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小二、庚娘、宫梦弼(1 / 2)

小二

滕县有个叫赵旺的人,他和妻子都信奉佛教,不吃荤腥,在乡里被大家称为“善人”。他家境还算富裕,有个女儿叫小二,极其聪慧美丽,赵旺对她疼爱有加。小二六岁时,赵旺让她和哥哥长春一起跟着老师读书,仅仅过了五年,她就熟读了五经。

小二的同窗丁生,字紫陌,比她大三岁,文采出众,风度翩翩,两人彼此倾心爱慕。丁生私下把自己的心意告诉了母亲,让母亲去赵家求婚。但赵旺期望把女儿许配给大户人家,所以没有答应。

不久之后,赵旺受到白莲教的蛊惑。徐鸿儒发动叛乱后,赵旺一家都陷入其中,成了叛贼。小二精通诗书,领悟力强,凡是纸兵豆马这类法术,她一看就学会了。有六个年轻女子拜徐鸿儒为师,小二是其中最出色的,因此得以学到徐鸿儒的全部法术。赵旺因为女儿的缘故,在教中得到了重要的职位。

当时丁生已经十八岁,考中了秀才,但他一直不肯谈婚论娶,心里始终惦记着小二。他偷偷离家出走,投身到徐鸿儒的麾下。小二见到他非常高兴,对他的礼遇远超常人。小二作为徐鸿儒的得意门生,负责军务,日夜忙碌,连和父母相处的时间都很少。丁生每晚都会和小二见面,常常把身边的侍从都支开,两人一聊就到深夜。

丁生私下对小二说:“小生我来到这里,你可知道我的心意?”小二说:“不知道。”丁生说:“我并非妄图攀附权势,我这么做,实在是为了你。旁门左道没有出路,只会走向灭亡。你如此聪慧,难道不考虑这些吗?如果你能跟我一起离开,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心意。”小二听后,沉默了一会儿,像是突然醒悟过来,说:“背着父母离开,是不义之举,让我先去告知一声。”

两人进去向赵旺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可赵旺执迷不悟,说:“我的师父是神人,怎么会犯错呢?”小二知道无法劝服父亲,于是将少女的垂发挽成发髻,拿出两只纸鸢,和丁生各骑上一只。纸鸢展开翅膀,发出“肃肃”的声音,就像比翼双飞的鹣鹣鸟,一同飞走了。天亮时,他们抵达了莱芜地界。小二用手指捏住纸鸢的脖子,纸鸢立刻收拢翅膀,落了下来。他们收起纸鸢,又找来两匹驴子,骑到山阴里,假称是为了躲避战乱的人,租了房子住下来。

两人匆忙出逃,所带的财物很少,柴米储备也不够,丁生十分担忧。他向邻居借粮食,可没有一个人肯借给他哪怕一升半斗。小二却没有丝毫愁容,只是把自己的簪子、耳环等首饰拿去典当。两人闭门相对,玩猜灯谜的游戏,回忆背诵已经失传的书籍,以此来一较高下,输的人就伸出两根手指让对方击打自己的手腕。

他们的西邻有个姓翁的人,是绿林好汉。有一天,翁某打猎回来。小二说:“所谓富要看邻居,有这样的邻居,我还愁什么呢?暂且向他借一千两银子,他会借给我吗?”丁生觉得这很难。小二说:“我会让他心甘情愿地借给我。”于是她剪纸做成判官的模样,放在地上,用鸡笼盖起来。然后拉着丁生上了床,煮了珍藏的酒,拿出《周礼》作为行酒令的依据:随意说出是某一册第几页,第几个人,然后两人一起翻阅。如果翻到的人名字中有食字旁、水字旁、酉字旁,就要喝酒,要是翻到“酒”部的字,就要加倍饮酒。

