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洪武六谕。
刻在一块石头上,立在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大门口。
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
目前是最大的学校。
原来的一座教学楼的隔壁,正在兴起又一座教学楼。
当新的教学楼建成后,二十二间教室就会扩张到五十三间。
每间教室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有四十余名。
长条的木桌,两人一排。
全年制的学生,目前才读到小学三年级,明年读完后才会毕业,升入三楼的中学学堂。
中学堂现在的学生,属于特学班。
课程很紧。
虽然学校规定一旬两日假,其实学校没有认真施行,学校的学生,这个月只放过一天假。
以唐宋书籍为主,秦汉书籍为辅,这些知识已经够学生们学的了,其实七年制都装不下。
何况这些特学班的学生们。
有底子的还好,勉强跟得上课程,那些只上过乡间社学,认得些字的孩子就很痛苦了。
他们的根基太差,哪怕每日认真读书,一时间也很难接受这么多的知识。
不过学校的户外课是他们最喜欢的。
天微微亮。
周围的孩子们就已经抵达了学校,在操场上排队,离早操的时间还有一刻钟。
学校的钟楼上,不灭灯灯光的照亮下,孩子们都可以看到时间。
学校的校园里,有黑色的路灯。
路灯上装的煤油灯。
玻璃的罩子,在夜晚时,学校的工作人员,会在孩子们没有抵达学校的时候,提前把路灯一盏盏点燃。
为进入学校的孩子们照明。
那些年龄小的孩子,就像白纸一样,在学校的环境下,其实比高年级的孩子们学的知识要更密。
射科和御科的先生,主要来源于卫所将领的子弟,舍人。
不要小看舍人。
未来鼎鼎大名的戚继光和张居正,都算是舍人。
“校长好。”
孩子们进入学校大门,看到门口的年轻人,弯腰行礼的喊道。
这座当下规模最大的学校的校长。
竟然是位年轻人。
卫所舍人。
燕山左护卫张玉之子,现二十几岁的张辅。
未来大明最高世袭国公。
四平安南,三伐大漠,抚定汉王,战无不胜威名赫赫的名臣良帅,最后却遭大明“战神皇帝”牵连,憋屈的死在沙场。
改变世界最伟大的力量多来自年轻人。
张辅。
受朱高炽的委派,建立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以来,一直做的战战业业。
而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也是北平最大最好的学校。
所有的先生都是张辅亲自去请的。
张辅虽然年轻,但是见识谋略卓然老成,因此才有历史中的良好评价。
不但朱棣说张辅才备智勇,论靖难功当第一。
原来的朱高炽也说张辅识见谋略,卓然老成,非诸侯所及,且端方有匡直之益,诚难得也。
因此张辅不但没有年轻人的气盛,反而在最顽固的老先生面前都努力保持恭敬。
他的态度,获得了全校先生的赞誉。
常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个学校学习的知识,离不开校风。
只有校风优良的学校,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
虽然中华重工工人子弟学校才起步几年,但是有最好的校长,最好的师资力量,最好的资源投入,以及周遭良好的社会风气。
学校之品德风气,已经冠绝北平。
“当……当……当……”
学校早操铃声响起。
此时。
射科的年轻老师们,操练着以班级为单位,排着阵列的学生们,按照军事口号开始跑步。
低年级的孩子先跑,然后是中年级,最后是特高年级。
因为历史原因。
中学的老师都是特高级先生。
他们需要用不一般的手段,把本应全年制的知识,短短的时间灌输给特学生们,所以就不能按照正常的课程来教。
低年级的孩子们很听话。
乖乖的跑步。
特高年级的学生压力大,也很安静。
唯独中年级的学生。
他们要更活泼些,队伍中时不时传来嬉笑声,只有射科的老师瞪了过来,才会让嬉笑声安静一会。
长达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的操练。
除了跑步,还会整理队伍,练习军阵等简单的军中条例。
“当……当……当……”
再一次铃声响起。
此时东方已经大白,太阳浮在朝阳里。
温度也逐渐上升。
各个班级为单位,排队前往食堂。
食堂的早上。
有馒头,有面条。
每组一桌,一桌一叠咸菜,一叠茴香豆,一盆豆腐蛋花汤,一人一块熏鱼干。
熏鱼干来自金州。
金州渔业发达。
为北平提供了海量的鱼类蛋白质,每天都有大船从旅顺口出发,抵达天津码头。
冰块冷藏的鲜鱼,腌制后的咸鱼干,以及烟熏后的熏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