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搬家和盖房(1 / 2)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平原之上,天地仿佛一幅巨大的画卷徐徐展开。清晨,淡淡的雾气如轻纱般缭绕在田野间,尚未完全消散,给大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远处的地平线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似是天地交融的边界。阳光努力地穿透云层与雾气,洒下丝丝缕缕的金色光线,照亮了那连绵起伏、像绿色海洋般的麦田。微风轻拂,麦浪滚滚,每一株麦穗都像是在欢快地舞蹈,相互交织、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响,似在低吟着丰收的歌谣。

那座老宅,承载着家族的诸多回忆,是白逸堂的爷爷白启山和奶奶林氏留下来的。白逸堂还记得小时候,爷爷白启山总喜欢坐在老宅的门槛上,扒拉着旱烟袋,给他的父亲白守仁讲过去的事情。爷爷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岁月的沧桑,讲述着那些艰难岁月里的拼搏与挣扎,父亲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神情专注而凝重,时而微微点头。奶奶林氏则在屋内忙碌,陈旧的灶台上升起袅袅炊烟,那烟火的气息弥漫在老宅的每一个角落。奶奶手脚不停,熟练地操持着锅碗瓢盆,为一家人准备饭菜,时不时还会探出头来,叮嘱几句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夏日的夜晚,一家人会在老宅的院子里铺上凉席,他和兄弟姐妹们躺在上面,仰望着星空,听长辈们谈论着家长里短,笑声在院子里回荡。逢年过节,老宅里更是热闹非凡,亲戚们齐聚一堂,孩子们在屋里屋外嬉笑玩耍,大人们则忙着准备丰盛的饭菜,那温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后来经过他父亲白守仁的翻盖,成了一座用麦秸和泥夯结而成的小泥房。随着大哥白逸飞渐渐长大成人,他身形消瘦,常年的读书生活让他带着一股儒雅的书卷气,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家里又在村子靠北边,也就是人工湖的北侧,给大哥盖了一处小院。这座房子比老宅要好一些,下面一米多高是砖,上面依旧是用麦秸和泥夯结而成,被称为混砖房。原本,这房子是打算给大哥做婚房的。但随着时代变迁,流行起了全砖的红砖房,大哥又在外上学,那座房子便被搁置。

田边,清澈的溪流蜿蜒而过,溪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点点银光,如同细碎的钻石。溪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随着水流轻轻摇曳,似是在与溪水嬉戏。偶尔有几只翠鸟从枝头疾飞而下,轻点水面,溅起一圈圈微小的涟漪后,又迅速飞回枝头,嘴里已多了一条小鱼,它站在枝头得意地抖落身上的水珠。

人工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平原之上。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周围的田野村庄和蓝天白云。湖岸边,芦苇轻轻摇曳,白色的芦花像雪花般轻盈。水鸟在湖面悠闲地游弋,时而振翅高飞,时而低头觅食,它们的身影为这宁静的湖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

那时,年轻的白逸堂身姿矫健,充满干劲。他总是默默地干活,挖土时,沉稳地拿起铁锨,先仔细地端详一下土地的纹理,似乎在寻找着最省力且高效的挖掘点,然后才缓缓将铁锨插入土中,用力一翻,一锨土便被挖起,每挖一锨,手臂上的肌肉都紧绷起来,额头上的汗珠也随之滚落,却也不吭一声。大哥白逸飞以及三弟白逸德,也纷纷加入,他们齐心协力,将挖出的土堆积在一起。制作砖坯时,白逸堂熟练地拿起模具,往里面填充泥土,边填边轻声对大哥说:“这土可得压实点,不然砖坯不结实。”白逸飞点头应道:“没错,逸堂,咱得精细着来。” 白逸堂心里想着,这房子可是一家人的心血,一定要把基础打好,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可不能让家人失望。随后,他们又将砖坯搬运到窑边,整齐地码放好,准备烧窑成砖,一砖一瓦地盖起了三间筒子房。后来,又给白逸堂盖房时,白逸堂的二舅舅赵强,他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精湛的手艺与丰富的经验,带领着村里的能工巧匠们精心打造。给三弟盖房子的时候,白逸堂已经前往海滨市的园林规划队工作了。