不久,小二恰好翻到了“酒人”,丁生便倒满一大杯酒,催促她一饮而尽。小二祈祷说:“如果能借到钱,你就会翻到酒部的字。”丁生翻书,结果翻到了“鳖人”。小二大笑说:“事情成了!”便斟满酒递给他。丁生不服气,小二说:“你是水族,就该像鳖一样饮酒。”两人正争论不休时,听到鸡笼里发出“戛戛”的声音。小二起身说:“来了。”打开鸡笼一看,里面的布袋中有许多银子,装得满满的。丁生又惊又喜。

后来,翁家的老妇人抱着孩子来玩耍,悄悄说:“我家主人刚回来,夜里点着灯坐着。地面忽然裂开,深不见底,一个判官从里面出来,说:‘我是地府的司隶。太山帝君召集各路冥官,要编造暴徒的罪恶记录,需要银灯一千架,每架重十两,献出一百架,就可以消除罪行。’我家主人又惊又怕,焚香祈祷,奉上了一千两银子。判官慢慢进去,地面也随即合拢。”丁生夫妻听了这些话,都啧啧称奇。

从那以后,他们渐渐购置了牛马,蓄养了奴婢,自己建造了宅第。村里的无赖看到他们富有,就纠集了一群不法之徒,翻墙进入丁家抢劫。丁生夫妇刚从梦中醒来,就看到强盗们拿着点燃的草绳照亮,把屋子围得水泄不通。强盗们抓住丁生,又有一个人伸手去摸小二的怀里。小二光着上身站起来,用手指着他们呵斥道:“住手,住手!”十三个强盗都吓得吐着舌头,呆呆地站着,像木偶一样。小二这才穿上裤子,走下榻来,召集家人,把强盗们的手臂一一反绑,逼他们交代清楚。然后责备他们说:“我们是从远方来的,隐居在这山谷里,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你们怎么能如此不仁不义!人都会有急难的时候,要是你们有困难,不妨明说,我难道是那种只知道积攒财富的人吗?你们这种豺狼行径,本应全部处死,但我不忍心,暂且放了你们,要是再犯,绝不饶恕!”强盗们叩头谢罪后离开了。

没过多久,徐鸿儒被抓获,赵旺夫妇和孩子都被诛杀,丁生带着钱去赎回了长春的幼子,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让他姓丁,取名承祧。渐渐地,村里人知道了他们是白莲教的亲属。当时正好发生蝗灾,小二放出数百只纸鸢到田里,蝗虫远远避开,不进入他们的田地,因此庄稼没有受灾。村里人却因此嫉妒他们,一起向官府告发,说他们是徐鸿儒的余党。官府看到他们富有,就把他们当作鱼肉,逮捕了丁生。丁生用重金贿赂县令,才得以获释。小二说:“财富来得不正当,本来就该有散失的时候。况且这里是险恶之地,不能久留。”于是他们低价卖掉产业,离开了这里,搬到了益都的西部边境居住。

小二为人心灵手巧,善于积累财富,经营管理的能力超过男子。她曾经开了一家琉璃厂,每当工匠们进来工作,她都会亲自指点,她制作的各种琉璃灯,样式奇特,色彩绚丽,其他店铺都比不上,所以价格虽高却很快就能卖出去。过了几年,他们的财富更加雄厚。

小二对奴婢仆人要求严格,家中几百口人,没有一个吃闲饭的。闲暇时,她就和丁生一起煮茶下棋,或者看书读史为乐。钱财的收支,以及奴婢仆人的工作,每五天检查一次,小二亲自拿着筹码,丁生则负责点名报数。勤劳的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奖赏,懒惰的人会受到鞭打或者被罚跪立。检查的这一天,会给大家放假,晚上不工作,夫妻二人摆上酒菜,让婢女们唱着民间小曲,以此为乐。

