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邸报舆论(1 / 2)

大明风采 用户34418841 1210 字 10个月前

大明邸报后面是各种广而告之,那都是各地商人的花钱买的版。</P>

金陵商贸最有钱,占了整整一页,各种商品的介绍,未来商品的吊胃口,应有尽有。</P>

特别是自行车,都画在低保上俩月了,就是不推出。</P>

一份邸报有四十多页,铅版印刷。</P>

百姓买了糊墙,就很开心。</P>

躺在床上看三国,岂不美哉?</P>

麦秆,稻杆纸。</P>

这种加石灰粗暴造纸,味道冲天。</P>

朱雄英让工业岛印刷作坊加紧改进,污染太大了。</P>

江里河豚都造反了。</P>

一直活跃在大明邸报上的高启,罕见的没有发表任何言论。</P>

此时看着眼前失魂落魄的三位掌柜,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P>

也许曾经他们搅动风云,逼的高启无路可走,如今看着他们无路可走,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P>

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就在这个客厅里上演的淋漓尽致。</P>

其中户部主事夏元吉的一篇文章被推上了茶余饭后的谈资。</P>

主要是说现在动荡的商品价格和百姓的购买力,第一次提出了通货膨胀这四个字。</P>

说了什么是商品过剩,什么是资本家嘴脸。</P>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金陵商贸的产出太多,大幅度降价,因此造成了价格便宜。</P>

给市场带来了混乱。</P>

导致了现在商人亏本,市场银子的蒸发,最终导致银票不能兑换。</P>

文章最后,画风突然一转,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局面?</P>

夏元吉列举了洪武开国,十年来的税收。</P>

又讲到这些年变法带来的成效,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P>

最后讲到金陵商贸带动的水路和驿站陆路的繁荣,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P>

着重提出,金陵商贸交的税收。</P>

从蓝玉水师出海开始算,一直到今年底,一共交税四千六百万两白银。</P>

洪武皇帝用这些钱修河道,修路,修桥。</P>

补助各地来金陵学医的医学学子和希望大学的学子。</P>

又发耕牛,发铁犁改善民生,各地免税,最终受贿的还是老百姓。</P>

夏元吉最后做了总结,金陵商贸价格是公平的,经营是公开的,是有利于大明百姓的。</P>

已经融入了百姓的吃穿住行。</P>

这就回应了为什么今天那些商人拿着金陵商贸来说事,诋毁和污蔑。</P>

看完这些,普通老百姓都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是商人在捣鬼,他们低买高卖,资金链断了,就想赖账。</P>

金陵商贸可不惯他们臭毛病,概不退货。</P>

拿着邸报看着神仙打架,老百姓顿时觉得很有意思,商品越便宜越好。</P>

心里也不慌了,老子就等着,明年开春,金陵商贸将要推出自行车,说不定会便宜到十文钱一辆,老子就拿个铜币买一辆。</P>

贼拉风,眼馋几个月了。</P>

邸报是邸报,户部夏元吉说的再好,取不出来钱的百姓,也要造反。</P>

三位老板哭爹喊娘央求王景弘。</P>

王景弘叹口气道:“各位,你们也看到了,不是我王景弘不愿意帮你们,也不是太子爷不帮你们,太子爷也只能帮你缓几天,希望你们能够明白太子爷的良苦用心。”</P>

三人哭诉,</P>

季有才:“王大人,太子爷已经帮了我们,没有太子爷我们几个三天前就暴尸街头了,看在我们认识一场的份上,王大人也做的够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