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我要回上海(1 / 2)

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说的柳玉美心里是一颤,可是又不得不接住孩子的话,要不然老人家心里还以为她不乐意似的。孩子 一放假柳玉美也想回上海,她可不想待在这鬼地方,人穷东西贵,消费一点不比上海便宜。最主要的是这鬼地方人心复杂,你好你坏都有人不断的咬舌根,要不是为了自己两个孩子的教育,她真的一辈子都不想回这穷乡僻壤。她仍愿客死他乡,那死那埋,也不愿意回这是非之地。想到回上海,柳玉美立刻唤起自己俩儿子的绰号。

“郭博士,真挣钱。”

大夏大儿子叫郭博世,二儿子叫郭进前。回到了赣南就被镇上村民唤成了郭博士与真挣钱,镇上没有文化的村民,要是没什么技术到了四五十岁就在外面找不到工作,要么就给自己的儿子带孙子,提早到了开始享受退休生活,要是儿子娶不到媳妇,那只能一天到晚到家闲的蛋疼,整天就爱凑在一起瞎扯蛋,东拉西扯什么从他们嘴里扯出来都好像合乎情理。

年轻人要是不到外面找工作,整天就躲在村小卖部打牌搓麻将,有钱的就斗地主,诈金花,牛牛,没钱的就打打升级,输了往脸上贴个纸条。对于农村陋习风气,大夏与柳玉美都是深恶 痛厌的,正因为如此,她们孩子一个都未让她们的父母带过,在上海她们仍愿请保姆也不让孩子们回农村与老人家待在一起。

这让大夏的父母那是如鲠在喉,耿耿于怀,不是滋味。甚至不止一次语气深长恨意幽长的问过大夏。

“是不是她不让我们给你带孩子?”

对于不让她们带孩子这事上,大夏父母确实是冤枉了柳玉美,说真的她们可不想把自己的孩子 毁了。大夏三个哥哥常年在外打工没有办法,必须让她们带着孩子。可是经过她们带出的孩子 ,没有一个有出息的。从小就知道飞天打石,顽劣不堪。去了学校也是恶习难改,只知道玩耍。老师要是问他们从小不好好读书,你们长大能干什么?

他们就会毫不避讳的回道打工挣钱。

山多地少的镇上,假如不是改革开放。靠着家里一人二分地,其实常年累都生活在贫困上,吃不饱,穿不暖。小时候的大夏就是这么穷过来的,大夏家里一共六口人才一亩地,虽然赣南可种两季水稻,可是上交公粮后,他家大半年的口粮都得上街买。虽然他父亲有一份退休金,可是他父亲那份退休金基本上都给他们家买了口粮。

可是改革开放的务工潮,让他们摆脱了贫穷,让她们吃的饱、穿的暖后打工二字却像芯片一样植入许多家庭,也植入在大夏父母祖孙三代人的脑里,无法根除。

大夏三个哥哥,五个侄女,三个侄子没有一个有出息。读完初中,拿到身份证后,一个个就猴急猴急的要去广东。

有时她们更恨大夏夫妇俩有生财的门路也不带她们,说真的不是她们不带,去过她们那里送快递的干不上三天就跑了。一个个既不能受累,又不能受气,个个都像活祖宗。

大夏既然能生,就能养。他绝对不会让孩子 们受二茬罪,遭二茬苦。让他们继承上一代人的苦难与贫穷,他不会让他们体会什么是吃不饱饭,读不起书。他更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放在农村受那封建的思想还有接受短视目光,所以他的孩子不会交给任何人带。

想到农村的复杂,柳玉美恨不得立刻有双翅膀逃离这种是非之地。现在放暑假了,柳玉美第一个想到就是回上海。

“那你们一会问问你们爷爷奶奶去不去上海,要是她们走,那我们就一起回上海。”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