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5章 投胎是技术活,阶层自古就有(1 / 2)

“陛下,第一种方法,三届以后对所有的学科确定人数,各科从高到低的录取,录满以后后面的只能补录到其他未满的学科,或者留级再考。

如此能保证理工科和文科的发展,也能避免大家都选择理工科,增加了竞争,若干年后人才过剩的问题。

第二个方法,积极帮助文科毕业的学生找工作,除了当胥吏外,其余方面是不是可以发展起来,诸如办私学。

那些富商子弟忍受不了社学、郡学的集中管理、生活清苦,那也可以上私学,参加晋升的统一考试,但在录取分数上或许更严格一些,甚至对人品等等进行考察。

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我们的大方针。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探讨其它的,争取年底前完善。”

刘宗周禀报完,大部分人眉头都皱了起来,思索着刘宗周的话。

片刻之后,一人出班道:“刘尚书,您这两条建议下官有些不同的意见。”

说完后不待刘宗周出声,出声之人继续道:“陛下之所以废除科举,设立多个学科,就是想让学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所长,

若是将理工科和文科的人数进行了限制,这是不是就与自主选择相违背了?”

“刘大人,下官也是有这个担忧。”

“刘大人,下官对第二个方法也有些担忧,您刚刚说富家子弟上私学也同样可以参加大学的晋升,这会不会影响不好?私学的教学质量我们无法把控。”

……

“诸位的担心礼部也考虑到了,先说说说第一条吧,我们有三点理由!”

对于众人的疑问,刘宗周并没有直接反驳,解释道:“第一,多科并存自主选择,这是没错的,

但这些学子在没有接触工程、水利等等之前真的了解这些吗?

他们之所以选择无非是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并不是他们真的兴趣使然。因为这几项大概率都是朝廷需要的人才。

第二,朝廷自主选择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培养更多的人才,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以算学为例,《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算经十书》、《授时历》等等,这些枯涩难懂的内容,他们真的能学会且融会贯通吗?

诸位大人都是从科举出来,都是极聪明之人,你们自问一下,本官说的这些你们看懂需要多长时间,是否有兴趣?若是连你们都不懂,何况学生们?

没有极大的兴趣,这些只能让他们厌倦的。

限制招录人数,从高往低开始录,就是筛选更合适的人,分数比别人低就说明你不如别人优秀。

既然有更合适的,那为什么还要分数低的?

第三,若是人数没有加以限定,讲师、教授等等势必会时常的波动,今年需要三个算学,明年就需要五个,后年又是两个,工作开展也极难。

本官给出的三条解释,诸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