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善学在长治和吕梁期间都以铁腕治理城市面貌著称。2011年他先抑后扬,如愿升任山西省委常委,但短暂主政吕梁的终南捷径,也为其三年后的落马埋下伏笔。
【财新网】(见习记者:郭清媛)
杜善学的关键年份,是2011年。这一年他55岁,大学毕业进入仕途马上就要满三十个年头,摩拳擦掌准备跻身山西省委常委之列。
但在2011年年初的第九届山西省委班子调整中,主政长治八年的杜善学不敌主政吕梁八年的聂春玉。杜善学失望之余不甘人后,从长治奔赴吕梁,希望重走终南捷径。仅仅10个月之后,在第十届山西省委班子调整中,杜善学终偿所愿,成为排名最后的山西省委常委。
但他的黄金时代并未持续多久。进入2014年,在吕梁多位煤老板和官员落马之后,昔日的“转运年”变成了一颗炸弹,于6月19日引爆。时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善学苦心经营了32年的仕途落幕,他的亲友亦因裹挟过深难逃劫难。
苦心升迁
1982年春,26岁的杜善学作为文化大革命之后山西财经学院的首届毕业生,被分配至山西省财政金融贸易委员会。这位来自晋南运城地区的年轻人,身带运城学子特有的好学与聪颖。“穿个白衬衣,戴着眼镜看报纸”的年轻杜善学,被那个年代的同事评价为“专业了得、做事比同龄人机灵利索得紧”。他的仕途,在同僚前辈的赞扬与认可中起步。
刚入工作单位一年,会计专业出身的杜善学即撰写了一篇名为《管理预算外资金探讨》的文章,发表在山西财经学院1983年度的第一期学报上,文章提出要对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要“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当时党的十二大刚召开过,提出“全国一盘棋”的财政理念,建议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分成比例和企业利润留成的比例。杜善学此文的公开发表为其获得了颇受瞩目的赞誉。“文章印成铅字,在当时挺了不起的。”杜善学当时的同事称。
文章发表三个月后,杜善学调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第三办公室,负责为省政府领导起草文件。从那以后,写文章的习惯贯穿了杜善学的整个政治生涯。“好学,聪明,善于把握时机说话”这一特点,不仅被当时在省政府工作的多位干部注意到,也成为其日后从政的一个标签。
1985年3月,杜善学调到尚在筹备阶段的山西省经济开发投资公司任副总经理,之后这家公司更名为山西省信托投资公司。1987年1月,31岁的杜善学回到省政府,任财政厅商业企业财务处副处长。他用了6年时间,从副处长升至财政厅的副厅长。
根据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杜善学在1993年-2003年担任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的10年里,曾在《山西财经》、《金融与市场》等七本期刊上发文逾十篇,并带队研究“山西票号对现代金融风险防范的启示”课题。期间的1998年9月-2000年9月,他还在山西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学习,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杜善学很希望给自己打造“思想水平高”的学者型官员形象。2003年2月赴任长治之后,他在市长任上五年里还只发表了三篇理论作品,在长治市委书记任上三年即发表作品七篇;在吕梁市委任职一年发表作品三篇,成为山西省委常委之后,三年内他又发表了六篇文章。
杜善学32年的仕途,无论从事什么岗位,研究中央政策,结合地方实践做文章,总是他的必修课。
杜善学的“时政主题文章”也确实会时不时领先于政策。2000年,全国各地的财政部门把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作为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点举措时,杜善学的文章《政府采购与廉政建设》已经发表一年有余了。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杜善学也在长治市推广“绿色发展”,力图把长治市打造成煤炭大省山西少有的“眉清目秀”的城市。
频频公开发表文章,也让他随时保持了除官员例行公开露面之外的曝光度与特有的存在感。提高“存在感”也成了他的一种施政手段。
至今长治市民还记得,2008年杜善学站在军用敞篷吉普车上,从长治市八一广场前主干道徐徐驶过的情景。当年为迎接奥运,各地都在进行安保演练,但重庆、济南、沈阳等地是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行反恐、安保等演习,杜善学选择的方式,则是在大街上对安保队伍进行检阅。
长治市一位与杜善学熟识的官员称,杜善学始终认为,保持较高的曝光度,是凸显政绩、走稳每一步的必要方式。
为升迁计,杜善学所做的远不止于此。他在研究策论与提升曝光度之余,亦在参透人生命运玄机。
知情者称,在7位山西落马副省级官员中,杜善学格外信奉周易。在长治为官期间,杜善学对桌椅摆放、室内花草选择,对参与重大活动的行程安排、出行日期、路线等等,都颇为讲究。曾与杜善学一起下乡调研的一位长治官员透露,杜善学曾处理过一起重大车祸,奔赴事故地的途中,绕行了一个小时才抵达现场。
长治市的多位知情者称,杜善学当年很信奉一位来自河南的大师,长治市当时也有很多研究周易的团体,公交车上都有周易预测的广告。这都是杜善学追求运势的表现。
形象工程是非
如今的长治,有关周易的广告已经不在。纵横交错的街道上,树木成列,秋风一吹,落叶一地,其景致在山西当属少有。这也与杜善学分不开。
2003年2月,杜善学来到长治,当时长治刚送走前市委书记吕日周。吕日周在长治的三年,开创了《长治日报》点名批评官员、政府不设门墙、骑车下乡等独具个人特色的施政方式。
长治市两位接近市政府的官员称,作风强势的杜善学,甫一上任,就把分管城建规划副市长的规划审批权和分管财政副市长的财政审批权削弱。在对长治市的社会经济情况了解一番后,杜善学的施政方针逐渐显现,即打造“眉清目秀”的长治。
2005年,杜善学在《用实力构建“魅力城市”的和谐与发展》一文中提出,要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将循环经济注入产业发展,并根据环渤海经济带、陇海经济带以及当时还未成形的中原经济发展圈等规划,为长治发展做出预测。
此后,“绿色长治”开始引人注目。2006年,长治市出台“建设全省一流林业生态大市”文件;到2008年,杜善学就任长治市委书记的当年底,“十万大树”开始轰轰烈烈进城。
根据《山西晚报》当时的报道,为将10万株大树移植进市区,长治市投资5000万元。大树树种以国槐、杨柳、法桐等为主,胸径都在10以上。对于以“大树进城”为代表的长治绿化工程,杜善学2010年专门写文章总结称,2006年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为了绿化筹措资金达187亿元,主要来自政府投资和煤炭企业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66亿元。这些投入,为长治带来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紧随“大树进城”之后的,就是长治市形象治理工程。2009年6月,为迎接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在长治召开,长治市对13条主干道的户外广告、门店牌匾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市政府规定了牌匾统一标准:高15米,宽与铺面等宽,牌匾两边无缝隙。
这些街区的各权属单位以及个体商铺业主被要求在2009年7月31日前完成“政治任务”。“那年的整个7月,长治市都是在一片换牌匾中度过的,随处可见拆除、安装的景象,很多市民在那时候出去买东西,都找不到相应店铺。”一位当地官员回忆道。如今长治街道上,依旧保存着当年统一规划的白框红底或黄底白字的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