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正好有一位副将军袁公,与尹翁有旧交情,即将向西出征,路过尹翁家。袁公见到金大用后,对他十分赏识喜爱,邀请他担任记室。不久,流寇叛乱,袁公立下大功,金大用因为参与军机事务,按照功劳被授予游击将军的职位,然后回家。金大用和唐氏这才举行了婚礼。
过了几天,金大用带着唐氏前往金陵,准备去祭扫庚娘的坟墓。他们暂时路过镇江,想要登上金山。船在江中心荡漾时,忽然有一艘小船驶过,船上有一位老妇人和一位少妇。金大用觉得少妇很像庚娘。小船快速驶过,唐氏从窗户中偷看金大用,越看越觉得她的神情像庚娘。金大用又惊又疑,却不敢贸然追问,急忙呼喊:“看那群鸭子飞上天啦!”少妇听到后,也回应道:“馋狗儿想吃猫的腥味啦!”这原来是当年他们夫妻间的私密玩笑话。
金大用大惊,急忙调转船头靠近小船,仔细一看,果然是庚娘。在丫鬟的搀扶下,庚娘过了船,两人相拥而泣,他们的悲伤感染了周围的旅人。唐氏以正妻之礼拜见庚娘。庚娘惊讶地询问,金大用这才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庚娘拉着唐氏的手说:“当初在船上的那番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没想到我们如今成了一家人。你代我安葬了公婆,我应当首先感谢你,怎么能受你这样的大礼呢?”于是按照年龄排序,唐氏比庚娘小一岁,庚娘把她当作妹妹。
原来,庚娘下葬后,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忽然有一个声音呼喊:“庚娘,你的丈夫没有死,你们还会重新团圆。”庚娘便像从梦中醒来一样。她伸手触摸四周,发现都是墙壁,这才明白自己已经死去并被安葬了。她只觉得有些气闷,倒也没有其他痛苦。
有几个不良少年看到庚娘的陪葬品丰厚,便挖开坟墓,打开棺材,正要搜刮财物时,发现庚娘还活着,都十分害怕。庚娘担心他们会害自己,便哀求道:“幸好你们来了,让我能重见天日。我头上的簪子、耳环,你们都拿走,希望你们把我卖去做尼姑,这样还能换些钱。我也不会泄露你们的事。”盗贼们磕头说:“娘子贞烈,连神和人都钦佩。我们这些人只是因为贫穷没有办法,才做了这种不仁不义的事。只要你不泄露出去就万幸了,哪里敢把你卖去做尼姑!”庚娘说:“这是我自己愿意的。”又有一个盗贼说:“镇江的耿夫人,丈夫去世了,没有子女,要是见到娘子,一定会非常高兴。”庚娘向他道谢。她自己拔下珠饰,都交给了盗贼,盗贼们不敢接受,庚娘坚持给他们,他们才一起拜谢收下。
于是盗贼们将庚娘载到耿夫人家,假称是船被风吹迷了路。耿夫人家是大户人家,她是个寡居的老妇人。见到庚娘后非常高兴,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当时耿夫人和儿子正好从金山回来。庚娘详细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金大用便登上船拜见耿夫人,耿夫人像对待女婿一样款待他。还邀请他们到家中,留他们住了几天才回去。此后,他们两家往来不断。
宫梦弼
柳芳华是保定人,家中财富在乡里首屈一指。他为人慷慨,喜好结交朋友,家中常常宾客满座,多达百人。对于他人的急事,他总是热心相助,即使拿出千金也毫不吝啬。宾客朋友们向他借钱,常常有借无还。只有一位来自陕西的客人宫梦弼,他从来没有向柳芳华提出过什么请求。每次来到柳家,他都会住上一年半载。宫梦弼谈吐清雅洒脱,柳芳华与他相处的时间最多。
柳芳华的儿子名叫柳和,当时还是个孩童,把宫梦弼当作叔叔看待,宫梦弼也喜欢和柳和一起玩耍。每次柳和从私塾放学回来,宫梦弼就和他一起翻开地砖,埋下石子假装是埋金子,以此为乐。柳家五间屋子的地砖几乎都被他们挖掘过了。众人都笑话他们的行为幼稚,可柳和却唯独喜爱与宫梦弼一起玩,对他比对其他客人更为亲近。
