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一听这话,心里有些不高兴:“子敬,你我相交已有三载,彼此间也相互了解,你当知我的为人,我的眼光素来不错,伯符乃世之英雄,几年之间凭数千兵力打下整个扬州,此乃何等功绩?”</P>
“你若投效伯符,他日必能功成名就,名垂青史。你我乃是好友,我才苦苦相劝,你可不能错过机会。”</P>
“公瑾,天下战乱纷扰,百姓苦不堪言,我不忍见世人悲苦,功名利禄于我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如今我只想留在家乡,过着清茶淡饭的日子,如此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公瑾还是请回吧!”鲁肃这个拒绝有点直接了。</P>
周瑜的脸色变得有些阴沉起来:“莫非子敬已有想法,才不愿意投效伯符?”</P>
鲁肃摇了摇头,他看到周瑜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善。</P>
“莫非是怪伯符没有亲自来请?这倒是没关系,子敬去了寿春之后,我会说服伯符当面向子敬致歉!”</P>
鲁肃又摇了摇头:“公瑾又何必强人所难呢?”</P>
“不若子敬守丧结束后,先去寿春观望一番,与伯符畅谈一二,若是子敬仍是想离开,我绝不阻拦。”周瑜再次放低身段。</P>
鲁肃感到有些难为情,想了一下,他点了点头:“好吧!我先答应你,守丧结束后,我找时间去一趟寿春,只是希望公瑾切勿强人所难。”</P>
“哈哈!子敬你本该如此!我与伯符形同兄弟,我知伯符将来必成大事,我不会看错人的!”周瑜一听,心中欢喜,至少鲁肃愿意来了。</P>
鲁肃守丧期间,不宜大吃大喝,只是以清茶淡饭来招待周瑜。次日清晨,周瑜便离开了,向寿春而去。</P>
走了一个多时辰,周瑜突然觉得隐隐有些不对劲。他猛然醒悟过来,鲁肃只是说守丧结束后找时间来寿春,这话说得机巧,明摆着不愿意来。他连忙调头再去鲁肃家。当他到达鲁肃家时,发现早已空无一人。</P>
鲁肃显然不愿意投效孙策,又怕周瑜纠缠或翻脸,才故意假称愿意去。等周瑜走了,他又赶紧收拾东西,离开家乡。</P>
周瑜在鲁肃的家转了一遍,这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他又问鲁肃的邻居,得知鲁肃确实已经离开了,顿时觉得心中有些落寞。过了一会儿,周瑜也走了。</P>
在周瑜离开的半个时辰后,一辆马车停在了鲁肃的家门口。从马车上下来了几个人,正是鲁肃和他的妻子、母亲。</P>
原来,鲁肃假称答应周瑜后,并非真的离开家乡,只是做出离开的假象。他是个至孝之人,守丧还没完,怎么会离家呢?</P>
周瑜继续上路,一个多时辰后,天色渐暗,他找到一户百姓家借宿一晚,打算明天再赶路。</P>
他有了心事,晚上睡不着觉,突然他又觉得有点不对劲。鲁肃是个很讲孝道的人,就算要走也要守完丧才走。莫非,鲁肃只是假装离家?想到这里,周瑜决定,明日再返回去,看看鲁肃是不是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