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晋王开战的决心,高希德一方早有预料。
因此,即便是在救灾完成之后,也没有召回狄飞羽,反倒暗中又派庞渊带了一支军队支援。
狄飞羽亲自坐镇加高加固一大圈的莫信城。
此地是在大灾之后,少有的相对完整的城池,也是信州南部剩下的唯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城池。
晋王一方,则是由十三太保中的黎源信带队出征。
这个黎源信在军中威望仅次于黎源孝,此次被委以重任,也是信心满满,誓要向晋王证明自己的本事不比黎源孝差。
事实上,黎源信也是真有本事在身的。
他深知面对一座做好各种防备的城池,想要硬攻下来,基本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对方守将也不是好相与的。
因此,从一开始黎源信就不打算强攻,而是先将莫信城围起来。
围起来之后,直接命人前去挖清月湖。
清月湖乃是莫信城上面的一座大湖,又因前番泽江大决堤,使得清月湖比之前扩展了近三成的面积。
黎源信的目标很简单,想要水淹莫信城。
虽然这样做势必会伤及无辜,但对他来说,成为灾民的百姓,就是最好的兵源。
既能打胜仗,又能得兵丁,这样的好事,黎源信自然不会错过。
狄飞羽在信州这段时日,可不完全是在救灾,顺势也摸清了信州南部的大致地形。
既然决定要守莫信城,自然不会让清月湖这样一个巨大的弱点暴露在外。
黎源信本以为在外已经没有狄飞羽的队伍,便放心大胆的派一群人拿着各种水利工具前去清月湖。
谁知,还没到地方,就在中途遇到一满脸胡茬的大将带队杀出,将他们杀的丢盔弃甲。
刚一开始就吃了个亏的黎源信这才知道,原来对方早有准备。
但念及对方是在野外,没有坚城可守,便亲自带队去追击。
谁知,那看起来粗鲁的大将,却是狡猾。
他们一追去,立马就遁入深山中。
他们一离开,又立马杀出来。
更别提去决清月湖,根本连湖都接近不了。
黎源信见此,发狠心,调集更多人打算强行杀到清月湖。
结果这边抽调的人一多,那将是不敢出面了,但城中的狄飞羽却亲自带队冲杀,差点儿就杀穿他们的包围圈。
黎源信见此,大惊失色,再不敢调走太多兵力。
这下,局面变得两难起来。
手下有部将见此,建议黎源信向后方求援,派更多人兵马来。
这个提议自然被黎源信直接否定。
无他,这才刚出征,还没摸到平州地界呢,这就求援的话,那他这个统帅还当不当了?
总之,黎源信大军刚出征,就在第一站卡住
再说在通往清月湖路上的人乃是何人呢?
不是他人,正是前来支援的庞渊。
不过他并没有带兵进城,而是按照之前安排好的,在城外驻扎。
他带的人不算多,只有三千多。
但作为城外奇兵,完全足够。
就这么些人,却是让黎源信有苦说不出。
一连这么折腾七八日之后,黎源信似乎放弃了水淹莫信城的想法,再不见派人往清月湖去。
虽然不见人来,但庞渊并没有放松警惕,时常亲自带队在清月湖周边区域巡视,防止黎源信玩儿阴的。
不两日,在巡视途中,庞渊等人误入一座偏僻山中。
意外发现,此山中竟住着一户人家。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农家子,却是一诗书之家。
庞渊虽然不怎么读书,但最是崇拜如白先生等的读书人。
因此并没有仗着自己有兵就耍横,反而很有礼貌的拜访。
一问才知道,这户人家姓汪,家主是个老举人,原本是庆州泸县人士,因为避战祸才举家搬迁此处。
汪老举人见庞渊虽是武人,却还算知礼,原本惊惧的心态平和不少,请庞渊等人吃了一顿饭。
山中隐居,没有以往那些排场,招呼客人时免不得内眷相帮。
其中汪老举人的儿媳妇也在其中。
原来那汪老举人的儿子儿媳是老夫少妻组合,汪公子今年三十有六,妻子却只二十出头。
再加之那汪公子又是个醉心读书的,夫妻之间过的相当平淡。
但这却不是汪陈氏想要的,她这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这般守活寡的日子,早就过够了。
只是平日里也见不到外人,纵有心思,也无可奈何,最多不过劳烦“杵公子、瓜少爷”帮个忙,实在难熬。
今朝一下子见到这许多精壮汉子,眼中异彩连连。
尤其是庞渊,这位本就生的人高马大,又经沙场洗礼,给人一种彪悍的强大感。
或许那些个小姑娘不喜欢这种类型的,但却正中汪陈氏胃口。
于是乎,趁着敬酒奉茶的功夫,不时接近庞渊,暗中抛抛媚眼。
庞渊自从之前在狐妖处吃过大亏后,一直处于戒色状态。
对,就是他自发戒色,和被扔到军营里完全接触不到女人毫无关系。
总之,好不容易恢复元气的庞渊,是绝对不会就这么轻易被诱惑的
“庞将军,庞将军?”
汪老举人看着口水快要流出来的庞渊,连声呼唤。
“哦,哦,老先生,我这劳累一天了,实在有些没精神。”
“将军征战在外,劳苦自不必说,若不嫌弃,可在小老儿处歇息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