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春日花田的留念(2 / 2)

终于轮到柳青言拍照了。摄影师是一位戴黑框眼镜、穿着旧衬衫的中年男子,衬衫领口微微敞开,袖口有些卷起,头发有些凌乱,却透着一股艺术家的气息。他摆弄着相机,眼神专注,嘴里喊着:“把孩子抱好,笑一笑。”声音带着几分急切,手上的动作不停,调整着镜头焦距。

柳青言抱紧白敬安,调整了一下坐姿,脸上挂着温柔笑容,眼中却满是对远方白逸堂的思念,仿若穿越千山万水,想要将这份思念融入照片中。可白敬安不老实,被花丛中的蝴蝶吸引,伸手去抓,小身子一个劲儿地往前倾。柳青言边哄孩子,边努力保持笑容,眼神中闪过一丝焦急,轻声说道:“宝宝,看这儿,拍完照咱们去追蝴蝶。”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既担心孩子不配合,又盼着能拍出好照片。

摄影师着急催促,柳青言深吸一口气,试图镇定下来,轻拍孩子后背,哼着歌谣的声音愈发轻柔。就在按快门的瞬间,一阵微风吹过,吹起她散落的发丝,她眯了眯眼,嘴角依旧上扬,露出温柔的微笑。

“咔嚓”一声,画面定格。拍完,柳青言松了口气,像是完成了一场重大的使命,肩膀微微下沉,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

“三天后来取照片。”摄影师说。柳青言问价格,一听,脸色微变,手不自觉地攥着,犹豫了。这钱本是她省吃俭用,打算给孩子买营养品的,如今却要花在这照片上。

大嫂在一旁说道:“青言,这照片拍得值,孩子他爸看了肯定高兴。”大嫂看着柳青言,眼神坚定,微微点头,给她鼓励。

柳青言咬咬牙,像是下定了决心,还是付了钱。她抱紧孩子,眼神中透着几分坚定,心想:只要能让他爸开心,这钱就花得值。

抱着孩子回家的路上,婆婆还在唠叨:“花这冤枉钱,真是不会过日子。”语气里依旧带着不满,她走在一旁,脚步略显沉重,脸上阴沉沉的。

柳青言默默不吭声,眼神却望向远方,心里想着白逸堂看到照片时的喜悦,仿若看到丈夫那欣慰的笑容,温暖了她的心房。她知道,这张照片承载的不仅仅是影像,更是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思念与牵挂。

回到家后,柳青言轻轻把孩子放在床上,小家伙一沾床就又呼呼大睡起来。她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孩子,回想起拍照时的种种,心中既有着拍完照的欣慰,又有着对未来生活的些许担忧。她担心丈夫看到照片后,会不会更加思念家中,而影响在外的工作;又害怕孩子慢慢长大,缺少父亲的陪伴,性格会变得孤僻。但无论如何,这张照片已经拍了,她只能寄希望于未来一切都会变好。

晚上,柳青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脸上,映出她略显憔悴的面容。她想着白天婆婆的唠叨,四弟的调皮捣蛋,还有拍照时自己的紧张与坚持,不禁长叹一口气。她深知生活的艰辛,但为了孩子,为了远在他乡的丈夫,她必须坚强。她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今天给孩子拍照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守护好这个家。

第二天清晨,柳青言早早地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先给孩子喂了奶,换了尿布,然后又忙着做饭、打扫卫生。在忙碌的间隙,她还是会时不时地想起那张照片,想象着照片洗出来后的样子,心情会不自觉地愉悦起来,嘴角会不自觉地上扬。她知道,这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照片,但却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眷恋的最好见证。

孩子白敬安醒着的时候愈发活泼,睁着黑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看到柳青言在屋内走动,便咿咿呀呀地伸出小手,像是在召唤她。柳青言一走到近前,他就一把揪住她的衣角,嘴角挂着晶莹的口水,咯咯直笑。柳青言看着孩子,满心满眼都是温柔,轻轻捏捏他的小脸,逗他玩耍。

