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危急时刻,还得看我寇老西儿(2 / 2)

“唉……这几次失败,将我大宋最后的军力优势,全部丧失殆尽。”</P>

看到这儿,宋太祖赵匡胤忍不住长叹了一声,说道:</P>

“光义,还是太急切了一些。他应该跟寇凖好好商量商量的。”</P>

其他朝代的观众们,眼见这一幕幕,也不由得纷纷摇头叹息。</P>

“看看这宋朝,才一开始就如此不济,百姓们可真是倒了血霉。”</P>

“是啊,跟咱唐初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情况相比,这大宋真是让人看了心疼……”</P>

“连自己的子民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王朝盛世?”</P>

“话虽如此,但宋太祖也上了杰出帝王榜。</P>

还是希望大宋能够早日醒悟,</P>

提升武人地位,加强武备,巩固国防,</P>

让百姓们都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P>

视频继续播放,</P>

“景德元年(1004年),</P>

边境频频传来告急文书,</P>

辽军大规模入侵的阴影,再次笼罩在大宋上空。</P>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P>

宰相李沆和毕士安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有效应对强敌的入侵。</P>

在这紧要关头,毕士安想起了一个人。</P>

而后,他便向宋真宗推荐了寇凖,并对宋真宗说道:‘寇凖天资忠义,能断大事,志身殉国,秉道嫉邪。如今北强入侵,只有寇凖可以御敌保国。’</P>

八月,寇凖被任命为集贤殿大学士,与毕士安共同担任宰相。</P>

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从幽州出发,向大宋发起了猛烈的进攻。</P>

辽军的铁蹄踏过边境,</P>

一路南下,</P>

直逼大宋的心脏地带!”</P>

“辽军从威虏军进攻定州,</P>

受到宋军的顽强阻击后,</P>

又改变策略,将兵锋指向东南。</P>

当敌骑南下入侵,'急书一夕五至’的时候,</P>

北宋统治集团的上层人物,大多惊惶恐惧,没有人能拿出一个真正的应对方案。</P>

江南人参知政事王钦若,力主迁都金陵;</P>

四川人枢密院事陈尧叟,则提议将都城迁至成都。</P>

这些大臣们想的不是如何御敌,</P>

而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躲避,以此来应付契丹人的入侵。</P>

在这风雨飘摇时刻,</P>

宋真宗也失去了抗敌的斗志,表现得更是惶恐不安。</P>

偌大的朝堂,竟然乱成了一锅粥。”</P>

“在此危急时刻,寇凖终于挺身而出。</P>

他坚决主张,出兵抵抗辽军的入侵!</P>

当宋真宗向寇凖征询迁都意见时,王钦若和陈尧叟二人也恰好在场。</P>

寇凖心知肚明,迁都的提议,正是由眼前这二位大臣所出。</P>

但他却故意装作毫不知情,对宋真宗说道:‘不知是哪位大臣给陛下提出了这样的迁都之策?此等罪行,理当杀头!’</P>

紧接着,寇凖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战略主张。</P>

他认为,皇帝应该亲征以决胜,</P>

坚信只要宋真宗御驾亲征,</P>

敌人定会望风而逃。</P>

即便敌人不逃,他也有信心通过出奇兵,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同时坚守都城以消耗敌人的力量。</P>

这样一来,宋军就能以逸待劳,最终取得胜利。</P>

寇凖的话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让宋真宗和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受到了他坚定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P>

“寇凖的一番透彻分析,</P>

终于消除了宋真宗内心的恐惧,</P>

并成功遏制了逃跑派的迁都主张。</P>

历史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寇凖不仅善于分析局势,更具备制定和实施有效战略的能力。</P>

他后续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对敌策略,</P>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着成效,</P>

为宋朝成功抵御辽国的入侵,立下了赫赫战功。”</P>

宋朝百姓忍不住欢呼起来,</P>

“寇老威武!”</P>

“希望寇老一直保护我大宋!”</P>

“有寇老在,我们百姓才可安枕无忧啊!”</P>

“听说……寇老已经被贬去雷州了?”</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