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终是结了盟(1 / 2)

孙策随便反驳:“董先生此法,岂不是还是以我的兵力,来镇守司空的领土吗?”</P>

“非也。”董昭决定亮出自己最大的筹码:“只要吴侯答应联盟,司空便把合肥让出来,军队撤退回豫州,吴侯只需进军淮南,淮南就归吴侯了。”</P>

“司空愿意把淮南送给我们?”</P>

“正是,淮南地势险要,司空亦是舍不得,只是为了大局,不得不如此。吴侯有了淮南之后,拒刘鑫的大军恐怕就容易多了。如此,司空与吴侯结盟,乃合则两利。”</P>

淮南是孙策北上必经之路,也是刘鑫南下必经之路,其作用显而易见。能够不花费气力就夺得淮南,孙策果然心动了起来。</P>

这时,周瑜朝孙策打了个眼色。两人认识已久,孙策自然领会,便对董昭说:“董先生,此事重大,恐怕我不能现在回复你,不如你先在吴县待几天时间,我与手下众臣商议一下,再作答复。”</P>

董昭明白孙策的意思,便向孙策告退。等董昭走后,孙策环顾自己手下大臣:“你们说,曹操要结盟,我们是答应还是不答应。”</P>

张昭这时有机会说话了,他站了出来:“吴侯,以我之意,与曹操结盟过于草率,曹操战败,其势已弱,所谓结盟,不过是借我之兵去对付刘鑫而已。”</P>

“淮南不过是小利,我军贪得淮南,一时得意,若惹怒刘鑫,便我军陷入与刘鑫的混战之战,则对我军不利。”</P>

张纮站出来支持张昭的说法:“张公所言有理,那董昭说刘鑫有水军,如今仍不知是真是假,相对而言,我军凭江而守,必能挡刘鑫的军队,但占了淮南,反成使淮南成了刘鑫的目的!”</P>

“淮南反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请吴侯慎重考虑。”</P>

吕范也站出来说:“吴侯,与曹操结盟之事还请慎重,曹操与刘鑫已是死敌,若吴侯与曹操结盟,刘鑫必迁怒于吴侯,倘若刘鑫不打豫州,反而重兵攻打淮南,我军该如何应对?”</P>

“刘鑫南下,与我军暂无纠纷,刘鑫自然也不会出兵攻打我军,与曹操结盟,反给刘鑫出兵的口实,反而不妙。”</P>

吕范的话让孙策大为振动,他一想,对呀,谁说刘鑫一定会以攻曹操为主,或许刘鑫正想找机会攻打江东,如今自己凑了上去,岂不正中刘鑫的下怀。</P>

孙策在战场上勇猛无敌,勇归勇,但不是无恼,他不认为以自己的实力能打得赢刘鑫。他心里倒是想先拿下淮南,只是手下这帮人全都反对,他的压力就大了。他有权决断,但他不想一意孤行。</P>

于是,他转向周瑜,希望寻求支持的声音:“公瑾,你意下如何?”</P>

“伯符刚定下战略,就是夺取庐江,若先得淮南,对我军十分有利,夺庐江也容易许多。如不能夺淮南,则我军需屯兵于丹阳宛陵,待诱出刘勋时,再从宛陵出兵,袭取皖城。”</P>

“只是我军不取淮南,淮南必归刘鑫,我军再夺庐江,这意义就小了许多,恐怕庐江迟早也会落入刘鑫之手。而且,我军仍是和刘鑫交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