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甲寅,</P>
享年五十四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P>
真宗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P>
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政务的处理大权,全都落到了刘娥的手中。”</P>
“皇太后得势,作为她‘爪牙’之一的丁谓,地位权势自然也水涨船高。</P>
而丁谓以为刘娥是女子没什么见识,</P>
于是便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甚至企图独揽朝政大权。</P>
刘娥虽然最初因后位不稳而扶植丁谓,</P>
但多年来,她暗地里其实早已察觉丁谓的不轨野心。</P>
如今,丁谓更是得寸进尺,想要欺负她孤儿寡母,</P>
刘娥自然愤怒难平,并最终下定决心要彻底铲除他。”</P>
看到这里,</P>
隋文帝杨坚的脸色,变得有些不太自然。</P>
他这个帝位,可不就是靠欺负孤儿寡母得来的嘛……</P>
“同年六月,</P>
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先被处死,</P>
丁谓随后也被罢免宰相职务,并遭贬谪。</P>
丁谓失势后,</P>
刘娥便开始与仁宗赵桢共同听政决事,正式垂帘听政。”</P>
“众所周知,宋朝以士大夫为尊。</P>
因此,她开始大力抬高母家,不断追尊加封祖宗。</P>
她的曾祖父刘维岳被追封为天平军节度使,兼任侍中、中书令和尚书令,而曾祖母宋氏最终被封为安国太夫人;</P>
祖父刘延庆被封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任中书令和许国公。祖母元氏则被封为齐国太夫人。</P>
她的父亲刘通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的魏王,母亲庞氏则成为晋国太夫人。</P>
刘娥此举虽然有偏袒家人的嫌疑,但她却绝不纵容家人干预国家大事。</P>
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P>
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等贤才都得到了她的重用,</P>
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危害国家的祸事。</P>
不得不说,刘娥的手段与心智,实乃巾帼之英豪,彼世之翘楚。”</P>
“人无完人,</P>
事实上刘娥掌权日久,她也不愿轻易放下权柄,还政于仁宗,</P>
但她却始终是一位慈母。</P>
仁宗年少时体弱多病,刘娥在忙于政务的同时,还不忘关心他的生活起居,特意让杨淑妃照顾他。</P>
仁宗对刘娥充满了敬爱之情,</P>
亲切地称她为‘大娘娘’,而将杨淑妃称为‘小娘娘’。</P>
对于仁宗的生母李氏,刘娥也给予了应有的尊重和礼遇。</P>
她升封李氏为顺容,并让她迁往真宗的永定陵,成为守陵的先帝诸妃之一。</P>
在真宗年间,刘娥还曾寻访到李氏的家人,并封他们为官。</P>
即使真宗去世后,刘娥也没有对李氏及其家人下手,而是继续沿用他们,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P>
这些举措,无不彰显出刘娥的仁慈和宽容之心。“</P>
宋仁宗看到此处,眼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复杂的情感。</P>
他回想起刘娥平日里对自己的深切关怀、无微不至的照拂,</P>
以及那些耐心而悉心的教导,</P>
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顿时被深深触动。</P>
尽管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言语上的交流,</P>
但刘娥却能敏锐地感知到赵祯内心的变化。</P>
这一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