。葛太史托与吴筠关系好的人把他邀请到自己家中,亲身领略他的言谈和风采。葛太史说:“怎么会有像吴生这样有才华,却一直处于贫贱之中的人呢?”于是让邻居好友给吴筠带话:“如果吴青庵能够奋发进取,实现远大志向,我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当时,葛太史的女儿容貌绝美。吴生听闻后十分高兴,对此深信不疑。
然而,后来吴生在乡试中落榜,他派人对葛太史说:“富贵是我本来就会拥有的,只是早晚不可知罢了。请您等我三年,如果我还没有取得功名,再把女儿嫁出去。”从那以后,吴生更加刻苦地钻研学业。
一天夜里,在明亮的月光下,有个秀才前来拜访。只见这秀才皮肤白皙,胡须短而整齐,腰肢纤细,手指修长。吴生询问他从何处而来,秀才自称:“姓白,字于玉。”两人简单交谈了几句,吴生顿感心胸开阔,很是欢喜,便留他一同住宿。天快亮时,白于玉想要离开,吴生叮嘱他以后路过一定要常来。白于玉被他的热情所感动,便表示愿意借住在这里,两人约好时间后就分别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先是有一个老仆人送来炊具,过了一会儿,白于玉骑着一匹矫健如龙的骏马到来。吴生另外安排了一间屋子让他住下,白于玉让仆人把马牵走。此后,两人朝夕相处,相处得十分融洽。吴生看白于玉所读的书,都不是平常能见到和听闻的,也完全没有时下的应试文章,感到十分惊讶,便询问白于玉。白于玉笑着说:“人各有志,我并非追求功名的人。”
夜里,白于玉常常邀请吴生喝酒,还拿出一卷书交给吴生,上面记载的都是吐纳养生之术,吴生大多看不懂,于是便将其放在一边,觉得这些内容不切实际,没什么用处。
过了些日子,白于玉对吴生说:“之前传授给你的,乃是《黄庭经》中的关键要领,是通向仙人境界的途径。”吴生笑着回答:“我眼下着急的并非这个。况且追求成仙之人必定要断绝世间情缘,让所有杂念都消失,我恐怕做不到。”白于玉问:“为什么呢?”吴生表示自己担心家族的传宗接代问题。白于玉又问:“为什么这么久还不娶妻呢?”吴生笑着说:“我有个毛病,就是喜好女色。”白于玉也笑着说:“大王请不要喜好小色。那你喜好什么样的女子呢?”吴生便将葛太史女儿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白于玉怀疑那女子未必真有那么美,吴生说:“这是远近众人都知道的,可不是我眼光低俗。”白于玉微微冷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第二天,白于玉忽然匆忙收拾行装,说要告别。吴生神色悲伤地与他交谈,话语连绵不断。白于玉便让童子先背着行李出发,两人依旧相互眷恋不舍。不一会儿,一只青色的蝉鸣叫着落在桌案上,白于玉告辞道:“车驾已经准备好了,请就此别过。如果你想念我,就拂去我床上的灰尘,躺在上面。”吴生正要再问些什么,转瞬间,白于玉变得只有手指般大小,轻快地跨到蝉背上,随着蝉的嘈杂鸣声飞走了,渐渐消失在云端。吴生这才知道他绝非普通人,惊愕了许久,心中满是失落惆怅。
过了几天,天空突然下起细雨,吴生对白于玉的思念愈发深切。他看着白于玉曾经睡过的床榻,上面布满琐碎的鼠迹,不禁感慨着清扫一番,铺好席子就躺了上去。
没过多久,他看见白家的童子前来相邀,便满心欢喜地跟着去了。不一会儿,有只桐凤飞来落下,童子捉住它,对吴生说:“这里的小路又黑又难走,你可以骑着它当坐骑。”吴生担心桐凤身形太小,承受不了自己的重量,童子说:“你试试骑上去。”吴生依言照做,没想到骑上去后还很宽敞,绰绰有余,童子也坐到了桐凤的尾巴上。只听“戛”的一声,桐凤便腾空而起,翱翔在天际。
没过多久,他们看到一扇朱红色的大门,童子先跳了下去,然后扶着吴生也下了桐凤。吴生问道:“这是什么地方?”童子回答:“这里是天门。”天门边有一只巨大的老虎蹲伏着。吴生吓得胆战心惊,童子赶忙站到他身前挡住老虎。
吴生看到这里处处风景,都与人间大不相同。童子带着他进入广寒宫,里面的台阶是用水晶砌成的,人走在上面就像在镜子里行走一样。有两棵高大的桂树,高耸入云,树身粗壮得需要合抱,花的香气随着微风飘散,连绵不绝。亭台楼阁都是红色的窗户,时不时有美人进出,她们容貌艳丽,气质高雅,世间难寻能与之媲美的。童子说:“王母宫的佳丽更加出众。”然而童子担心主人等候太久,来不及让吴生多作停留欣赏,便带着他快步走了出来。
