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 我是秦钟(1 / 2)

红楼群芳谱 一顿两馒头 1916 字 10个月前

恩科会试!</P>

一眨眼的时间……似乎就到了。</P>

回想昨日,仿佛刚结束顺天乡试,一晃两年过去,直接就到恩科会试了。</P>

若非恩科,还要再等二年。</P>

恩科会试的公告早就通过礼部传递各省各地了,时间是九月初九,又是九天六夜!</P>

有书院的操持,一切顺利。</P>

初六日。</P>

申时初,白石书院此次参加恩科会试的人员齐备,一共三十二人!</P>

三十二人!</P>

人……不算少。</P>

有今岁恩科乡试新取中的举人。</P>

也有自己那一届乡试取中的举人。</P>

还有往届乡试取中的,因一直没有中进士,或者对会试名次不满意,连续考试的。</P>

也有一些自觉水准、实力不够,不准备参加这一次恩科会试的。</P>

诸般……加在一起,一共三十二人!</P>

去岁春闱,自己远在江南金陵,书院的会试没有亲眼见到,成绩……还是知道的。</P>

一共参加了二十六人!</P>

取中了四人!</P>

这个比例不算高,放在书院历届的比例中……也不算低,属于中等。</P>

取中的四人中,后来的殿试中,没有一甲之人,两位二甲,两位三甲。</P>

不知道这一次三十二人可以取中几位?</P>

熟人还是不少的。</P>

江师、顾师都在,也是要参加这一次的恩科会试,去岁那一次……并未取中。</P>

这一次,还要试一试。</P>

万一取中,就省心省力了。</P>

除却江师、顾师,还有和自己一届取中的举人,如郑极、叶远、汪志用……等人。</P>

回京以来,书院里,也认识不少新的同窗。</P>

如袁勤、昌良平、冯晨等人。</P>

一共三十二人,书院租赁了六辆宽大的马车,外面的窗帘帷幕看着普通寻常,里面坐着的都是举子。</P>

按照惯例,都要提前入城。</P>

在城中修整,以备考试,以备等待放榜。</P>

“一年半的时间,又来了。”</P>

“又来一次了。”</P>

“不知这一次……能否取中!”</P>

顾永寿感慨。</P>

自己上半年大病了一场,课业几乎耽搁了快一个月,实在是……想起来就心闷。</P>

后来!</P>

不得不收敛一些精神,自五月开始,一直到如今临近恩科会试,自己……做好了自己的准备。</P>

接下来,就看陛下出什么题了!</P>

希望可以大进。</P>

希望机缘、实力取中。</P>

十年苦读!</P>

已经超过十年了,还差最后一步,还差最后一关,实在是……想要一脚将关卡破开。</P>

语落,仍有些清瘦的面上绽放笑意,看向马车内的其余人。</P>

“又来一次,尽力而为。”</P>

“希望考官笔下留情!”</P>

江墨轩畅然笑语。</P>

自己的成绩在书院不为顶尖,虽有进步,也只是中等偏上,距离前五还差不少。</P>

这一次的恩科会试,取中有点难。</P>

可!</P>

既然来了,自己也做好准备了。</P>

希望陛下出的题正合平日里所学,那就机缘了,若是碰到对自己文章欣赏的考官,说不准也有好处。</P>

“哈哈哈,又要与天下各省的举子争锋了。”</P>

“还真是……如上战场。”</P>

“去岁春闱,参加考试的举子八千多人,这一次……还要多一些!”</P>

“上次一共取中一百八十一人!”</P>

“这一次……应该会多一些,陛下近年来革新吏治,各省都有施为。”</P>

“空缺之位不少,想来这一次录取的人数会超过两百人。”</P>

“两百人!”</P>

“近九千人,比起乡试好一点点,却也仅仅是好一点点。”</P>

马车内的郑极也是大笑。</P>

恩科会试,又来了。</P>

自己和鲸卿是一科的乡试举人,去岁春闱……鲸卿远在江南没有参加。</P>

自己在京城,因成绩还好,便是参加了。</P>

惜哉。</P>

没有取中。</P>

还真是各省才学之人汇聚一处,自己纵然有些才学,也不为在前。</P>

如今。</P>

一年半的时间过去。</P>

自己学业又为进益,希望可以取中。</P>

八九千人,取中两百人,均分下来,四五十人取中一位,着实……太惨烈了一些。</P>

而乡试!</P>

更为惨烈。</P>

也差不多那么多人,取中的人少了一半。</P>

“近九千人。”</P>

“取中两百人!”</P>

“若是国朝对西北用兵有成,若是国朝对辽东塞外用兵有成,那……需要的人就更多了一些。”</P>

秦钟也在车中。</P>

听得江师等人所言,也是忍不住一语。</P>

参考的举子很多,录取的名额每一次都不固定,也许多一些,也许少一些。</P>

少者,百人上下。</P>

多着,三百人上下。</P>

寻常时候,两百人上下居多。</P>

在总体人数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录取之人越多,对于参考之人越是一件好事。</P>

也许,就因为多一个录取名额。</P>

就有一位苦读经书的人有成。</P>

也许,就因为多一个录取名额。</P>

为国取了一位将来的大才。</P>

也许。</P>

能被取中的人不一定都是大才,但……唯有取中之后,才学才有更好的天地给予施展。</P>

“哈哈,鲸卿!”</P>

“那两百个名额,必然有你一个。”</P>

“就是不知道名次如何!”</P>

“唉,天才……果然是与众不同的。”</P>

“你今岁以来的考试文章,我都有一一研读,一一拜读,希望可以受益,希望可以有所得。”</P>

“奈何!”</P>

“就如后世诗词之人读李太白之诗一般,可以领略李白诗中的精妙,可以领略那位谪仙人的惊世之才。”</P>

“若是自己也写一首?”</P>

“就无比艰难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