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韩非的抉择(1 / 2)

战国帝业 君子于役 2147 字 7天前

赵王偃七年正月(公元前241年)。

楚国,汉水河畔。

一个半大的小胖子正与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对论天下局势。

这小胖子名叫张苍是荀子的小徒弟,而和他辩论的那个青年人则是他的二师兄韩非。

张苍率先开口:“师兄,您以为当今天下谁最有可能完成一统?”

“当今…当今天下之中,最…最有可能完成…完成统一的,必…必必……”

韩非一到紧张的时候就容易口吃,张苍听的很是费力,他直的伸手打断了自己的师兄,说道:

“要不让师弟先说?”

韩非点头表示同意。

正好他也想看看自己这个小师弟对天下局势有何见解。

“师兄,师弟以为,当今天下最有可能完成统一的当属秦国,其次为赵,然后是楚。”

张苍一次性说出了三个国家,分别是秦国,赵国,以及楚国。

他并没有提到余下的三国,似乎是刻意将这三国忽略了。

“师弟…你…你怎么…不…不提……”

韩非说话实在是费力,张苍只得替他把话说下去:“我为什么不提韩国?魏国?齐国对吗?”

“对!”韩非点头。

张苍叹了口气道:“师兄,韩魏两国日渐衰落,国土日削月割,面对秦赵楚之围攻,几无还手之力。至于齐国,多年来偏安一隅,不修兵备,朝堂之上更是文恬武嬉,早已没了昔日霸主的气象。”

韩非皱起眉头,虽觉师弟所言有理,却仍难以接受。他争辩道:“韩…韩虽弱,但…但尚有良臣勇将。岂不闻天下强弓硬弩皆出于韩?”

张苍摇了摇头,“师兄,良臣不为所用,勇将不得其志,空有也是枉然。

至于所谓强弓硬弩,决定战争的从来都不是兵器,而是人。

韩王崇尚术治,多年以来又采取事大主义,是除了鲁国卫国以外,最弱小的一个国家。

说一句师兄不高兴的话,天下各国,谁都有可能完成一统,唯独韩国没有希望。”

韩非一时语塞,心中满是苦涩。他深知韩国的处境,只是一直不愿承认。

张苍见状,轻声道:“师兄,师弟明白你心系韩国,但大势如此。秦国变法之后日益强大,且秦人虎狼之心昭然若揭,以战养战,不断扩张。

秦王政更是雄心勃勃,继位以后先是收复巴蜀,又打败了强大的魏国,如今,秦国的锋芒已经快要回到20年前。

诸侯各国之中,秦国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

赵国胡服骑射后军力强盛,田秀又是不世之贤臣,如今的赵国刚刚消灭燕国,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虽然不如秦国之底蕴雄厚,却也很有希望统一天下。

最后楚国地广人众,楚王完虽然经历了不少失败,但楚国之底蕴犹存,此三国才是当前争雄的主角。”

韩非默默低下头,望着汉水悠悠流淌,似看到了韩国风雨飘摇的未来。

这一刻,他很迷茫。

难道自己的母国,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想到此处,韩非心中苦涩不已。

此时,一个苍老而又洪亮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非,不必如此气馁。”

听到老师的声音,韩非惊喜的转过身。

果然,荀子站在身后。

此时的荀子两鬓斑白,气色却很好,皮肤也没有多少褶皱,他穿着一件麻衣,腰间配的剑,身上颇有一种道骨仙风。

荀子捋着自己的长须坐到了张苍和韩非的身侧。

师徒三人以三角形落座。

“老师!”荀子刚刚坐下,韩非就急不可耐的问道:“您还有挽救韩国的方法吗?”

韩非热忱、期待的眼神中,荀子缓缓摇头。

见此,韩非颇感失望,随即又不死心的问:“您…您刚才不是说叫我不要气馁吗?”

荀子捋着胡须,淡然一笑,摇头说道:“我说的不要气馁,意思并不是能挽救韩国,我只是要你不要为韩国的灭亡而气馁。”

韩非闻言,心中更失望了。

难道韩国真的没救了?

荀子接着说道:“当今天下,统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不管是秦国也好,赵国也好,楚国也好,甚至是齐国魏国都想要统一天下。

韩国地处四战之地,无论是谁想要去统一天下,都绕不开它。

因此,韩国的灭亡是必然的。

这是势,势绝非人力可以扭转。”

韩非紧咬嘴唇,眼里满是不甘,“老师,那韩国就只能坐以待毙么?”

荀子轻轻拍了拍韩非的肩,“非也。韩国虽亡,但韩国子民还在,文化还在。你一身才华,不应只着眼于一国兴衰。”

韩非微微一怔,似有所悟。

“师兄,老师说得对。”张苍附和道,“秦国若得天下,也需治理各国遗民,师兄的法家思想定能有用武之地。”

“不!”荀子摇了摇头,看着小徒弟张苍说道:“仓,你后面的话说对了,但前面的话却说错了。”

张苍一怔。

荀子缓缓说道:“秦国确实很有希望统一天下,但是,赵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更大。”

“为什么?”*2

荀子笑了笑:“因为赵国会使用仁义,仁义的军队是无敌的。”

张苍嘴角一抽。

韩非也忍不住撇嘴。

如果说当今天下有谁是第一赵国吹,那肯定就是荀子。

荀子不管到了什么地方,都要吹一吹赵国。

尤其是田秀,荀子逢人就对人说他的治国理念有多少先进之处,荀子对田秀对赵国的赞美滔滔不绝。

就导致他的两个徒弟韩非、张苍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荀子见自己两个徒弟的反应,淡淡的问:

“你们两个是不是觉得老师说的不对?”

韩非是个老实孩子,听到老师的话,赶忙拱手告罪:“学生不敢!”

张苍头比较铁,胆子也大:“老师,我的确认为您说的不对。”

“哦?”荀子饶有兴致的看着张苍:“你且说说为师哪里不对?”

张苍拱起手一本正经的说道:

“老师,学生承认,赵国如今确实是蒸蒸日上。但是赵国跟秦国之间还是有一段差距的。

首先,秦国经过了差不多100年的发展 ,从秦孝公至今,已经经历六代七王,其底蕴可以说是非常雄厚。

反观赵国,虽然吞并了燕国。但燕人与赵国有亡国之仇,20年以内燕人恐怕不会拼死为赵国作战,赵国所能使用的实际上只有他们本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