十多年后,柳家的家境逐渐衰落,无法再满足众多客人的需求,于是客人渐渐稀少,但仍有十几个人常常彻夜交谈、宴饮,这也成了常态。柳芳华年纪渐老,家境愈发败落,甚至要卖掉田地来换取钱财,以准备饭菜招待客人。柳和也继承了父亲的豪爽性格,喜欢结交朋友,肆意挥霍钱财,柳芳华也不加以制止。
不久,柳芳华因病去世,家中竟穷得连丧葬用品都置办不起。宫梦弼便拿出自己的钱,为柳芳华料理后事。柳和对他更加感激,家中无论大小事务,都委托宫梦弼处理。宫梦弼每次从外面回来,袖子里必定藏着瓦片碎石,回到房间后就把它们扔到阴暗的角落,柳和始终不明白他的用意。柳和常常向宫梦弼倾诉自己对贫穷的担忧,宫梦弼说:“你不懂得劳作的艰辛。别说没有钱,就算给你千金,你也能很快花光。男子就怕不能自立,何必担忧贫穷呢?”
有一天,宫梦弼告辞要回家乡。柳和哭泣着嘱咐他尽快回来,宫梦弼答应后便离开了。柳和贫困得无法自给自足,家中的财物渐渐典当一空。他每天都盼望着宫梦弼归来,希望他能帮忙料理家中事务,可宫梦弼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黄鹤一去不复返。
在柳芳华还在世的时候,曾为柳和向无极县的黄氏提亲。黄氏家境富裕,是当地的豪门。后来黄氏听说柳家贫困,心中暗自后悔这门亲事。柳芳华去世后,柳家向黄氏报丧,黄氏不仅没有前来吊唁,还以路途遥远为借口推脱。柳和守孝期满后,母亲让他亲自前往岳父家,商定婚期,希望黄氏能念及旧情,给予照顾。
柳和到达黄家后,黄氏见他衣衫破旧,便呵斥守门人不要让他进门,还传话道:“回去筹集百两银子,再来提亲,不然就从此断绝关系。”柳和听后痛哭流涕。对门的刘老太太心生怜悯,邀请他进屋吃饭,还赠送了三百文钱,并安慰他让他回家。柳和的母亲也悲愤交加,却毫无办法。她想到柳芳华昔日的客人中,十有八九都欠着柳家的钱,便让柳和挑选那些富贵的客人去求助。
柳和说:“过去与我交往的人,都是为了我家的钱财。如果我能坐着高头大马,向他们借千金也并非难事。可如今这般落魄,谁还会念及往日的恩情、想起曾经的交情呢?而且父亲借钱给别人,从来没有写过契约、找过担保人,想要讨债也没有凭据。”母亲再三坚持,柳和只好听从。然而,他奔走了二十多天,却连一文钱都没有借到。只有艺人李四,过去曾受过柳家的恩惠,听说此事后,出于义气赠送了一两银子。柳和母子痛哭流涕,从此对借钱一事彻底绝望。
黄氏的女儿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她听说父亲拒绝了柳和,心中暗自认为父亲做得不对。黄氏想让女儿另嫁他人,女儿哭泣着说:“柳郎并非生来就贫穷。如果他能像以前一样富有,那些想要与我家作对的人又怎能将我们分开呢?如今因为他贫穷就抛弃他,实在是不仁不义!”黄氏听后很不高兴,想尽各种办法劝说女儿,可女儿始终不为所动。黄氏夫妇非常生气,日夜对女儿唾骂,女儿却坦然处之。
不久,黄家遭遇强盗抢劫,黄氏夫妇被严刑拷打,几乎丧命,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时光荏苒,三年过去,黄家的家境愈发衰败。有个山西商人听说黄氏女儿貌美,愿意拿出五十两银子作为聘礼。黄氏贪图钱财,便答应了这门亲事,还打算强迫女儿顺从。女儿察觉到了父亲的意图,便毁坏自己的妆容,抹黑脸庞,趁夜逃走,一路上乞讨为生。经过两个月的艰难跋涉,她终于到达了保定,打听到柳和的住址后,直接来到了他家。
