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杏花微雨、和风煦暖的早晨,我开着捷达载着刘叔出发了。
离开“潮来万里波光闪”的北海、驶过“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江南、途经“拂堤杨柳醉春烟”的中原、路过“秦川沃野八百里”的关中、穿越“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河西走廊、进入“雪晴云淡日光寒”的西北大地,终于到达距离阿拉奇最近的一个城市----塞外江南阿克苏。
下了车,感觉天气好像“咻--”的一下就冷了,从北海的春光明媚像一夜之间又回到冬天的北风萧瑟。
刘叔说“全国美食千千万,西北占一半”,我们要在这儿休整一下,好好玩两天。
当下按图索骥找到了久负盛名的恰玛古炖羊肉店----这家据说在阿克苏经营了好多年、比较有名气的“柯坪炖羊肉”。店不大,装修也不算太精致,朴实无华,一股浓郁的维吾尔族民族风格,生意好得不得了。感觉好像进了家南方街边大排档,桌子不大,凳子类似于绿皮火车上那种背靠背的柔软座椅。适合朋友小聚,主打一个实惠。
要了份炖羊肉,酒精炉烘烤着小铁锅,略微有点乳白色的汤“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大块的带骨羊羔肉、大块的恰玛古、胡萝卜、还有几段飘浮着的大葱;羊棒骨、馕坑肉、烤包子、两瓶“夺命大乌苏”,和刘叔一人一瓶。
提起当地话语中被誉为“小人参”、“长寿圣果”的“恰玛古”,很多人估计会一头雾水,说到一种咸菜“涪陵榨菜”,很多人都知道。长得有点像青萝卜,内地叫“蔓菁”、或者“芜菁”,河南老家叫“荠菜疙瘩”。
西北地处高寒,恰玛古药食两用,《维恰尔药典》记载有清肺止咳、填精壮阳、明目增视、生发护发的功效,且口感比内地的好多了。当地人眼里已经食用了2000多年的富碱食物、恰玛古是羔羊肉的“灵魂伴侣”,可以有效抵消人体内大量的酸性,中和人体酸碱性,是餐桌上必备美食。
恰玛古炖羊肉真的应了那句“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带骨羊羔肉、恰玛古、皮牙子(洋葱)、盐,添上水,就足以制作出一道“好吃”的西北特色美食。
恰玛古绵软柔滑,羊肉吸收了恰玛古的清香,少了油腻的口感,恰玛古有了羊脂的浸润、口感绵滑,彼此成就、相互促进。秋风起、树叶黄的天气里,吃着肉质细嫩、不膻不腻的羊肉,喝一碗回味清甜、热气腾腾的汤,真是别有风味、回味悠长。
“攒劲的很”。
接下来两天又品尝了阿克苏地方美食,红柳烤羊肉串、库车烤全羊、阿瓦提烤鱼、新和卤野鸽子、羊腿把子手抓饭、拜城大盘鸡、波西卡拉(一种奶油为主要原料的薄饼)、西北拌面(拉条子)。主要素菜基本就是大葱、皮芽子(洋葱)、土豆、豆制品,青叶菜类很少,明码标价的一盘青菜价格和一盘肉差不多少。
现在再过去,卤野鸽子基本上是吃不到了。或者说你吃过感觉味道还不错。野鸽子现在属于保护动物,不允许非法猎取。你说你吃了,必然的结论是哪里出问题了。要么是原材料以假乱真,挂羊头卖狗肉,糊弄人的,要么是非法手段捕获的野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