如今,四弟白逸康也到了需要房子的年纪,而此时柳青言刚出满月不久,她面容略显苍白,却难掩清秀,眼神中透着一股倔强与勤劳。家里便开始筹备为老四盖房。可这盖房的资金成了一大难题,白逸堂的大哥白逸飞在村里教书,兼任柳家村的电工,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却一心想着多赚些,让家里的日子能宽裕些。白逸堂虽在海滨市工作,但收入也并不丰厚。然而,为了家族的延续和四弟白逸康的未来,这钱只能由他们兄弟俩出,毕竟家里本就积蓄不多。

白家的祖辈们,经历了诸多艰辛。白逸堂的爷爷白启山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时家境贫寒,为了改变现状,拼命挣钱买地,可抗战结束后,新中国成立,田地被分归人民。后来又遭遇自然灾害,大概是在五四年左右,庄稼颗粒无收,全家人饿得只能啃树皮。家里穷得连白面都吃不起,玉米面熬的粥也是稀汤寡水,大人们不舍得喝,都留给了孩子们。白逸堂的爷爷白启山去世时,白家老大白逸飞刚成家,其他孩子尚未婚配。自那以后,家族事务便由白逸堂的父亲白守仁接管,他继承了祖宅并进行翻修,一直维持着大家庭的完整,从未分家。

盖房计划开始实施,首先要解决的是住所问题,一家人决定先搬到原本为大哥白逸飞准备的婚房院子里,这就涉及到搬家事宜。

搬家那天,老宅里一片忙碌景象。柳青言一边收拾着旧衣物,一边对大嫂说:“大嫂,这衣服可得叠仔细了,都是咱家人的回忆。”大嫂轻轻叹了口气:“是啊,这一搬,心里还真不是滋味。”白逸飞和三弟白逸德抬着沉重的木柜,白逸飞喘着粗气说:“老三,这柜子咱爸以前可宝贝着呢,小心点。”三弟点头:“大哥,我知道,这柜子上的雕花都有年头了。”

而四弟白逸康,那可是个调皮捣蛋的主儿,活脱脱像个孙猴子转世。他在老宅里东窜西跳,手里拿着个破木棍,把那些原本摆放整齐的小物件拨得七零八落,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我是大侠我怕谁,这家里我来搅和喽!”全然不顾大嫂在一旁气得直跺脚。

柳青言看着墙上挂着的全家福,有些不舍地对白逸飞说:“大哥,这照片要不先摘下来,带到新房去?”白逸飞停下手中动作,凝视着照片,眼眶微微泛红:“摘吧,这也是咱一家人的念想,不能丢。”在搬运过程中,遇到门槛不好过,白逸德着急地说:“这可咋办,卡住了。”柳青言忙过来查看:“咱们稍微抬高点,斜着过去试试。”

当最后一件家具被搬出老宅,大家都忍不住回头望去。白逸飞喃喃道:“这老宅,住了这么多年,真舍不得啊。”柳青言安慰道:“大哥,虽然不舍,但咱们也是为了给老四盖更好的房子。”

随后便着手拆除那座有着深厚历史的祖宅。工匠们拿着工具,开始拆除屋顶的瓦片,瓦片掉落的声音在寂静的院子里格外刺耳。白逸飞站在一旁,眼神中满是惆怅,他对柳青言说:“这老宅拆了,就像把过去的一段岁月也拆了。”柳青言默默点头:“大哥,我懂,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柳青言在这个过程中忙前忙后,她虽刚出月子,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却也尽心尽力。她抱着一些轻便的物件,脚步略显蹒跚地在老宅和新房之间来回穿梭。由于之前兄弟们自制的砖剩余不多,给四弟白逸康盖房远远不够,只能去买砖,这无疑又增加了开支。柳青言犯难了,犹豫再三后,对正在整理东西的白逸飞说:“大哥,这砖不够,得买不少呢,钱可咋办?”白逸飞停下手中动作,皱着眉头,心里一阵发愁,想着自己那点微薄的收入,实在难以支撑这额外的开支,但又不能让老四没房子住,他无奈地说:“我也正愁呢,先看看能不能凑凑,实在不行,也只能让逸堂想想办法了。”柳青言无奈地点点头,她心里清楚大家都不容易,可这房子必须得盖,犹豫再三后,决定给白逸堂写信告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