柳和的母亲以为她是个乞丐妇人,便大声呵斥她。女儿呜咽着向她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柳和的母亲拉着她的手哭泣道:“孩子,你怎么落魄成这个样子了!”女儿又凄惨地讲述了事情的缘由,柳和母子听后都痛哭起来。柳和的母亲赶紧为她洗漱,洗漱后女儿容光焕发,眉目秀丽,母子俩都十分高兴。然而,柳家三口人,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柳和的母亲哭泣着说:“我们母子受苦是应该的,只是可怜了我的好儿媳,跟着我们受苦了!”女儿笑着安慰她说:“儿媳在乞讨的时候,已经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如今与那时相比,感觉有天堂地狱之别。”柳和的母亲这才露出了笑容。
一天,女儿走进一间闲置的屋子,只见里面杂草丛生,没有一点空地。她渐渐走进内室,看到地上积满了灰尘,在阴暗的角落里有一堆东西,她用脚踢了一下,感觉绊脚,捡起一看,竟然都是银锭。她惊讶地跑去告诉柳和,柳和与她一起去查看,发现宫梦弼往日所扔的瓦片碎石,如今都变成了白银。他们想起儿时常常与宫梦弼一起在石室中埋东西,会不会那些埋的也都是金子呢?可柳家的老宅已经典当了出去,被东边的邻居买走。他们急忙赎回老宅,看到断砖残缺,那些曾经埋下的石子依然露在外面,柳和顿时感到有些失望。可当他们挖开其他砖块时,却发现下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不一会儿,就挖出了数万两白银。
从此,柳和赎回了田产,购置了奴仆,家中门庭华丽,甚至超过了昔日的光景。柳和也因此奋发图强,他发愤读书,三年后考中了举人。他亲自带着白银去酬谢刘老太太,他穿着鲜艳的衣服,光彩夺目,身后跟着十多个仆人,个个骑着高大的骏马。刘老太太的家只有一间屋子,柳和便坐在榻上。一时间,人声喧哗,马匹嘶鸣,整条街巷都充满了热闹的气息。
黄氏自从女儿失踪后,山西商人逼迫退还聘礼,家中的钱财已经消耗了大半,最后卖掉了住宅,才偿还了债务。因此,黄家如今的贫困程度与柳和昔日一样。黄氏听说昔日的女婿如今如此显赫,只能闭门自伤。刘老太太买来酒菜款待柳和,还向他讲述了黄氏女儿的贤德,同时惋惜她的离家出走。刘老太太问柳和是否已经娶妻,柳和说:“已经娶了。”吃完饭后,柳和强行邀请刘老太太去看看自己的妻子,然后用车载着她一起回到了家。
到了柳家,黄氏女儿盛装打扮出来,众多婢女簇拥着她,宛如天仙下凡。刘老太太见到她后非常惊讶,于是她们便叙起了旧情,黄氏女儿还关切地询问父母的生活情况。刘老太太在柳家住了几天,柳和一家对她款待优厚,还为她制作了新衣服,让她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然后才送她回去。
刘老太太来到黄家,告诉黄氏夫妇女儿的消息,并转达了女儿的问候,黄氏夫妇又惊又喜。刘老太太劝说他们去投靠女儿,黄氏面露难色。可后来,他们实在难以忍受饥寒交迫的生活,不得已来到了保定。到了柳家门前,只见柳家大门高大华丽,守门人怒目而视,黄氏夫妇一整天都没能进去。
这时,一个妇人从里面出来,黄氏夫妇满脸堆笑,低声下气地说出自己的姓氏,请求妇人暗中告知女儿他们来了。过了一会儿,妇人出来,将他们引进了一间偏房,说:“娘子非常想见你们,但又担心郎君知道,所以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您什么时候来的?是不是饿了?”黄氏便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苦难。妇人端出一壶酒、两盘菜,放在黄氏面前,又赠送了五两银子,说:“郎君在房中设宴,娘子恐怕不能来见您了。明天一早,您最好早点离开,不要让郎君知道您来过。”黄氏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黄氏夫妇起床准备离开,可大门的钥匙还没有打开,他们只好在门房里坐着,等待着门房开门。忽然,有人大声喊着主人出来了,黄氏夫妇想要躲避,柳和已经看到了他们,便生气地问他们是谁,家人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柳和愤怒地说:“他们一定是坏人!把他们抓起来送到官府去。”众人应声而出,用短绳将黄氏夫妇绑在树上,黄氏夫妇又羞又怕,不知道该说什么。