小二明察秋毫,没人敢欺骗她。而且她给的奖赏往往超过了他们的功劳,所以事情都很容易办好。村里有二百多户人家,凡是贫困的,她都会根据情况给予资本,因此乡里没有游手好闲的人。遇到大旱,小二让村里人在野外设坛,她自己乘着轿子在夜里出去,踏着禹步做法,不久就降下甘霖,方圆五里内的土地都得到了充足的灌溉,人们对她更加敬畏,把她当作神人。

小二出门从不遮面,村里的人都能看到她。有些年轻人聚在一起时,会私下议论她的美貌,但当他们当面遇到小二时,都会恭恭敬敬,不敢抬头看她。每年秋天,村里那些不能耕种的孩子,小二会给他们钱,让他们去采摘荼蓟,这样过了将近二十年,采摘的荼蓟堆满了屋子。人们私下里嘲笑她。

后来山东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小二就拿出储存的荼蓟,混合着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附近村子的人都依靠这些得以存活,没有一个人逃亡。

庚娘

金大用是中州世家子弟,他与尤太守的女儿尤庚娘订了婚。庚娘容貌美丽且贤良淑德,两人感情深厚,十分恩爱。然而,因流寇作乱,金大用一家被迫离散。无奈之下,金大用带着家人向南逃窜。

在逃亡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少年,这个少年也带着妻子一起逃难,他自称是广陵的王十八,还主动表示愿意为金大用一家在前引路。金大用心中欢喜,此后便与他们同行。

当他们来到河边时,庚娘悄悄地告诉金大用:“不要和那个少年同坐一条船。他多次盯着我看,眼神闪烁,脸色也不正常,心里恐怕有不可告人的想法。”金大用点头答应。但王十八表现得十分殷勤,不仅帮忙寻找大船,还主动为金家搬运物资,忙前忙后,十分辛劳,金大用实在不忍心拒绝。又想到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应该不会有什么恶意。王十八的妻子与庚娘住在一起,举止神态看起来也颇为温柔婉约。

王十八坐在船头,与船夫交谈甚欢,仿佛是熟识的亲戚好友。不久,太阳落山,水面上路程遥远,四周一片迷茫,分不清南北方向。金大用环顾四周,见环境幽深险恶,心中不禁生出疑虑。

片刻后,皎洁的月亮缓缓升起,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芦苇。船停泊后,王十八邀请金大用父子出船透气,趁此机会将金大用推入水中。金父见状,想要呼喊,船夫却用船篙猛击他,金父也溺水了。金大用的生母听到声音出来查看,同样被船篙击中,溺亡水中。王十八这才假意呼喊救人。

金母出来时,庚娘跟在后面,已经暗中察觉到了异样。听到一家都溺水的消息,她没有惊慌,只是哭着说:“公婆都没了,我还能回到哪里去呢?”王十八进屋劝慰道:“娘子不要担心,请跟我到金陵去。我家中的田产房屋,足够供养我们,保证没有忧虑。”庚娘收起眼泪说:“如果能这样,我也就满足了。”王十八非常高兴,对庚娘的侍奉十分周到。

到了晚上,王十八拉着庚娘想要行不轨之事,庚娘借口自己身体不便,王十八便去与自己的妻子同宿。初更过后,王十八夫妇大声争吵起来,也不知是为何,只听到王十八的妻子说:“你做的这些事,小心遭雷劈,把你的脑袋都震碎!”王十八便殴打妻子。妻子呼喊着:“那就让我死了算了!我实在不愿做杀人贼的妻子!”王十八怒吼着,将妻子推出门外,紧接着就听到“骨董”一声,随后王十八便叫嚷着妻子溺水了。

不久,他们抵达金陵,王十八带着庚娘回到家中,庚娘登堂拜见婆婆。婆婆惊讶地发现她不是王十八原来的妻子。王十八解释说:“原来的妻子溺水死了,这是新娶的。”回到房间后,王十八又想侵犯庚娘。庚娘笑着说:“三十岁左右的男子,难道还不懂男女之事吗?市井小儿新婚时,也还需要一杯薄酒。你家如此富裕,准备这些应当不难。就这样清醒着相对,像什么样子?”王十八听后很高兴,便准备了酒菜,与庚娘对饮起来。

