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夜叉国 、小髻 、西僧(2 / 2)

商人躲在洞里将近半年。他时常透过荆棘向外窥探,看见山中总有夜叉来来往往,心里十分害怕,丝毫不敢乱动。一天,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少年突然来了,拉着他急忙逃窜,并叮嘱道:“我说的话可别忘了。”商人答应了。少年又把肉放在石桌上,商人这才踏上归程。

商人径直抵达交州,来到副将府,详细讲述了他在卧眉山的所见所闻。徐彪听后十分悲痛,想要前去寻找亲人。他的父亲顾虑大海是妖物聚集的地方,危险重重,难以涉足,极力劝阻他。徐彪捶胸痛哭,父亲也无法阻止。

于是徐彪将此事告知交州统帅,带着两名士兵出海。逆风阻碍着船只前行,他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颠簸了半个月。放眼望去,四周无边无际,近在咫尺的地方都雾气弥漫,让人辨不清南北方向。忽然,涌起的波涛连接天际,船只被掀翻,徐彪落入海中,随着海浪起伏。

过了许久,徐彪被一个东西拖拽着,来到一个有房屋的地方。他定睛一看,那东西的模样像夜叉。徐彪便用夜叉的语言与它交流,夜叉惊讶地询问他,徐彪便把自己的来意告诉了它。夜叉高兴地说:“卧眉山是我的故乡。多有冒犯,还请恕罪!您已经偏离原来的路线八千里了,这里再往前是毒龙国,去卧眉山可不是这条路。”于是,夜叉找来船只送徐彪。

夜叉在水中推着船前行,速度快如箭矢,转瞬之间就能行出千里。过了一夜,便抵达了北岸。徐彪看到一个少年在岸边临水眺望。他知道这山中没有人类,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走近一看,果然是弟弟。兄弟俩于是紧握着手痛哭起来。

之后,徐彪询问母亲和妹妹的情况,弟弟说他们都平安健康。徐彪想要和弟弟一起去看望他们,弟弟制止了他,然后匆匆离去。徐彪回身想要感谢夜叉,却发现它已经离开了。

母亲说:“我担心回去会被人欺负。”徐彪说:“儿子在中国非常荣华富贵,没人敢欺负我们。”回家的主意已定,只是苦于逆风难以渡海。母子俩正焦急彷徨的时候,忽然看见船帆向南飘动,发出瑟瑟的声响。徐彪高兴地说:“这是上天在帮我啊!”于是,他们相继登上船,船在波涛中如离弦之箭般飞驰,三天后就抵达了岸边。见到他们的人都吓得赶忙跑开,徐彪从自己的衣物中拿出一部分,分给母亲、弟弟和妹妹。

回到家后,母夜叉看见丈夫就怒骂起来,埋怨他事先不商量就做决定,徐姓商人赶忙不停地谢罪。家里的仆人来拜见主母,个个吓得浑身发抖。徐彪劝母亲学说汉语,穿上华丽的衣服,享用精美的食物,母夜叉这才十分欣慰。妹妹和母亲都穿着男儿装,类似满族服饰的样式。几个月后,母亲和妹妹渐渐能说些汉语了,弟弟妹妹的皮肤也逐渐变得白皙。

弟弟名叫徐豹,妹妹名叫夜儿,他们都身强体壮,力气很大。徐彪为自己没什么文化而感到羞愧,便教弟弟读书。徐豹十分聪慧,经史之类的书籍只要看一遍就能理解。但他又不想走读书求仕的道路,于是徐彪仍旧让他练习拉硬弓,骑烈马,后来徐豹考中了武进士。他聘娶了阿游击将军的女儿为妻。

夜儿因为是异类,没人愿意和她结婚。正好徐彪部下的袁守备死了妻子,徐彪便强行把夜儿许配给他。夜儿能拉开百石重的强弓,在一百多步远的地方射小鸟,百发百中。袁守备每次出征,夜儿都和他一起。夜儿后来历任同知将军,袁守备立下的奇功,有一半都归功于夜儿。

徐豹三十四岁时被任命为军队统帅。母亲曾跟着他南征,每当面临强大的敌人,她就穿上战甲,手持兵器,为儿子接应,见到她的敌人没有不望风而逃的。朝廷下诏封母亲为男爵,徐豹替母亲上奏章推辞,最后母亲被封为夫人。

小髻

长山有个居民,闲暇在家的时候,总会有个身材矮小的客人前来拜访,两人常常长时间交谈。居民向来不了解这人的身世背景,心中很是疑惑。客人说:“过个三几天,我就要搬家了,到时候就和您做邻居啦。”过了四五天,客人又说:“如今我们已经是同村人了,以后早晚都能向您请教。”居民问:“您搬到哪里了呢?”客人也不详细告知,只是用手指向北方。

从那以后,客人每天都会来一趟,还时常向别人借器具。要是有人吝啬不肯借,那器具就会莫名其妙地丢失。大家都怀疑他是狐仙。村子北面有一座古老的坟墓,塌陷得深不可测,大家猜测他一定住在那里。于是众人一起拿着兵器前往探查。大家潜伏在一旁倾听,许久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一更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听到墓穴中传来轻微细碎的声音,就好像几十上百人在低声耳语。众人静静地埋伏着没有动静。不一会儿,一个个一尺来高的小人,接连不断地从墓穴中钻出来,多得数都数不清。众人突然大声呼喊着冲出来,一起攻击这些小人。每打一杖,都像是击出火花,小人们瞬间就四散奔逃。最后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发髻,像胡桃壳那么大,上面装饰着纱和金线。闻一闻,那股骚臭味简直无法形容。

西僧

有两位从西域来的僧人,一位前往五台山,一位在泰山驻锡修行。他们的服饰、肤色、言语和相貌,都与中原人大不相同。

他们自述道:“我们路过火焰山,那山连绵不绝,热气蒸腾,就像巨大的炉灶。每次经过都必须在雨后,要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轻轻迈步,如果不小心踢到山石,就会立刻飞起火焰,灼伤人。之后又经过流沙河,河中有一座水晶山,陡峭的崖壁直插天际,四周晶莹剔透,好像没有什么能阻隔视线。还有一处狭窄的通道,只容一辆车通过,有两条龙头角相交、嘴巴相对把守在那里。要通过的人必须先向龙叩拜,龙若允许通过,口角就会自行张开。龙的颜色是白色的,鳞片和鬣毛都如同水晶一般。”

僧人还说:“这一路上历经了十八个年头。离开西域的时候有十二个人,到了中原就只剩下我们两个。西域流传着中原的四座名山:一是泰山,一是华山,一是五台山,一是普陀山(落伽山)。传说山上遍地都是黄金,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还在那里显灵。如果能到达这些地方,自身便能成佛,长生不死。”

听他们描述的这些,就如同中原人向往西域一样。倘若有去西域游历的人,与东行来中原的人在途中相遇,各自讲述自己所听闻和经历的,想必双方都会相视大笑,这样两边的人都能免去长途跋涉的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