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投名状(1 / 2)

在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参数比例而无法正常投入生产的困难下,元老派们却已经鼓动了大部分的股东和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层们,准备在下一次的股东大会上给秦立和何永最致命的一击。

这个时候的秦立和何永也终于有点绷不住了,尤其是何永,他甚至都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下家了。眼看着距离董事会的时间还剩下不到四个个月的时间,如果在这三个月内没有试验出合适的参数比例,何永就准备辞职走人。

而这个时候已经看开的何永,都已经毫无忌讳的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秦立,并劝秦立到时候一起辞职。毕竟以两人的能力在这行是有目共睹的,任何一家公司,都肯定会以高薪聘请他们,他们俩完全有能力在下一家公司闯出一片天地来。

就在秦立也逐渐失望并打算跟着何永一起准备找下家的时候,陈董事长的儿子‘陈寻’给东厂带了了一个人,一个有点瘦、个子并不算太高,还给一种闷头闷脑叫“Frank”德国人,翻译成中文名字就是叫弗兰克。

而很懂的拉拢人心的陈寻,一开始也并没有因为弗兰奇的情况对秦立和何永两人指手画脚,也没有越权指挥,就只是告诉秦立和何永:

“之前、看你们为新设备的参数比例问题而迟迟得不到解决,正巧自己去外国考察市场的时候,经别人介绍认识了弗兰奇。当时听介绍的人说,弗兰奇对于目前市场上最先进设备的使用和原材料参数比例都非常的了解,所以为了我们东厂能更有把握的解决参数比例的问题,自己就擅作主张。以三倍高薪把弗兰奇给挖来了。”

把这些情况给两人说明后,陈寻就让秦立妥善的安排好弗兰奇在东厂的日常起居和工作职务,尽快让弗兰奇熟悉东厂的具体情况。并很明确的告诉秦立和何永把东厂设备的使用参数以及之前的所有的实验原材料参数比例值的全部资料都向弗兰奇公开;还特意告诫两人一定要处理好弗兰奇跟东厂这些技术员还有一些中层干部的人际关系的问题!

陈寻看似随意的让两人安排,却让两人头疼不已。至于接下该怎么安排弗兰奇的职务,让秦立和何永非常的难把握。

给弗兰奇安排个高职务吧,那么两人就得明着去跟元老派去争;但是如果职务小了,那就是明着得罪接班人了。并且这件事还绝对不能请示陈董事长,甚至连提都不能提。

秦立和何永也是通过这件事算是进一步的了解到了这陈董事长的这个儿子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和他老子一样颇有心机。

秦立和何永非常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以后肯定就是陈寻来当家了。能处理好这件事,那就是给新掌权者的投名状。所以,这次两人一定要硬顶着把弗兰奇给推上去,也算是破釜沉舟了。

如果弗兰奇能搞定数据的问题,两人不仅能留下来,还能给未来公司的掌权人一个投名状;就算最终没成功,两人大不了和之前预想的一样卷铺盖走人就是了。反正以两人的能力,不愁没下家。

而陈寻也是想通过这件事,看看秦立和何永的心里,到底有没有把自己当回事,将来他们俩是否可以成为自己坚定的拥护者。

当然陈寻也知道只通过一件事是不可能看透两人的心思的,不过他们俩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将来两人不能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那么陈寻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以非常果断的手段把两人踢出高层管理层。陈寻的想法是,以后企业在自己管理下绝对不能再出现像现在元老派一样的新元老派。

其实按道理来说,陈寻完全不用通过他们俩,就可以直接给他爹商量着给弗兰奇安排个职务,甚至是可以安排个很高的职务。但是陈寻没有那么做,说明了,在陈寻心里他认为自己目前还不方便这么做,因为他现在还不想出来冒头,更不能让元老派看出一些端倪来。

所以他必须要找两个下属,用一些言语暗示来让他们猜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通过他们之口,把自己想说的话给说出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秦立和何永也是猜到了,陈寻给他们说的目的是什么。这也算陈寻是给了秦立和何永一个上自己车的机会;并通过让他们俩给弗兰奇安排职务来暗示两人,我陈寻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看的是能力而不是资历,只要你行,我就敢大胆的放权任用。

秦立和何永目前的情况确实没得选择,只能上陈寻开的车,暂时充当陈寻的马前卒。毕竟现在工厂的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陈董事长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让儿子接班了。也就在不久前,陈董事长就安排自己的儿子当了公司的副总经理了,已经算是开始撒手让儿子顶上了。

在给自己儿子安排这个位置的时候,公司内大部分的中高层员工和股东都是服气的,毕竟陈董事长的儿子虽然一直都在上学,但是从陈董事长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陈寻就跟他父母一样,吃住几乎都在工厂里;甚至在小作坊时期,一旦要赶货的时候,陈寻经常会被他老子喊来帮忙。

当等到陈寻到了十三岁到十六岁期间,正是小工厂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在这期间每逢节假日休息时,陈寻几乎都是在厂房里帮忙,而且还是那种什么活都可以干的临时工人。

所以,一到暑假期间,陈寻就喜欢跟着销售人员东奔西跑的去见客户,也有时候也跟着自己的老子去市场调研,这样一来就可以远离厂房、远离干活了。

到了陈寻上高中的时候,陈董事长的工厂已经发展成中小型级别的工厂了;再等到陈寻上大学的时候,工厂就已经发展成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