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邸报舆论(2 / 2)

大明风采 用户34418841 1210 字 10个月前

潮旺福:“王大人,这次不是我们三个求你,而是为了家人,为了那些掌柜和伙计,他们都是无辜的啊!</P>

能想的办法我们都想了,要是没有钱,他们会被百姓打死的啊!”</P>

微安康:“王大人,我们三个死有余辜,可是我们有货,变不了现,我们三个死了也就死了,那些货出不了手,苦的还是百姓,</P>

王大人,我们三个死后,还望王大人接个盘子,看在你我相识一场的份上,帮帮我的孩子。”</P>

三人没有一点办法,邸报百姓两文钱就能买到,看到这些评论文章,到时候还不活撕了他们?</P>

走投无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P>

也许这就是最后的悲鸣吧。</P>

他们已经错过最后的跑路机会,变卖家产,都填了窟窿,等来的不是一线生机,而是无情的最后绞杀。</P>

三大富商,身后有多少商人?</P>

他们的钱都在里面,三人一死,又有多少人倾家荡产?</P>

王景弘也不禁动容。</P>

张张嘴想说什么,最后摇摇头道:“各位放心,我王景弘还有点能力,让够岁数的孩子去卫所吧。”</P>

王景弘走了,三人知道王景弘帮不了他们,虽然看到王景弘欲言又止,三人也不想在哀求,因为一切都晚了,没有时间了。</P>

到不了中午,那些钱庄掌柜,都会被吊死在钱庄。</P>

民意不可违。</P>

衙门?</P>

他们不敢激起民愤,乡长打死官吏的例子还少吗?</P>

百姓只认一个理,欠钱还钱,天经地义。</P>

他们可听不进去厚厚的大明律。</P>

他们只会抡起拳头和你干。</P>

并且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大明律没有一条模棱两可的法律条文,条条框框里只有是否。</P>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P>

对于百姓闹事,第一条就规定,哪个县闹事,不论对错,县令第一个被羁押京城,第二个被羁押的就是卫所指挥使。</P>

不问原由,没有道理可讲。</P>

他们也许会联手镇压,但是压不住民愤,因为兵部的奏疏没人敢拦,也拦不住。</P>

死了百姓,会被诛三族的。</P>

所以,你若有本事,领着百姓,一路打到京城都没人拦着。</P>

奇葩大明,奇葩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偏偏就这样制定了大明律。</P>

按照他的话说,百姓造反,那就是活不下去了。</P>

不如让他们来京城,咱亲自问问,到底谁该死。</P>

朱元璋就有这样的底气。</P>

有钱,有兵。</P>

朱元璋就不信自己为百姓做了那么多,百姓还反自己。</P>

这些年,各地乡长不断返回军队,大多数都会先来十二卫。</P>

朱元璋不断的去军营接见各地返回的乡长,听听他们见到的百姓,听他们说自己在百姓中的生活经历。</P>

有好的也有坏的,朱元璋知道的,比那些嘴里口口声声为了天下百姓的官员多的多。</P>

朱元璋知道一个百姓,一年收成几何。</P>

普通百姓真有几百两的银票吗?</P>

可能吗?</P>

就种个庄稼,不吃不喝三年也换不到二百两银子。</P>

土地推行才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