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为了变革,他得罪了全天下的权贵(1 / 2)

“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继位。</P>

张居正被擢升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P>

正式进入内阁,</P>

成为明王朝权力核心的一员。</P>

但隆庆年间的内阁并不稳定,甚至可以说是混乱,以至于首辅之位都时常易主。</P>

徐阶被高拱取代后,张居正为次辅。</P>

但在隆庆朝中后期,高拱与张居正的合作还是相对和谐的。</P>

这主要是因为两人都怀有改革弊政的雄心,</P>

且都具备强硬的政治手腕,</P>

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英雄相惜的感觉。”</P>

“张居正能够在如此混乱的政治环境中屹立不倒,并逐渐攀升至内阁次辅的地位,得益于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高超的政治手腕。</P>

即使在阁臣之间争斗激烈,甚至发生公开冲突的情况下,</P>

他依然能在朝堂上游刃有余,</P>

这种圆滑和政治智慧,在专业的政客中也堪称一流。</P>

比起高拱,张居正还要更工于心计。</P>

但朝廷的权力格局,不允许长时间存在两个并驾齐驱的领导者。</P>

因此,高拱和张居正之间必然有一人要退出权力的舞台。</P>

由于隆庆皇帝对高拱怀有特殊的信任,张居正即便有心争夺也无从下手。</P>

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P>

“隆庆六年(1572年),</P>

隆庆皇帝驾崩,太子朱翊钧继位,是为万历皇帝。</P>

张居正看准时机,</P>

联合宦官冯保和李太后成功排挤走高拱,</P>

终于登上了内阁首辅的宝座,</P>

也开启了自己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十年!”</P>

“张居正他并不是百姓眼里的好人、好官,</P>

但同样,他也不是完全的坏人。</P>

他是一个复杂的官,是一个毁誉参半的臣。</P>

张居正作为首辅期间,</P>

他的权力空前壮大,</P>

甚至到了皇帝都不敢直呼其名的程度。”</P>

有百姓忍不住吐槽起来,</P>

“这样的人,不就是所谓的权臣吗?”</P>

“而且他还贪污,要生在洪武帝时期,怕是已经被剥皮实草了吧?”</P>

“好人?好人能完成改革吗?!王安石变法最后成了什么样,你们心里没点逼数吗?”</P>

“能上名相榜,张居正肯定是有巨大贡献的。</P>

但他又有权臣和贪墨的嫌疑,</P>

也难怪苏上神要说他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P>

在百姓们的议论声中,视频继续播放,</P>

“张居正或许没有于谦那样高尚的品德,和力挽狂澜的伟大。</P>

但从实际政治影响和作用来看,</P>

他的贡献却更为深远和广泛。”</P>

“张居正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有如此重要的地位,</P>

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P>

便是他所推行的改革。</P>

早在嘉靖年间,张居正便通过《论时政疏》初步展现了他的政治主张。</P>

而在隆庆二年(1568年),</P>

他又进一步呈上《陈六事疏》,以更为恳切和全面的建言,详细阐述了他的治国理念及改革方案。</P>

这份奏疏不仅标志着他改革思想的成熟,</P>

也成为了他后续推行全面改革的初步蓝图。”</P>

“针对当时官场的积弊,</P>

张居正主要提出了六条挽救时局的改革主张:</P>

1、省议论:少言空谈,务实躬行;</P>