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画鼓声中昏又晓(1 / 2)

词之国 乐从心来 1202 字 10个月前

清涟阁里,高朋满座。酒酣兴起,便诗词横溢。</P>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P>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做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P>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P>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天易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P>

觥船,本指载满酒的船。此处指容量大的饮酒器,大酒杯。棹,桨。觥船一棹百分空,原出晚唐诗人杜牧《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付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这句话的意思是才划一次桨,整条船上的酒就被喝了个精光。</P>

从清涟阁出发,满船载上颍州酒,西湖泛舟,歌女伴唱,边喝边游,纵情狂饮,一个官场失意、罢黜外任者的心境,跃然纸上。</P>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P>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P>

晏殊的很多词颇具哲学韵味,也体现着他对时光和生命的态度,在颍州期间写下的这首《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便是如此。</P>

人生在世,从出生到死亡,仿佛历经一年四季的变迁。春天很美好,它也象征着一个人最宝贵的青春岁月,然而春天又很短暂,每个人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青春时期。既然人生的时光很宝贵,我们更要懂得享受当下,该快乐的时候就要快乐,该大笑的时候便不要克制。</P>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既然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更要珍惜快乐的时光。</P>

晏殊是一个对生活观察极为敏感细致的文人,他将生命中最微小的事物都能刻画得非常生动。</P>

在颍州,太守晏殊为老百姓干了不少实事。晏殊离职后,颍州百姓经常念叨他,往来经过清涟阁时,总在此流连叙旧。时间长了,颍州人便将清涟阁改名“去思亭”。</P>

庆历八年(1048年),晏殊又徙知陈州。正月,范仲淹自邓州(今河南邓县)移杭州,路过陈州,拜谒晏殊。</P>

二人欢饮数日,送别范仲淹之时,晏殊作《临江仙·资善堂中三十载》:</P>

“资善堂中三十载,旧人多是凋零。与君相见最伤情。一尊如旧,聊且话平生。</P>

此别要知须强饮,雪残风细长亭。待君归觐九重城。帝宸思旧,朝夕奉皇明。”</P>

后来,晏殊重新被召入朝,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第二次担任三司使一职。</P>

晏殊对第三任妻子格外珍惜和关爱。这不仅仅因为王夫人青春年少,也不仅仅因为王夫人出自名门,更多的是对世事难料、生命无常的敬畏,是对美满家庭的珍惜,是对夫妻白头到老的向往。</P>

王氏身家显赫,生性多疑、霸道,对晏殊身边能歌善舞的侍妾,也颇有微词。但她的感情,却也如她的性情一般直白。</P>

晏殊晚年纳侍妾,为王夫人所不容。晏殊的红颜知己歌女,就是被王夫人生生拆散的。</P>

但当晏殊因张先作《碧牡丹》词而将侍妾接回时,王夫人做出了妥协,予以接纳,不再找麻烦。</P>

其实,不是王夫人不再吃醋了,而是她建立在夫妻感情融洽基础上的善意退让。</P>

她见证了晏殊的辉煌,也经历了晏殊的低谷,她和晏殊从朱颜变白发,始终不离不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