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进行南郊祭祀时,晏殊请求跟随,按照宋朝的祖制,老弱是不能参加祭祀的,但是宋真宗特批晏殊进行郊祀,并且下诏:以后未满十五岁的京官,只要愿意参加郊祀,就可以前去郊祀。</P>
景德三年(1006年),晏殊被召试于中书,事后转任太常寺奉礼郎。</P>
与世间伤情的男子一样,晏殊从少年时起就饱尝感情之苦。</P>
景德四年(1007年),晏殊第一位妻子李氏,他的“卓文君”,在他们婚后不到三年就病故。</P>
晏殊与李氏是少年夫妻,他私下曾将李氏比作卓文君,因为李氏才貌俱佳,如花解语。</P>
夫妻两人本是琴瑟和鸣的一对如花美眷,但不想李氏在最美丽、最年轻的时候病故了。</P>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因宋真宗东封泰山,晏殊被调为光禄寺丞,再任集贤校理。</P>
这一年,晏殊父亲晏固去世,他回到临川服丧。服丧期未满,宋真宗起复,召回晏殊进京任职,随宋真宗前往太清宫祭祀,随后奉诏编修宝训,任太常礼院同判。</P>
不久,晏殊母亲也去世了,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宋真宗夺情,要求晏殊回到开封,调任太常寺丞,还让淮南发运使备好船只迎接晏殊。</P>
按照丁忧制度,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担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P>
但朝廷根据需要,不许在职官员丁忧守制,称夺情,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夺情起复是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P>
比晏殊小两岁的弟弟晏颖,在秘阁读书十分刻苦努力,丝毫不敢怠慢。</P>
皇天不负有心人,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晏颖十八岁时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皇帝对他写的《宫沼瑞莲赋》大加赞赏,授予他和晏殊一样的“同进士出身”的学位。但晏颖却离奇地在家中留下《临蜕遗诗》:“江外三千里,人间十八年。此行谁复见,一鹤上辽天。”溘然长逝。</P>
死亡夺去了晏殊拥有的温情,他曾醉酒痛苦过,也抱怨伤怀过,但也开始学着接受人生中的每一个安排。</P>
1015年,晏殊被宋真宗任命为太子舍人,专门陪伴太子赵祯读书。</P>
宋真宗的任命无疑给予晏殊极大的恩宠。将来太子登基称帝,东宫的臣子一般都会受到重用,因为他们是太子的亲信,所以晏殊的前途早就被宋真宗设定好了。</P>
宋真宗赏识晏殊是有原因的,因为晏殊作为宋真宗特意选拔的天子门生,与朝廷中的任何势力都没有任何关系,也就不会形成党派,只会忠诚于宋真宗。此外,晏殊这个人非常小心,他上奏折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底稿一起交给宋真宗审阅。他也不像其他京官一样寻欢作乐,而是洁身自好,修身读书。作为皇帝,很喜欢这种品行忠直之人。</P>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晏殊和赵祯结识,为后来成为宰辅铺垫好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