庚娘拿着酒杯,殷勤地劝酒。王十八渐渐有了醉意,推辞不再喝,庚娘却拿起大碗,强装妩媚地劝他,王十八不忍心拒绝,又喝了起来。就这样,王十八喝得酩酊大醉,脱光衣服催促庚娘就寝。庚娘撤去餐具和蜡烛,借口要去上厕所。她出了房间,拿了刀进来,在黑暗中伸手摸索王十八的脖子。王十八还拉着她的手臂,发出亲昵的声音。庚娘用力砍下去,王十八没有立刻死去,号叫着起身,庚娘又挥刀砍去,这才将他杀死。婆婆隐隐约约听到声音,赶忙过来询问,庚娘也将她杀了。王十八的弟弟王十九察觉到了动静。庚娘知道自己难以逃脱,急忙自刎,可刀太钝,没能割破喉咙,她便开门向外跑去。王十九追了出来,庚娘已经跳入了池中。王十九呼喊邻居帮忙,将庚娘救上来时,她已经死了,但脸色依然美丽,如同生前一样。

众人一起查看王十八的尸体,发现窗户上有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庚娘详细地陈述了自己的冤情。大家都认为她十分刚烈,便商量着凑钱为她举办葬礼。天亮后,前来观看的人有数千之多,人们看到她的容貌,都纷纷朝拜。一天之内,就筹集到了百两黄金,于是将她葬在了南郊。一些热心人还为她准备了珠冠袍服,陪葬品十分丰厚。

当初,金大用溺水时,漂浮在一块木板上,得以不死。天快亮时,他漂到了淮上,被一艘小船救起。这艘船是富民尹翁专门用来拯救溺水之人的。金大用苏醒后,前往尹翁家表示感谢。尹翁对他十分优厚,还留他教导自己的儿子。金大用因为不知道父母的消息,打算去寻访,所以一直没有做决定。不久有人来报告:“捞到了一男一女两具尸体。”金大用怀疑是自己的父母,急忙跑去查看,果然是。尹翁帮他置办了棺木。金大用正在悲痛之时,又有人来报告:“救起了一个溺水的女子,她自称金生是她的丈夫。”金大用流着泪惊讶地跑出去,只见女子已经到了,却不是庚娘,而是王十八的妻子。她见到金大用后,大哭起来,请求他不要抛弃自己。金大用说:“我现在心烦意乱,哪有心思考虑别人的事?”女子更加悲伤。尹翁得知了事情的缘由,很高兴这是上天的报应,便劝金大用接纳这个女子。金大用以正在守丧为由推辞,并且表示自己要去复仇,担心女子体弱会成为累赘。女子说:“如果按照你说的,要是庚娘还活着,难道你因为要报仇和守丧就抛弃她吗?”尹翁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便请求暂时代为收养,金大用这才答应。

他们为金大用的父母选择了墓地安葬,女子穿着丧服哭泣,就像失去了自己的公婆一样。安葬之后,金大用怀揣利刃,托着钵盂,准备前往广陵复仇。女子阻止他说:“我姓唐,祖居金陵,和那个恶贼王十八是同乡。之前他说自己是广陵人,是骗人的。而且江湖上的水寇,有一半是他的同党,你去报仇不仅报不了,还会招来灾祸。”金大用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是好。

忽然传来女子诛杀仇人的消息,在河渠两岸广泛流传,姓名说得清清楚楚。金大用听后心中感到一丝畅快,但又更加悲痛。他向女子告辞说:“幸好庚娘没有被侮辱。家中有这样的烈妇,我怎么忍心负心再娶呢?”女子因为已经有了嫁给金大用的打算,不肯半途而废,愿意做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