不多时,吴生看见白于玉在门口等候,便迎上去握手,一同进入屋内。只见屋檐外清水潺潺,白沙细细,水流涓涓流淌,还有玉石砌成的台阶和雕花的栏杆,简直让人怀疑这里就是月宫仙境。
刚一坐下,就有两位年轻貌美的丫鬟,前来献上香气扑鼻的茶。过了一会儿,白于玉吩咐摆酒。这时,有四位美丽的女子,整理衣襟,身上的玉佩叮当作响,在左右侍奉。吴生刚觉得背上有点痒,其中一位丽人就伸出纤细修长的手指,伸进他衣服里替他挠痒。吴生顿时感觉心神荡漾,不知所措。
不久,吴生微微有些醉意,渐渐有些把持不住自己。他笑着看向身边的丽人,主动搭话,美人总是笑着躲开。白于玉让她们唱歌劝酒。一位身着绛红色丝绸衣服的女子,端起酒杯向客人敬酒,然后就在筵席前,婉转地唱起清歌。其他几位丽人吹起笙管,声音悠扬,呜呜地相互应和。一曲唱罢,一位穿着翠绿色衣裳的女子,也一边敬酒一边唱歌。还有一位穿紫衣的女子,和一位身着淡白色软绡的女子,吃吃地笑着,在暗中互相推让,都不肯上前。白于玉让她们一个敬酒一个唱歌。紫衣女子便过来拿着酒壶斟酒。吴生借着接酒杯的机会,开玩笑地挠了一下她纤细的手腕,女子笑着失手,酒杯掉落。白于玉责备了她。女子捡起酒杯,面带笑容,低下头轻声说道:“冷得像鬼的手一样,还硬来抓人家的胳膊。”白于玉大笑,罚她自己唱歌跳舞。跳完舞后,身着淡白色衣服的女子又敬了一杯酒。吴生推辞说自己喝不下了,女子捧着酒,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吴生只好勉强喝了下去。
吴生仔细打量这四位女子,个个风姿绰约,无一不是绝世佳人。他赶忙对主人白于玉说:“人间的绝色美女,我想求得一位都很困难,您却聚集了这么多美人,难道能让我真正地神魂颠倒吗?”白于玉笑着说:“您心中自有佳人,这些哪里值得您这慧眼青睐呢?”吴生说:“我现在才知道自己见识浅薄啊。”白于玉于是把所有女子都叫过来,让吴生自己挑选,吴生看得眼花缭乱,拿不定主意。白于玉因为紫衣女子和吴生有过拉手的互动,就安排她拿着被褥去侍奉吴生。
之后,两人同床共枕,极尽缠绵。吴生向紫衣女子索要礼物,女子脱下金手镯送给他。
这时,童子进来通报说:“仙界和凡间道路不同,您应该马上离开了。”紫衣女子急忙起身离去。吴生询问白于玉在哪,童子说:“他早就去等候朝见了,临走时嘱咐我送您回去。”吴生怅然若失,只好跟着童子,又沿着来时的路返回。快要到天门时,吴生回头一看,童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突然,老虎大声咆哮起来,吴生惊恐地逃窜。他向前望去,只见深不见底,而自己的脚已经奔跑着坠落下去。
吴生猛地一惊,醒了过来,这时朝阳已经映红了天空。他正要整理衣服,有个滑腻的东西掉落在被褥上,一看,正是那只金手镯。吴生心里越发觉得奇异。从此,他之前追求功名利禄、佳人的念头彻底消散,常常想要追随仙人赤松子云游,只是还在为家族传宗接代的事情担忧。
过了十多个月,有一天,吴生正酣睡午觉,梦见紫衣女子从外面走进来,怀里抱着一个婴儿,说:“这是你的亲骨肉。天上留不住这孩子,所以特意送来给你。”说完,便把婴儿放在床上,拉过衣服盖好,匆匆要走。吴生强行挽留她想要亲热,紫衣女子说:“之前一次相聚算是成婚,今日这次便是永别,我们做百年夫妻的缘分,到此就结束了。你倘若有修仙的志向,或许还有相见的日子。”
吴生醒来,看到婴儿躺在被褥之间,便把用襁褓包裹婴儿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十分欢喜,雇了个奶妈来喂养孩子,取名叫梦仙。
于是,吴生派人去告诉葛太史,说自己即将归隐,让他另外给女儿挑选好的夫婿。葛太史不肯答应,吴生坚持以此为由推辞。葛太史把这件事告诉女儿,女儿说:“远近的人都知道我已许配给吴郎,如今更改,这是背叛丈夫另嫁他人。”她让父亲把这个意思转告吴生。
吴生回应说:“我不但对功名利禄没有志向,对男女欢爱也已绝情。之所以没有立刻进山修仙,只是因为家中有老母亲需要照料。”葛太史又把这话告诉女儿,女儿说:“吴郎贫穷,我甘愿和他一起过清苦的日子;吴郎离开,我就侍奉他的母亲。我肯定不会另嫁他人。”
葛太史前后派了三四拨人往返沟通,始终没能达成别的主意,于是选定日子,备好车马和嫁妆,把女儿嫁到了吴生家。吴生被她的贤德所感动,对她越发敬爱。
