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弥远擅权(2 / 2)

赵竑的一举一动都被侍女告知给史弥远,史弥远知道这个年轻人是高攀不上了,与其坐以待毙等着他即位收拾自己,不如早做准备先下手为强。

皇子已经唯一确定了,但因赵竑入宫,沂王之位落空,史弥远经过精心挑选,从宗室中找到了赵德昭九世孙赵与莒,将其过继到沂王赵柄名下作为嗣子,继承了沂王之位,而之所以会选定赵与莒,还跟一场大雨有关。

史弥远一开始派了亲信余天锡前往绍兴寻访合适的宗室,余天锡来到绍兴后适逢天降大雨,便就近跑到一处人家躲雨,与主人兄弟俩攀谈之下发现对方居然是宗室成员,兄弟二人举止得体,余天锡以为是天意,便向史弥远禀报。史弥远得知后将兄弟二人接到了临安,经过自己亲自考核觉得兄长赵与莒更合自己的意,于是将其留下,承袭了沂王王位。

当然了,除了那场大雨,史弥远更看中的是赵与莒身上的两个特点:沉默、听话。

先承袭沂王王位,拉近与宁宗关系,然后再竞争皇位,史弥远的战略要分两步走,如今赵与莒已经被安排成为了沂王,下一步就是要用他来替换掉皇子赵竑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赵竑之所以能被选中入宫成为皇子,其品行方面本身是非常过硬的,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赵竑在宫中举止得体,对宁宗和杨皇后二人也很是尊敬,旁人挑不出什么毛病。不仅如此,到了嘉定十七年六月,赵竑儿子出生,宁宗非常高兴,还专门为此昭告天下祭拜祖庙,为孩子赐名。

就这么下去,赵竑再等几年自然就是册立皇太子,到时候想要扳倒太子那可就难于上青天了。然而风云突变,就在史弥远发愁着如何对付皇子赵竑之时,宫里传来消息,宁宗不行了。

南宋嘉定十七年、金正大元年八月,宋宁宗赵扩不豫,接着于当月驾崩,时年五十八岁。

关于宁宗这一生,其实早先我是有所犹豫的,从大量史料看下来,宁宗的智商恐怕还达不到普通人水平,属于发育迟钝的类型,是客观存在的弱点,并非他主观昏庸,把他归为“昏君”似乎有些苛责。

但再三考虑,我还是觉得宁宗是个昏君,普通人如果智商底下,那只是对个人生活有影响,当皇帝的智商不够用,那对国家就是灾难,他不是昏君是什么?徽宗主动昏庸是昏君,宁宗被动昏庸就不是昏君了?老百姓们没逼着赵家人当皇帝吧?

宁宗这一辈子,先是稀里糊涂被赵汝愚一帮大臣推上了皇位,接着又任人唯亲的宠信韩侂胄,把赵汝愚等宰执赶出朝廷,搞庆元党禁迫害道学,后来国内矛盾越来越深刻迫不得已放开了党禁,为了国家民族尊严开禧北伐,没想到北伐失败,以史弥远为首的一股政治势力斗倒了韩侂胄,接着一改早先对金强硬国策又开始跪舔。

等到蒙军入侵,金国式微之后,朝野内外都看出来金国已经没了当初碾压南宋的军事实力了,可朝廷依然不敢大举北伐,岁币虽然断了,但岁币的征缴工作一直没断,每年的岁币都安安静静躺在国库,就等着哪天金兵打来了,赶紧跪下,双手奉上。

宁宗这一辈子,就是不断的被人狐假虎威的一辈子,先后被权臣利用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若轮到宁宗朝的朝廷的一系列政令,除了名义上是宁宗下诏颁布执行的,实际上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他只不过是个吉祥物罢了。

若非要说有什么是宁宗亲自拿主意的事情,恐怕也就只有赶走严加管教自己的帝师朱熹了。

无论如何,宁宗的故事结束了,傀儡也好,昏君也罢,一切都如大江一样奔涌而去不复回,就在宁宗驾崩当天,一场政治大阴谋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