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成为武帝?不是不能,只是不愿(2 / 2)

她的嘴角轻轻上扬,泛起了一丝温暖而宽慰的弧度,</P>

她没有辜负真宗,同样也没有辜负仁宗,</P>

“老身即使此刻离去,心中也了无遗憾!”</P>

视频继续播放,</P>

“明道元年(1032年)二月,李氏病重。</P>

刘娥闻讯后,立即派遣太医前往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以示荣宠。</P>

然而,李氏福薄命浅,在封妃的同一天,她便因病离世,年仅四十六岁。</P>

起初,刘娥打算以普通宫嫔的规格来处理李氏的丧事,</P>

但在宰相吕夷简的恳切劝说下,</P>

她最终决定以一品礼仪隆重地殓葬李妃,并在皇仪殿为她举行丧礼。</P>

为了让李妃在九泉之下得到安息,刘娥还特地为她穿上了皇后的冠服。</P>

此外,李妃的父亲也得到了追封,她的兄弟李用和也获得了晋升。”</P>

赵祯的眼中,已经噙满了泪水。</P>

虽然没有见过生母,但在得知刘娥如此善待李氏,他心里平静了许多。</P>

赵祯心里舒坦了,</P>

可在场的某些大臣,心里却不痛快了。</P>

他们本想以李氏来离间赵祯与刘娥之间的关系,搞臭刘娥的名声。</P>

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历史上的刘娥竟然如此大度,而且善待李氏这事儿,还“恰巧”被苏治给提前爆了出来。</P>

这让他们的计划落空了,心中也不禁感到一阵失落和惆怅。</P>

视频继续播放,苏治也继续讲解道,</P>

“刘娥虽不愿还政于仁宗,但她从未有过谋朝篡位的野心。</P>

当程琳献上寓意深远的《武后临朝图》时,</P>

刘娥却毫不犹豫地将图掷于地上,并坚定地说道:‘我不作此负祖宗之事!’</P>

她的这一表态,让群臣们如释重负的同时,也使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P>

仁宗为表达对她的敬意,</P>

更于天圣七年(1029年)九月特颁诏书,</P>

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庆典规格,提升至与皇帝生辰乾元节同等的隆重程度。”</P>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太庙大典即将临近,刘娥却突感自己已经命不久矣。</P>

这一刻,</P>

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愿望,希望在生前能够穿上一次天子的衮冕。</P>

于是,她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这一看上去十分僭越的要求。</P>

群臣初闻,自然惊愕不已,一片哗然。</P>

然而念及太后刘娥的卓越政绩与深厚威望,他们最终还是尊重并满足她的这一愿望。</P>

只不过,在呈献天子衮衣时,他们稍作改动,减去了部分饰物,以示区别。”</P>

“二月乙巳日,</P>

皇太后刘娥身着改制的天子衮衣,</P>

头戴仪天冠,</P>

在近侍的引领下,步入太庙,主持了祭典的初献之礼。</P>

为确保典礼的完美无缺,</P>

皇太妃杨氏担任亚献,仁宗皇后郭氏则负责终献。</P>

仪式结束后,在太庙的文德殿,刘娥接受了群臣敬献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P>

自此,她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赵祯。”</P>

“三月,</P>

刘娥病情急剧恶化,</P>

仁宗为救母命,大赦天下并广求名医。</P>

但终究还是回天乏术,无法挽回刘娥的生命。</P>

数日后,刘娥在宝慈殿安详离世,享年六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