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瓦剌用兵,落井下石(1 / 2)

第227章 瓦剌用兵,落井下石

深夜,雍府之中。

李玉鉴在殷羽,以及几名心腹亲随的陪同之下,负手立于后院之中。

此时的她面色凝重严肃,眼神之中尽显锐利,不时有寒光闪动,似是心中有杀意涌动。

回到北平的李玉鉴,并没有回去她的燕王府,而是以归来仓促,王府封闭日久未曾清扫为由,挤到了雍博荣的府中。

一众文武官员觉得有些不妥,可偏偏燕王殿下一意孤行,他们也只能沉默着当没看见……

刚刚结束诊病的贺翁在王不二的陪同之下,悄悄将房门关上,拎着药箱走了出来。

李玉鉴听到动静,连忙迎上前去,压低了声音,难掩关切紧张地问道:

“如何了?”

贺翁面色沉着,没有立即回话,而是一边斟酌着语言,一边带着李玉鉴走到院外,方才轻声道:

“公子身体状况较之此前,稍稍好转。但体内亏空越发严重,若是不想办法遏制,之后还是很危险!”

没有假丹玉珠压制元气散溢,雍博荣情况更是恶化!

李玉鉴闻言抿了抿嘴,有些无法接受地道:

“为何突然变得这般严重!”

雍博荣在云山城时刚刚被取出了假丹玉珠,之前积攒的元气没有消耗。虽然当时身体已经虚弱起来,可到底没有现在这般严重!

贺翁捻了捻胡须,叹息道:

“之前遭遇伏杀,局势极为危险,有全军覆没之势。是雍公子动用了一件凶厉骇人的异宝,这才挽回了局势。”

“若是没有猜错,雍公子是用自己体内的元气生机,强行驱动那件异宝……”

当初在直沽寨时,贺翁与一众妖族大妖就在雍博荣的身边。

只是因为两边交战,杀伐煞气直冲天际,妖族无法参与其中,只能在外围想办法接应。

那件引祸异宝“斩王断头台”出现之时,凶厉杀气弥漫,戾气煞气充斥天地之间的恐怖场景,贺翁以及一众大妖可是亲眼见过的!

听到这话,李玉鉴下意识地看向雍博荣的院子,眼中尽是痛心难受。

沉默片刻之后,她眼中凶光一闪,恨意更甚,低声喝道:

“幕后之人,查得如何了!”

身后校正府郎官闻言,急忙站出来回道:

“已经和长孙捷那边确认过了,此次伏杀,乃是幕后之人勾结楚王,调动那些投靠了楚王的銮仪卫势力,联手布局。”

李玉鉴眼神圆睁,杀意涌动,冷笑道:

“楚王,呵呵……”

“除了楚王,还有那个与他联手的幕后之人,调查得如何?”

校正府郎官继续道:

“此前得公子嘱托,将当代遇仙派平阳真人,以及真大道的刘德仁真人,列为目标。”

“这两位皆是出身隐世传承的道门修士高手,平日深居简出,调查有些困难。如今有些进展,但还未能完全确认谁是幕后之人,只请殿下再宽些时日!”

校正府在神京那边根基还不稳固,全靠着那些昔日东宫旧人支撑。

能够在短短时间之内查到这些,也已经是尽力了。

李玉鉴却还嫌不够,因为雍博荣病重而心中沸腾的杀意,已经让她处在失去理智的边缘了!

“再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必须要给本王一个交代!”李玉鉴冷声下令道。

校正府郎官闻言,只能咬牙应是。

这个时候,王不二自院内探出头来,喊道:

“大公子,少爷唤您呢!”

原本还想要再交代几句的李玉鉴,一听是雍博荣呼喊自己,再也顾不得其他,快步走入院内卧房之中。

卧房之内,药味浓烈异常,并不好闻。

李玉鉴喉咙一堵,心中更是难过。

雍博荣靠在床榻之上,对着李玉鉴笑着道:

“快些,有事要和你商议!”

李玉鉴不愿让雍博荣难受,连忙收拾了一下心情,快步走到床榻旁坐下。

雍博荣自怀中取出了两封密函,递到了李玉鉴的面前,道:

“今日白天,神京长孙捷,和楚王府那边,前后脚传回了情报!”

虽然神京内外,有着不少昔日的东宫旧人,皆归校正府麾下管理。但赵睢却是一个例外,深得楚王信任的他,重要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而作为銮仪卫指挥使的长孙捷,更是重要!

他们二人送来的情报,那都是直接送到雍博荣的手中,由雍博荣亲自处理的。

李玉鉴翻看密函之时,雍博荣直接开口道:

“也不知为何,皇帝突然对咱们生出了忌惮之心。前些时日,皇帝还将长孙捷召入宫中,然后呵斥其监管燕藩不利!”

“楚王那边也打算趁着这次机会,想要彻底铲除你对东宫之位的威胁。”

李玉鉴捏着密函,眼中寒光毕露,冷声道:

“又是楚王!”

她的这位王叔,追求的是东宫储君之位,而李玉鉴却根本没有将目标放到这上面。

两人虽然日后注定是对手,但本来是还没到撕破脸皮的时候。

可楚王设局伏杀雍博荣的事情,却是已经让李玉鉴对他动了杀心。

雍博荣摆了摆手,道:

“一个楚王,无关紧要!”

“如今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准备应对来自神京的诘难问责……我也是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耐不住,咱们这边刚刚大胜高句丽,他就要想着河拆桥!”

当今皇帝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杀了一个楚王,下面还有周王、晋王、蜀王。无论是换谁上来坐在那个位置上,都难免对李玉鉴这个“侄子”心生忌惮,多番暗算。

唯有神京朝廷的针对,方才值得头疼!

如今大梁朝堂之上尚未失序,民间将乱未乱,正统大义仍然在手。

若是现在就立起“清君侧”的旗号,神京一道圣旨下来,麾下将校不一定会选择“拨乱反正”,但也总是会军心不稳的……

李玉鉴眉宇冷冽,沉声道:

“因为当年冤杀我父亲昭明太子之事,使得现在的皇帝极为顾忌名声。”

“如今我收复辽东城,北拓疆土,军心归附,威望正高。皇帝便是心中再忌惮,也会稍稍收敛一二的!”

李玉鉴是昭明太子遗脉,本就受到朝野内外的诸多关注与怜悯。

这次领兵北击高句丽,不仅在大梁国内名望高涨,更是掌握了北境精锐大军。

如果皇帝想要动李玉鉴,是既要顾忌天下民心,也要忌惮她手下这支大梁国内战力最强的北境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