葛太史的女儿侍奉婆婆十分孝顺,想尽办法顺从婆婆心意,比一般贫苦人家的女儿做得还好。过了两年,吴生的母亲去世,葛氏变卖自己的嫁妆来置办丧葬用品,事事都做得尽善尽礼。
吴生说:“能有你这样的妻子,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只是想到一人修炼成仙,全家都能随之飞升。我即将远行,家中一切都托付给你了。”葛氏神色坦然,并没有挽留他,吴生于是离开了家。
葛氏对外操持家中生计,对内悉心教导孤儿,事事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梦仙逐渐长大,聪慧过人,无人能及。十四岁时,梦仙凭借神童的身份在乡试中中举,十五岁便进入翰林院为官。每次受到褒奖册封时,他都不知道自己亲生母亲的姓氏,只能将葛氏作为母亲受封。
到了祭扫的时节,梦仙总会询问父亲的去向,母亲便将实情都告诉了他,梦仙于是想要辞官去寻找父亲。母亲说:“你父亲出家至今已有十多年,想来早已成仙而去,哪里还能找得到呢?”
后来,梦仙奉旨前往南岳祭祀,途中遭遇贼寇。在危急时刻,一位道士手持宝剑闯入,贼寇纷纷逃窜,梦仙这才得以解围。梦仙对道士感恩戴德,拿出钱财馈赠,道士却拒不接受。道士拿出一封信函,嘱托梦仙说:“我有个老朋友,与大人您是同乡,烦请您代为转达问候。”梦仙问:“他叫什么名字?”道士回答:“王林。”梦仙回忆,村子里并没有这个人,道士说:“他只是个乡间无名之人,贵官自然不认识。”
道士临走时,拿出一只金手镯说:“这是女子闺阁中的物品,我捡到也没什么用处,就以此作为报答吧。”梦仙一看,这只金手镯镶嵌雕刻得精美绝伦,便将其揣在怀中,回去后交给了夫人。夫人十分喜爱,找来手艺精湛的工匠依照样式打造,但始终比不上原来那只精巧。
梦仙在村子里四处打听,却没有一个叫王林的人。他私下打开那封信函,上面写道:“三年夫妻恩爱,如今却分隔两地。安葬母亲、教导儿子,全靠你的贤德。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的恩情,奉上药丸一颗。将它剖开服用,可以修炼成仙。”信末写着“琳娘夫人妆次”。梦仙读完,不明白这是谁写的,便拿着信去告诉母亲。母亲拿着信哭泣着说:“这是你父亲寄来的家书。琳,是我的小名。”梦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王林”是个拆字谜语,心中懊悔不已。
梦仙又把金手镯拿给母亲看,母亲说:“这是你亲生母亲的遗物。你父亲在家的时候,曾经拿给我看过。”梦仙再看那颗药丸,只有豆子般大小。他高兴地说:“我父亲是仙人,吃了这颗药丸肯定能长生不老。”母亲没有立刻吞下药丸,而是收下藏了起来。
恰逢葛太史来看望外甥,葛氏便念了吴生的信,还拿出丹药为父亲祝寿。葛太史将药丸剖开分着吃了下去。不一会儿,便觉得精神焕发。葛太史当时已经七十岁,身体十分衰弱,老态龙钟,却忽然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于是弃车步行,走得又快又稳,家人们气喘吁吁才能跟上他。
第二年,都城发生了火灾,大火终日不灭。人们夜里不敢睡觉,全都聚集在庭院中。只见火势凶猛,很快就蔓延到了邻居家。一家人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忽然,葛氏手臂上的金手镯发出“戛然”一声响,脱离手臂飞了出去。众人望去,金手镯变得巨大无比,差不多有几亩地那么大,像一个圆形的罩子覆盖在宅子上方,形状如同月晕,手镯的开口朝向东南方,清晰可见。大家都十分惊愕。
不一会儿,大火从西边烧来,靠近这个金色罩子时便斜着转向东边烧去。等到火势渐渐远去,大家都以为金手镯飞走了,再也找不回来了。没想到,突然红光猛地收敛,金手镯“铮”的一声掉落在众人脚下。
这次都城大火,烧毁了民房数万间,吴家宅子的前后左右都化为了灰烬,唯独吴家安然无恙,只有东南边的一个小阁楼消失不见了,那里正是金手镯开口没有覆盖到的地方。葛氏当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可见过她的人都说,她看起来还像二十多岁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