没过多久,昨天的那个妇人出来了,她跪在地上说:“他们是我的舅舅和舅母。因为昨天来的时候太晚了,所以没有告诉主人。”柳和这才命令解开绳子。妇人送他们出门,说:“我忘记嘱咐守门人了,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误会。娘子说,她想念你们的时候,你们可以让老夫人假装是卖花的,和刘老太太一起来。”黄氏夫妇答应后,便回家将这些话告诉了妻子。
黄氏的妻子思念女儿心切,便将此事告诉了刘老太太,刘老太太果然和她一起前往柳家。她们经过了十几道关卡,才到达女儿的住处。女儿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精美的头饰,身上的珠翠和丝绸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她轻声呼唤了一声,大小婢女们纷纷跑过来,围在她的身边。她们搬来金椅和床铺,放上双层的夹膝,聪慧的婢女为她们沏上茶。她们用隐晦的话语相互问候,彼此对视,眼中闪烁着泪花。
到了晚上,柳家为她们安排了房间,床上的被褥温暖柔软,这些都是她们当年富裕的时候也未曾享受过的。她们在柳家住了三五天,女儿对她们关怀备至。刘老太太总是找机会,哭泣着向女儿诉说以前的过错。女儿说:“我们母女之间哪有什么不能忘记的过错呢?只是郎君心中的怨恨还没有消除,我怕他听到后会不高兴。”每次柳和到来,女儿就会躲起来。
一天,女儿和刘老太太正促膝而坐,柳和突然进来,看到她们后,愤怒地骂道:“哪里来的乡下老太婆,竟敢和娘子坐在一起!应该把你的头发都拔光!”刘老太太急忙上前说:“这是我的亲戚,是卖花的王嫂,希望您不要怪罪。”柳和这才拱手道歉,然后坐下说:“您来了好几天了,我一直很忙,没有时间和您好好聊聊。黄家那个老东西还在吗?”他笑着说:“他们都还好,只是穷得不行了。我如今大富大贵,他们怎么就不想想翁婿之情呢?”柳和拍着桌子说:“当年要不是您可怜我,给我一碗粥喝,我哪能回到家乡!现在我恨不得把他们碎尸万段,还念什么翁婿之情!”他越说越愤怒,甚至跺脚大骂。
女儿生气地说:“他们即使不仁不义,可也是我的父母。我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手都冻裂了,脚趾也磨破了,自认为没有辜负郎君,可你为什么要当着我的面骂我的父亲,让我如此难堪?”柳和这才收敛了怒气,起身离开。
黄氏的妻子羞愧得满脸通红,想要告辞回家,女儿私下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回到家后,黄家与柳家断绝了音信,女儿心中十分挂念父母,柳和便派人去接他们。黄氏夫妇来到柳家后,羞愧得无地自容。柳和道歉说:“去年让您受辱前来,又没有把事情说清楚,让您受了很多委屈。”黄氏只是唯唯诺诺地应着。柳和为他们更换了衣服和鞋子,留他们住了一个多月。黄氏心中始终感到不安,多次请求回家。柳和赠送了他们一百两白银,说:“山西商人出了五十两银子的聘礼,我现在加倍给您。”黄氏满脸羞愧地接受了。柳和派车马送他们回家,此后,黄家的生活也渐渐变得富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