午后,阳光有些炽热,洒在院子里,形成一片片光斑。柳青言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树荫下,把白敬安放在一旁的摇篮里,轻轻摇晃着,嘴里哼唱着不成调的小曲。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也吹动了她的发丝。她抬手将发丝别到耳后,目光落在摇篮里的孩子身上,思绪飘远。她想着丈夫白逸堂,不知道他此时在外面过得怎样,有没有按时吃饭,会不会太过劳累。想着那张即将到手的照片,要是丈夫看到,脸上该会露出怎样欣喜的表情,一定能慰藉他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吧。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柳青言抱着孩子,再次踏上那条熟悉的乡间小道,去镇上取照片。一路上,孩子兴奋地东张西望,小手不停地指着路边的花草,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柳青言看着孩子,心中满是喜悦,她轻声对孩子说:“宝宝,咱们今天去取照片啦,你马上就能看到自己漂亮的模样啦。”

到了照相馆,柳青言有些忐忑地走进去,把取照片的凭证递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很快就找到了照片,递给柳青言。柳青言接过照片,手微微颤抖,她小心翼翼地看着照片,眼中顿时噙满了泪水。照片上,她抱着白敬安,脸上的笑容温柔而坚定,白敬安虽然小手还在挥舞着想要抓蝴蝶,但大眼睛里也透着好奇与兴奋。整个画面背景是绚丽的牡丹花田,美得让人窒息。

柳青言抱紧孩子,走出照相馆,站在门口,她再次端详着照片,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这张照片将会成为他们家珍贵的回忆,无论未来的生活多么艰难,只要看到这张照片,她就能想起这个美好的春日,想起家人之间的温暖与牵挂。她决定,回去后一定要把照片好好装裱起来,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让每一个走进家门的人都能看到这份幸福。

回到家后,柳青言找来了一个精致的相框,把照片装裱起来,挂在了客厅的墙上。婆婆看到照片后,虽然没有说话,但眼神中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三弟看到照片后,笑着对柳青言说:“嫂子,这照片拍得真好。”就连四弟,也难得安静下来,在照片前,看了好一会儿,似乎也被照片中的美好所感染。

此后的日子里,每当柳青言看到这张照片,心中就会涌起一股力量,让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而那张照片,也成了这个家的一个标志,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变迁与爱。

农忙时节来临,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柳青言也跟着下地干活,她头戴草帽,身着粗布衣衫,弯腰在地里除草、施肥。炽热的阳光烤着她的后背,汗水湿透了衣衫,她却从未有过怨言。白敬安交由婆婆照顾,小家伙偶尔会哭闹着要找妈妈,婆婆便抱着他在村里四处走走,哄着他。

有一回,村里来了个货郎,挑着满满一担子的杂货,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吆喝起来。孩子们纷纷围拢过去,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崭新的小玩具。白敬安也被大嫂抱了过去,小家伙看着那些新奇玩意儿,兴奋得手舞足蹈,咿咿呀呀地叫着。大嫂笑着逗他:“敬安,要不要吃糖呀?”说着便拿起一颗糖果在他眼前晃悠。白敬安伸手就去抓,抓到后紧紧攥在小手里,却也不往嘴里放,只是咯咯笑着。大嫂见状,便买了几颗糖,又挑了个拨浪鼓,想着回去给孩子解闷。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饭。昏黄的灯光从屋内透出,洒在桌上的饭菜上,虽不丰盛,却也温馨。柳青言给婆婆盛了一碗饭,又夹了些菜,婆婆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些许笑意。三弟和四弟边吃边说着白日里在地里干活的趣事,偶尔拌几句嘴,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白敬安坐在柳青言怀里,手里拿着拨浪鼓,有一下没一下地摇晃着,眼睛却盯着桌上的饭菜,时不时伸手去抓。柳青言见状,便把饭菜碾碎,一点点喂给他吃。

饭后,柳青言抱着白敬安在院子里散步,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她轻声给孩子讲着故事,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村里流传的奇闻轶事,白敬安听得似懂非懂,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偶尔打个哈欠,小手却还紧紧揪着她的衣角。柳青言看着孩子,心中满是柔情,她知道,生活虽然平淡辛苦,但有家人在身边,一切都值得。

随着白敬安慢慢长大,到了学走路的年纪。柳青言便弯着腰,在后面跟着他,双手小心翼翼地护着,生怕他摔倒。白敬安迈着不稳的小步子,嘴里咿咿呀呀地喊着“妈妈”,一步一步向前走。每当他成功走出几步,柳青言都会开心地鼓掌,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婆婆在一旁看着,也忍不住说:“这孩子,长得真快,以后肯定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